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德(1910年9月26日-1988年10月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
布法罗,原名乔治·海德姆,祖籍
黎巴嫩,著名医学专家,社会活动家,人民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卫生部高级顾问、
cla会长、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等职。马海德1933年获得日内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到中国参加革命,1936年前往
陕北地区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马海德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加入中国国籍,次年开始担任卫生部顾问,并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因癌症在北京病逝。
马海德长期从事于中国性病、皮肤病和
麻风病防治与研究工作,60年代初,在马海德及其他医务人员的努力下,中国基本消灭性病和皮肤病;对于麻风病,马海德基于中国国情将麻风病由住院隔离治疗改为社会防治,1980年成功引进国际治疗麻风的新技术“强杀菌联合
药疗”,1985年,马海德成立了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等组织,1986年,成功落实美国、意大利等等国家麻风基金会对中国的援助,1987年,联合药疗技术推广,中国基本消灭麻风病。此外,在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前往美国等国家访问,为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大量贡献。
马海德在医学事业中的贡献受到国际赞扬,曾获得美国达米恩杜顿麻风协会奖、美国艾伯特-腊斯克医学奖、甘地国际麻风奖等奖项,被授予了“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10年9月26日,马海德出生于美国纽约州
布法罗,家境贫困,父亲是炼钢工人,马海德在布法罗市读完小学后,随家迁往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并在当地上了中学。1926年,马海德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北卡罗莱纳州医科大学预科,并勤工俭学减轻家中负担。1929年,马海德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政府奖学金,进入黎巴嫩的
贝鲁特美国大学继续学医。1931年,马海德转入瑞士日内瓦医科大学研究生班,从事皮肤病研究,1933年,以毕业论文《关于性病诊断、治疗的实验方法》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33年11月,为考察东方热带病,马海德与同学雷文生、
周建人等人来到中国上海,先后进入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莱斯特医院工作,之后与雷文生两人合开了一个诊所。在上海期间,马海德对热带病的兴趣转移到了社会考察中,并结识了宋庆龄和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马海德开始阅读
马克思主义著作并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同时投身于革命活动。
1936年7月,在宋庆龄的推荐下,马海德进入陕北苏区,在中国工农红军担任卫生部顾问,为当地军民治病查体,9月,马海德先后为北上的四方面军和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提供医疗服务,11月20日,马海德参加了
山城堡战役的救助工作。1937年2月10日,马海德在
陈昌浩、
吴亮平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月,马海德前往山西五台山八路军,11月,马海德协助新华社创立英文部,开始向国外播发英文消息,并常为《中国通讯》撰写稿件,同年年底,马海德返回延安筹建陕甘宁边区医院。
1938年,在宋庆龄的委托下,马海德成为保卫中国同盟的驻延安代表,他通过保卫中国同盟争取国际援助,为边区获得了许多急需的医疗器材和药品,1940年3月,马海德与
周苏菲结婚。1942年,马海德被调往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工作,1944年,马海德接待驻华美军司令
约瑟夫·史迪威将军派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结合自身经历向来访者介绍解放区的情况,1946年1月,马海德担任中共代表团的医疗顾问与军事调处执行部一起揭露了
中国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之后,马海德担任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医疗顾问,向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
美国红十字会争取对解放区的援助,1947年3月,马海德随中央撤离延安,前往华北解放区。在1944年到1947年间,马海德先后诊治伤病员4万余人次,多次受到边区政府嘉奖。
1949年9月,
新中国成立前夕,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1950年,马海德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致力于中国性病和麻风病防治与研究工作,1953年,马海德协助戴正启所长筹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1954年,在皮肤性病研究所正式成立后,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性病对中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危害的情况,与戴正启等人一起制定了消灭性病的计划,决定采用
青霉素十日疗法治疗性病。之后马海德开始并带领科研小组,前往内蒙、甘肃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农牧区进行调查。1964年,在马海德等人的努力下,中国取得了基本消灭性病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在基本消灭性病后,马海德开始将精力放在麻风病方面,他与其团队先后他又率领医疗队深入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开展麻风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1969年起,由于遭到迫害,马海德主动前往北京阜外医院担任皮肤科门诊工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医疗事业开辟了广阔前景,马海德加紧开始了对
麻风病的治疗,1980年,引入国际治疗麻风病的新技术强杀菌联合
