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组织形式
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指的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活动结构。这一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学、科技文化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发展。
历史沿革
个别教学
在中国宋代及之前的官学和私学,以及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教育体系中,普遍采用个别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下,教师针对一名或几名学生进行专门的教学,虽然教学规模较小、进度缓慢,但能够更好地适应个体差异。随着班级授课制的推广,个别教学逐渐转变为次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个别教学在欧美地区再次受到关注。
班级授课
班级授课制起源于17世纪捷克教育家约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并在19世纪中期成为西方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中原地区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出现在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并在1904年的癸卯学制中被正式确立。
导生制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实施了导生制,即教师挑选优秀学生担任导师,指导其他学生学习。但由于难以保障教学质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未能持久。
分组教学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分组教学,包括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此外,还有温内特卡制和约翰·道尔顿制等个别教学的尝试。中国在20世纪初期也有少量学校进行了相关实验。
开放教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出现了开放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美国60至70年代较为流行。开放教学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不受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
协作教学
20世纪50年代初,美、英等国提出的协作教学旨在解决教学质量提升与师资不足的问题。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由多个专业人员组成团队,共同规划和执行教学计划。
现场教学
1958年中国推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政策,现场教学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有机会获取实践经验,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复式教学
除了单一教学之外,复式教学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同一课堂上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轮流进行教学和自学活动。
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由约翰·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创立的一种教学制度,主张取消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学习内容和活动,从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道尔顿制
1920年由H.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立的道尔顿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系统地讲解教材,而是为学生指定自学材料,学生自行学习并定期向教师报告学习成果。
参考资料
教学组织形式.中公教师网.2024-11-07
教学组织形式.文库.2024-11-07
大教学论.豆瓣.2024-11-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个别教学
班级授课
导生制
分组教学
开放教学
协作教学
现场教学
复式教学
设计教学法
道尔顿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