杨理合
杨理合
杨理合,男,1928年8月13日出生在江西省广丰区桐家板,中国“麻风病防治”第一人,献身中国麻风病康复事业五十年。在他将近70岁高龄时,成立了康复者自治的“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康福协会,让一个长期被社会和亲友歧视、抛弃的群体走出深山密林,重见天日。在他的影响下,一批年轻人义无反顾地走上帮助麻风病病人重归社会的道路。2011年8月2日19时10分,85岁的杨理合因病去世。
生平经历
1928年8月13日,杨理合出生在江西省广丰县桐家板一个贫苦的家庭。战争年代为逃避战乱,杨理合随着父母到过湖南省、湖北、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童年这段几乎浪迹半个中国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
1948年8月,浙江大学附中毕业的杨理合考进了复旦大学生物系,从此,他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像一个待哺的孩子那样,拼命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追求医生的梦想。一年后,实现梦想的机会终于来临!
1949年8月,解放区招收医学生,他积极报考,跨进了大连医科大学的校门。一天,课室来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满身红斑、溃疡和水痘结节,这就是他接触的第一个麻风病病人。老师的话至今在耳边回响:“这种病没有特效药,病人必须隔离”。
1954年,杨理合医生从大连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皮肤病性病研究所,从事性病的防治工作,那时,年轻的杨理合结识了著名的马海德医生,马海德医生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
1958年3月到5月,杨理合医生在上海参加了由阿根廷麻风病专家斯库曼教授在中国办的麻风病讲习班,之后,他接受马海德医生的指派带领医疗小组,走进了贵州省的一个麻风村。从此,杨理合与麻风病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马海德医生最忠实的追随者之一。
1960年,为推动全国的麻风防治工作,杨理合医生被派往潮安区开展麻风病的调查工作,并将发现的1700多名麻风病患者集中进行治疗。此后,他受命奔赴于全国各地,了解麻风病防治进展、指导麻风防治工作、培训麻风防治医师。
1985年,国家卫生部在广东省建立了“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他受命调到该中心工作。
1994年,从在巴西召开的国际理想协会成立大会返回后,杨教授深入到广东省各地的麻风康复村将自己的想法及巴西的会议精神与康复者进行了分享,出乎他意料的是康复者纷纷表示支持,情绪非常高涨。
1996年在成立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成立之际,杨理合正式提出了四个康复——社会康复、心理康复、生理康复和经济康复作为汉达的服务内容。
1996年,在国际理想协会和闻路得女士等人的帮助下,杨理合筹得部分项目资金,凭着一腔热血和改变康复者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的决心在清远杨坑医院、广东省泗安医院开展养鸡、养鱼及种植芒果等。此后,又陆续开展了助学项目、流动眼科、溃疡护理项目、假肢制作安装项目、康复者一日游、义工访村活动、社工住村项目等等。
1999年,他主动提出退位,选用年轻人担任秘书长。尽管理事们希望他再任一届,但是,他的坚持使大家接受了他的意见。主动退位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胸怀和胆识。
2003年11月,杨理合获得了由日本财团颁发的“社会贡献奖”,这个奖表彰了杨理合几十年为消灭麻风病病,退休后继续为麻风康复者回归社会和健康所做出的努力,是25位获奖者中唯一的华人。
2005年1月,杨理合被诊断为主动脉弓血管瘤,由于病变位置系着生命,接诊的医院不敢轻易做手术。
2011年8月2日19时10分,85岁的杨理合因病去世,留下了一群为麻风病康复者默默工作的年轻人,继续向前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生平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