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庶(1851-1913),
怀宁县(今
安庆市)人,字昔凡,又名陈庶,晚号石门渔隐、石门湖叟,室名四石师斋(因书画以
邓石如、
刘墉、王石谷、沈石田四家为师而名)。光绪元年举人。晚清民国富商、书画家、大收藏家。
陈衍庶年幼时跟随哥哥陈衍中(陈独秀的亲生父亲)读书。光绪元年(1875年)中了
举人。初选为候补知县,后因治理
黄河有功,调
沈阳市,历任怀德和柳河两县知县后,授辽阳厅,升迁凤凰厅。光绪末年时辞官还乡。陈衍庶在
辽阳市、
新民市任职期间,正值日俄交战,利用辖区买卖马匹税收,发了点儿战争财,并在
辽宁省及老家置办了一批田产。虽然陈衍庶官运亨通,名利双收,但却有遗憾:娶妻3房,未生一子。于是,过继了亲哥哥的儿子陈独秀(1879-1942)为嗣子。陈衍庶很喜欢陈独秀。在
东北地区上任时,就把他带在身边,并亲自教导其学业。1908年前后,陈衍庶感觉到
清代江山有些不稳,便辞官归乡。归乡后又不甘过清闲安逸的日子,于是创办了一家公司。陈衍庶是东北王
张作霖的义父,当时的陈衍庶正在
新民府知府任上剿匪,他认为张作霖是土匪中的人才,于是收编了他,并任其为新民知府巡警马队帮带,成了陈衍庶个人的贴身保镖。后陈衍庶因剿匪有功,擢升为
洮南市镇守使,而这时的张作霖也有了要拜陈大人为义父的念头。
陈衍庶喜欢收藏工书画,所以在北京的琉璃厂开设了一间"崇古斋"古玩铺。匾名由
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书法家
陆润庠亲笔题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该店改名"承古斋",匾名由著名书画家李可梁先生题写。
人物生平
怀宁县人,一作衍鹿,字昔凡,幼年时跟从兄长陈衍中(陈独秀的父亲)读书。
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考取腾录馆,议叙后补知县,以知县在
山东省治理
黄河有功,保举以直隶州用。后调
沈阳市(今沈阳)办理文案,署奉天军粮同知,历任怀德、柳河知县,又授任辽阳州,升凤凰厅,权
新民府擢
道员。约光绪末年告归,前后历官二十余年。
主要成就
工书、画,以
王翚为宗,曾官奉天,与
姜筠(筠)齐名,而神过之。
萧谦中曾从其学画艺术与其它
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轶事典故
与陈独秀
陈衍庶在东北怀德、柳河、
辽阳市、
新民市等地任职时,正值
日俄战争,中国商人乘机贩运马匹以获暴利,而马匹经过陈衍庶的管辖之地,要抽取牲口税,并且无须再上缴国税,因而大部分便进了陈的腰包,很快他就腰缠万贯,成了安庆令人刮目相看的大户。
他还在辽宁
彰武县、安徽省贵池等地大置田产,而且还在北京的琉璃厂投资开设了颇有名气的“崇古斋”古玩铺,并在
辽宁省设有分店。然而,陈衍庶虽然名利皆显赫,但也有一件不称心的事。他先后娶妻3房,但均未生一子。为使陈家大业后继有人,他相中了其兄次子陈独秀(1879~1942)。当时,17岁的陈独秀在家乡
安庆市参加府试,一举中秀才第一名,陈衍庶认为他将来前程一定远大,便要好好地教导。于是,陈独秀就过继给
叔父陈衍庶为嗣子,并上陈家祠堂办理了过继的正式手续。
陈衍庶很喜欢陈独秀。到
东北地区上任时,他把陈独秀带在身边,做些文书工作,并亲自教导其读书识礼,对他抱有很大希望。他一再对陈独秀说:“不得功名,何以为官?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先苦读几年,把书念好!”
