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子(1919年-2009年5月8日),原名孙承勋,
富阳区县人,学者、杂文家。
何满子早年受
私塾教育,从小喜欢阅读,十三岁时就在报纸上发表了处女作《东北的炮声》。18岁时,他到
上海市投入抗日洪流。从上海到
武汉市,又到
延安市,在原
洛阳市《阵中日报》主编程仲文帮助下脱离战干团,一路流浪到
成都市,从此开始报纸副刊的编辑写作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
震旦大学中文系教书,受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牵连被捕。1958年,在反“右”运动中,何满子被处管制,全家迁往
中卫市县,直至1962年才被释放。1964年,何满子回到上海,在上海出版文献资料编辑所工作。1990年,何满子退休后,长期兼任七海科技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宁波大学等校教授。2009年5月8日,何满子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91岁。
何满子治学领域较广,主要着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代小说的理论探索;同时也研究历史,尤其是学术思想史。代表作品有《五杂侃》《人间风习碎片》《
中古文人风采》等一系列杂文集。
何满子自幼在大家族中接受西式
私塾教育,7岁开始阅读《
西游记》,10岁便以
文言文创作故事。他的家庭教师中,有前清
副榜教授文史,
剑桥大学留学生教授数理化和外语。何满子曾自豪地说,他的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剑桥毕业生的水平。18岁时,何满子经历了
中国历史上的多个重要事件。
何满子在解放前曾担任多家报纸的记者、编辑和总编辑,包括
衡阳市《力报》、南京《
大刚报》、
天津市《
益世报》驻南京特派员等。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上海自由论坛晚报》担任总编辑,大众书店编辑,
震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编辑,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等职。何满子的学术研究最初集中在美学与文艺理论,后转向
中原地区古代小说的研究,并涉及思想史、民俗等学科。
新中国成立后,何满子来到震旦大学中文系教书,却被牵入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中。1955年5月17日,何满子刚起床,就被戴上了
脚镣手铐,囚犯代号“1046”,“可我根本不认识
胡风,且胡风问题只是文学学术问题。和我关在一起的人当中不少是我的好朋友,包括
贾植芳、
梅林、耿庸。”后来专案组跑遍全国,找不出一点毛病。当年9月28日,何满子重归自由。但在反“右”运动中,何满子全家被发配到
贺兰山下,直到1964年才调回
上海市。“文革”中,何满子被遣送回
富阳区老家种地,直到1978年才又回沪。
何满子自1978年政策落实后,迎来了他的写作高峰。他常言道,他的生命是从60岁开始的。在接下来的30年里,他撰写了50多本书,其中包括《
图品三国》《
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等杂文集。
何满子先生于2009年5月8日22时36分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91岁。他的逝世是
中原地区学术界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