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紫叶甲(
食虫类: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
鞘翅目金花虫科的昆虫。4月初成虫上树取食交尾产卵。成虫上树后开始取食嫩芽和幼叶,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产卵,每雌虫每年产卵800余粒,一般产卵于枝稍和叶背,卵长1.7—2.2mm,宽0.8—1.1mm,有淡茶色、茶色和咖啡色,卵期因气温不同而不同,一般4-14日,
美国白灯蛾期约20天,幼虫孵化后即取食,共4龄,老熟幼虫在树下土中化蛹,蛹期10天,新羽化成虫上树后大量取食,进入夏季高温时,群集于树干阴凉处夏眠。
体长10.5-11.0mm。近椭圆形,
鞘翅目中央后方较宽,背面呈孤形隆起。前胸背板及鞘翅上有紫红色与金绿色相间的光泽。腹面紫色,有金绿色光泽。头部及3对足深紫色,有蓝绿色光泽。复眼及上颚黑色。触角细长,11节,棕褐色。前胸背板矩形,宽度约为长度的两倍。两侧扁凹,具粗而深的刻点。鞘翅上密被刻点,小盾片平滑。腹部的腹面可见5节。
老熟幼虫,头宽平均2.3mm,体长平均10.7mm。身体微弯曲,全体近乳黄色。头部呈淡茶褐色,单眼斑黑色,头顶有4个黑色斑点,前胸硬皮板有两个黑色斑点,背中线灰色,下方有一条淡金黄色纵带,
腿节外侧基部及胫节外侧末端黑色。
榆紫叶甲又叫榆紫金花虫的昆虫。在
北方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一般4月初成虫上树取食交尾产卵。成虫上树后开始取食嫩芽和幼叶,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产卵,每雌虫每年产卵800余粒,一般产卵于枝稍和叶背,卵长1.7—2.2mm,宽0.8—1.1mm,有淡茶色、茶色和咖啡色,卵期因气温不同而不同,一般4-14日,
美国白灯蛾期约20天,幼虫孵化后即取食,共4龄,老熟幼虫在树下土中化蛹,蛹期10天,新羽化成虫上树后大量取食,进入夏季高温时,群集于树干阴凉处夏眠。虫口密度大时,将叶片吃光后也群集在一起呈休眠状态,气温转凉时出蛰活动,并开始交尾,但当年不产卵。9月份以后,相继下树入土越冬,入土深度2-11㎝,一般在距树干60㎝范围内,3-6㎝居多。成虫不能飞翔,具假死性,尤其新羽化成虫及刚越冬后的成虫假死性较强。但在产卵盛期或休眠期,即使摇震枝干,也不易掉落。
榆紫叶甲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宝山区、
浦东新区、
奉贤区、
金山区、
松江区、
崇明区等地区,以及
东北地区、华北、
山东省、
江苏省、
浙江省等地。这种昆虫的成虫和幼虫以榆树为寄主,对榆树造成危害。
用柴油、机油、
速灭杀丁等农药,按1:1:8比例混合并浸泡制作毒绳,在榆紫叶甲出土活动前3-5天在树上捆绑1-2道。该方法效果较好,但毒绳制作及捆绑费工且因毒性较大而不安全。
用柴油、机油和
溴氰菊酯等农药,按1:1:10比例混合,涂抹树木主干,能有效防除榆紫叶甲,但涂抹后树干有一个黑圈,影响观赏,且安全性差,对树木生长有一定影响,故园林绿化中不提倡使用。
使用喃丹、
氧化乐果等毒性较大的农药根部施用,榆树吸收后传导到各个部位,榆紫叶甲通过取食而中毒死亡。该方法虽然有效,但农药残留造成一定污染,园林树木大多与人群近距离接触,施药的榆树对人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用表面光滑的塑料布在主干基部捆绑一圈,宽度在30㎝以上,使
叶甲不能爬上树冠取食而达到防治目的。要求树干平滑不存在大空隙,否则塑料捆绑不严而防治效果差。该方法环保有效,但捆绑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使树干腐烂而影响树木生长。最好春季捆绑至雨季前撤除。
若榆紫叶甲已爬上树冠取食,可采用喷洒百虫杀、
灭幼脲等低毒、无毒药剂,
美国白灯蛾盛孵期喷施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树冠防治费工、费药,对高大榆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树冠的
化学防治是一种有局限性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