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喜(1849年12月16日—1916年1月25日),字子中,本贯
济州市高氏,是
朝鲜王朝和
大韩帝国的政治家。他在
朝鲜开港后开始活跃于政界,曾随朝鲜使团出使
日本,考察
明治维新之后的变化。他在朝鲜政治生涯中,历任多个职务,包括参议交涉通商事务、参议内务府事、内部参议、学务衙门参议、农商衙门协办等。
高永喜于1849年12月16日出生于朝鲜首都
汉阳(今韩国首尔)。他的父亲高镇丰是一名汉语译官。高永喜自幼学习日语,1867年参加科举考试(杂科),获式年译科及第,在
司译院倭学任职。
1876年《
江华岛条约》签订之后,高永喜随朝鲜使团出使日本,考察明治维新之后的变化,成为开化党的一员。1882年参加仁川租界的划定,担任参议交涉通商事务、参议内务府事等职。1884年,
甲申政变以后,历任杆城、朔宁、
高阳市等郡的郡守,后辞职。甲午改革之际,担任内部参议、学务衙门参议、农商衙门协办等职。
1907年,成为
李完用内阁的度支部大臣。
伊藤博文借海牙密使事件胁迫
李熙退位之际,他曾与其他六位内阁大臣一起签署第三次日韩协约。此后历任法部大臣、内部大臣临时署理、度支部大臣等职。
他在2002年“树立民族正气国会议员聚会”发布的“亲日派708人名单”和2008年韩国民族问题研究所发布的《
亲日人名辞典》收录预定者名单中,高永喜、高羲敬父子皆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