药疗,1981年,在经过大量调查后,马海德提出了“中国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同时为防治麻风病提出了“四个转变”。1985年,马海德牵头成立了
cla、中国麻风福利基金会和中国麻风防治研究中心,并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国际麻风学术交流会,1986年,马海德出访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联系了各国麻风基金会为中国有麻风防治任务的省区提供药品等援助。1987年,联合药疗得到推广,加快了
麻风病的消灭进程。
患病与逝世
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因癌症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按照本人遗愿,他的骨灰一部分安置在北京的革命公墓,一部分撒在中国的
延河,另外一部分由他的亲属带回美国。
主要成就
性病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马海德在中国
皮肤病研究所成立后,马海德基于当时中国幅员宽广,病人分散,医疗人员稀少,医药缺乏的基本国情,推行实施了大剂量
苄青霉素“十日疗法”,经过四五年的时间,马海德在理论与实践中证实了在中国使用
青霉素集中突击治疗的方案治疗
梅毒的正确性,1964年,在中国境内基本消灭性病。
麻风病
马海德成功证明了证明
麻风病不是遗传,也和性生活无关,并认为麻风病是一种皮肤病,由于病人自身免疫力差才被传染,不是通过空气和血液传染,之后,马海德在经过国际考察与总结经验后提出以下四点转变,第一,麻风病防治由传统的住院隔离治疗转变为社会防治;第二,引入国外强杀菌联合化疗技术取代单一药物治疗;第三,由单纯的治疗转变为治疗与康复并重;第四,由专业队伍防治转变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防治,实行这些措施后,中国麻风病人由1949年的50万人减少到了1987年的7万人,在中国境内基本消灭麻风病。
主要著作
《麻风病联合化疗手册》:该手册基于单一的氨苯砜治疗难以实现消灭
麻风病的情况,提出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方法,同时,该手册在具体内容中阐述了麻风病的宣传教育、调查、分型、临床检查、细菌检查和联合化疗的内容。
《麻风病试验室工作手册》:该手册对国际与中国的麻风实验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相关总结,对与麻风防治实践密切有关的临床查菌、临床病理、实验动物与血清学实验实际应用做了比较详细的叙述。
荣誉与奖项
奖项
参考资料
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人才培养
1958年,马海德带领医疗队到海南复查性病疗效的同时,培养了一批防治性病的业务骨干以及为麻风多发区培养了一批防治
麻风病的业务人才,次年,马海德等人又在江西培养了一批麻风防治队伍。在利用联合化疗的方法治愈了大批麻风病病人后,马海德根据17万麻风致残者需要康复的情况,亲自邀请专家举办康复学习班,在中国麻风防治研究中心开展全面的康复工作和麻防人员培训工作。
在马海德培养的医务人员中,
张国成,从事
麻风病的畸残预防及康复医学研究工作,担任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六届及七届理事会会长,参与制定了《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及《实施指南》,2014年,被授予了世界麻风病防治最高奖“国际甘地奖”;
杨理合,于1954年被分配到中央皮肤病性病研究所,师从马海德,1996年,成立了中国最早服务麻风康复者群体的机构汉达康福协会,提出以社会康复、心理康复、生理康复和经济康复作为作为汉达的服务内容。
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
马海德基金会成立,
周苏菲作为第一任会长。1990年,
马海德奖是为表彰和奖励中国
麻风病防治、研究和管理的优秀工作者而设立的行业奖项,在卫生部的支持下由马海德基金会创立。
人物关系
影响与评价
“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周恩来总理评)
“马海德,原籍
黎巴嫩,出生美利坚,乃医学博士。年三赴华,辗转入
陕北地区。秉博爱之心,施精湛之术,辨证有方,活人无算。国初首入华籍,更殚厥心,遍驰其迹,倾力于防治
麻风病之鸿业,泽被杏林。噫,跨国度,其境宏焉;除恶疾,其志伟焉;忘死生,其心仁焉。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周黎霞评)
“马海德是卫生战线的优秀楷模,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他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光荣使命,为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孙迪评)
“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原外籍公民,他在中国度过了55个春秋,以崇高的
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
共产党员网评)
“马海德的根在
黎巴嫩,身体里流淌着中国的血液。”(黎巴嫩“黎中对话之路”协会主席瓦里夫·古米哈评)
后世纪念
实物纪念
马海德故居:1950年,马海德入住了位于后海北沿24号的一座四合院,该四合院有有两门与北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以及厨房和卫生间。
马海德铜像:2003年8月31日,在中国驻
黎巴嫩使馆、黎中友好合作联合会和哈马纳镇政府联合组织下,马海德同志的铜像揭幕仪式在黎巴嫩哈马纳镇举行;2015年10月28日,在杨雪源主持下,马海德大夫纪念铜像新立仪式正式举行,该铜像落成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门诊综合楼前;2023年3月30日,在张锁良主持下,马海德先生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在
河北大学裕华路校区医苑广场正式举行。
艺术作品
《
历史永远铭记》: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30集电视连续剧《历史永远铭记》,该电视剧讲述了美国医生马海德在毛泽东等中共领导和
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以及苏区群众的感召下,他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留在
延安市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的故事。
《
大医马海德》:《大医马海德》由
人民卫生出版社,该书通过15篇文章、40余万字、近180幅图片,记录了马海德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他救死扶伤的医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