陈衍庶工书画,酷爱收藏,为此曾在
沈阳市、
天津市、北京开设古董铺,其中北京的
崇古斋就是陈衍庶创办的。
陈独秀自幼就性格刚烈,作为陈衍庶的嗣子,继承其家产是理所当然的。然而,陈独秀参加革命后,屡说自己是个从小“没有父亲的孩子”,从不提起官运亨通的继父,即使在《实庵自传》中也只字未提。他走南闯北,宁愿过着穷困的“寒士”生活,也不愿依赖继父的财产为生。对于家业兴衰他也毫不关心。此外,由于陈独秀与结发妻的同父异母妹自由相爱,而被继父赶出家门,不得不自食其力隐居于
杭州市。同时,由于陈独秀四处奔波革命,屡遭反动当局的迫害与通缉,致使家庭多次遭受牵连,这也是使继父陈衍庶大为头痛的事。他认为自己是清朝的命官,而自己的嗣子竟是康party、乱party和革命party,大逆不道。
1913年,陈独秀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随都督柏文蔚参加反袁“
二次革命”失败后,不仅自己遭当局的通缉,而且家庭也被
袁世凯的爪牙
倪嗣冲部队占据并查抄。此时,陈衍庶病逝正停尸家中。由此可见陈独秀与家庭及其继父一直存有芥蒂,所以,在他的遗墨中难觅他与继父过往生活的记载。
与张作霖
陈衍庶还是著名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1875~1928)的义父。1894年张作霖因为父报仇杀人而流落至
营口市。此时,适逢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便投入驻营口
田庄台镇的
毅军中当兵,后因表现出众,被提拔为毅军统领
宋庆的卫士,后升任伍长。不久,他携械潜逃,加入
广宁县的土匪帮任首领。
时任新民府知府的陈衍庶,正组织兵力进行剿匪,他认为张作霖虽为土匪,但他是为环境所逼,同时,认为张作霖虽然鲁莽,但为人机敏勇猛,于是收编了张作霖。这样,
张作霖便成了清军营官,就任新民知府巡警马队帮带,负责知府的安全保卫。知府大人陈衍庶每逢出巡,都由张作霖充当卫队首领,平常带兵守卫知府,成了知府大人陈衍庶的贴身保镖。陈因剿匪有功,后升为洮南镇守使。这样,张作霖对知府陈衍庶视如恩人,甚为崇拜敬仰。
紧随
知府大人陈衍庶的张作霖,耳闻目濡,大受其感染,自愧不如,自思如果这样乱来莽撞下去,岂能升官发财,只恨自己少时没读书。同时,他又感到陈大人身为知府大官,平易近人,待人和善,又擅长诗文书画,是个才华出众的知府大人,令他敬佩。于是,他萌生要拜陈大人为义父的念头,以便受教于他。
一次,
张作霖随知府陈大人出访,陈大人一回府就在书房里亲自教嗣子陈独秀读书,他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不禁身不由己,向知府大人面前一跪,连磕了3个响头恳求道:“知府大人开恩,小人幼年丧父,没有读什么书,请大人收小人为义子,教小人读书识礼!”
张作霖这一举动令
知府大人陈衍庶一怔,随后便让张作霖快快起来,张作霖又是3个响头,声声恳求道:“请大人开恩!”善待下人的陈衍庶,忙弯腰扶起张作霖,他想张作霖虽然没有文化,但为人机灵,又勇猛,是自己可信任的贴身保镖,同时,他要求读书识礼也是善举。于是陈衍庶欣然点头同意,收
张作霖为义子。这样,张作霖与陈独秀就成了义兄弟。
此后,当知府公事办完后,陈衍庶就叫张作霖与自己的嗣子陈独秀一起读书,甚至亲自给他讲解《
增广昔时贤文》等之类的启蒙读物,手把手地教他写字。于是,张作霖与陈独秀又成了同窗学友。但张作霖自觉不如聪慧过人的陈独秀,因而对义弟陈独秀也很敬重。张作霖十分珍惜这样难得的读书机会,读书发奋刻苦,几年下来,大有长进。然而,陈独秀自幼思想活跃,不安心于攻读诗文和八股,且又接受康梁派思想,在参加江南乡试落第后,与科举彻底决裂,独自离开辽阳而东渡
日本留学。
1909年左右,
辛亥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清王朝已是摇摇欲坠,识时务而腰缠万贯的陈衍庶,一纸辞呈递到朝廷,挂冠回故里
安庆市安度晚年。但
张作霖对义父陈衍庶的大恩大德却铭记在心。据史料记载,1916年,已当上
辽宁省督军兼巡按使、旋改奉天督军兼省长,后又接任东北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已将
吉林省、
黑龙江省纳入其统治范围,成了“东北王”。就在此时,陈衍庶的一个侄儿曾到东北三省“总督府”拜见张作霖,但门卫不让进去,而陈衍庶的侄儿一定要进“总督府”拜见张大帅,门卫不得不禀报张作霖。张作霖一听来人是陈大人的侄儿,立即请其进府,并给予热情款待。在得知陈大人已于1913年病故时,
张作霖不禁感慨万千,他对陈大人的侄儿说:“本人能有今天的红运,全靠义父大人的栽培,义父对我恩重如山,张某永远铭感在心!”
后世纪念
承古斋
“承古斋”原名“崇古斋”,由张作霖的老师,也就是陈独秀的叔父陈衍庶在1900年出资修建,由
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书法家
陆润庠亲笔题写匾名。解放前,“崇古斋”就名扬四海,在如今
日本的北京地图上仍然醒目标着“崇古斋”的位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政府重立老字号。由于“崇古斋”与当时批判的厚古薄今”相抵触,于是改为“承古斋”,匾名由著名书画家李可梁先生题写。宝之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接手“承古斋”的经营权,并一直继承传统经营,着重在玉器、字画上做文章,在宝之苑的经营下,如今的承古斋,名气更是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