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是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代表作品:《寓言诗》、《故事诗》和《普叙赫和岸比德的爱情》等。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
俄罗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他被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雨果的《
巴黎圣母院》以及莫泊桑的《
女人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中著名的诗人。他常用民间语言,通过动物形象讽刺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丑行和罪恶,嘲笑教会的黑暗和
经院哲学的腐朽。他对后来
欧洲寓言作家有很大影响。
让·德·拉·封丹的父亲查尔斯·德·拉·封丹是夏特-蒂埃里公国的副林务长,母亲是弗朗索瓦丝·皮杜。他的家族在当地属于最高的中产阶级,父亲相当富有。他在夏特-蒂埃里城的文法学院接受教育,19岁时前往
巴黎学习
神学,不久后转学法律,并获得了巴黎最高法院律师的头衔。1652年至1671年,他继承父职,成为家乡的水泽与森林管理人。
1641年5月,拉·封丹进入神学院学习,同年10月转入圣马格洛尔修道院。后来他学习了法律,并据说被接受为律师。1683年,他成为
法兰西学院的一员。
拉·封丹的写作生涯始于1664年出版的《故事诗》(Contes et nouvelles en vers),内容取材自
薄伽丘、
弗朗西斯·拉伯雷、
阿里奥斯托等人。1668年,他出版了《寓言诗》第一集,至1694年共出版12卷,确立了他的文学声誉。他的作品常用民间语言,通过动物形象讽刺
法国上层社会的丑行和罪恶,嘲笑教会的黑暗和
经院哲学的腐朽。《寓言》第二辑在1678年冬天出版后,被
塞维涅夫人誉为神圣。他的《寓言》前六卷故事大部分源自伊索普和
贺拉斯,而后来版本中的故事通常来自更近代的来源或东方故事的翻译。
1647年,拉·封丹与14岁的玛丽·埃里卡特结婚。婚后他经常在巴黎,但直到1656年左右才成为常驻的访客。1695年4月13日,拉·封丹去世,安葬于
拉雪兹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他的肖像和形象广泛出现在艺术作品和纪念品中,包括海辛斯·里戈、尼古拉·德·拉吉耶尔、弗朗索瓦·德·特洛伊的画作,以及皮埃尔·朱利安在
卢浮宫展出的全身
大理石雕像。塞夫尔和
法兰克王国塞尔陶瓷厂制作了他的瓷像,艾蒂安·马兰·梅林制作的
青铜雕像也被制成小型模型。让-路易·贾莱和阿希尔·杜米拉特分别创作了拉·封丹的站立石雕像和青铜半身像。查尔斯·科雷亚设计的拉·封丹站立雕像取代了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熔化的雕像。他的头像出现在
法国大革命第二年的扑克牌上,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皇家委托制作了他的雕像。雅克-埃杜瓦·加托设计的铜质纪念奖章于1816年发布。1995年,
小行星5780拉封丹以他的名字命名。邮票和硬币上也印有他的形象,包括1938年的55分邮票和1971年
摩纳哥发行的50分邮票。亚历山大·杜马斯的小说《布拉热隆子爵》中出现了拉·封丹的形象,2007年的电影《让·德·拉·封丹-挑战》中,这位诗人在富凯倒台后抵制了
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
拉封丹克服了寓言体裁特有的讽喻性和枯燥的道德说教,最大程度上发展了其中形象性的艺术因素。从而改造了寓言体裁。许多同时代人批评他的这些革新,他们习惯把寓言看作是某种类似有教益意义的故事。他们觉得封丹试同用诗体来“装饰”寓言,这削弱了它独特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明确指向。别林斯基曾针对
克雷洛夫的寓言说:“寓言不是寓喻,也不应当是寓喻的。如果它是好的、诗体的寓言的话:它应当是有人物、有典型性格的小故事或小戏剧,而这些人物和性格都是用诗歌描写的。”这样的看法也可以用于拉封丹的寓言。拉封丹二作常出色地掌握了简洁结构和挑选艺术细节的技巧,善于利用大众的丰富语言,灵活运用音步自由诗,将寓言戏剧化,极大地扩张了它造型的可能性。拉封丹寓言里的情节照例是南内部展开的。在寓言家托封丹哪里,情节的推动力是他的主人公(作为个性和典型)特有的内在性格和动机。所以在拉封丹的作品里,或置于寓寿之首,或置于寓言之尾用诗歌形式表现的传统道德教诲,往往比整篇诗歌总体客观包含的思想内容来得窄。这样教诲往往完全没有或者就让它的某个角色之口,从而成为刻画那个角色特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