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三晋乡祠
漯河三晋乡祠
三晋乡祠位于源汇区西大街,沙澧两河交汇处,漯河市二中校内,原名关帝庙遗址,由晋商修建于清乾隆34年(公元176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漯河位居中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水旱码头,古语有江南百货萃,此处星辰罗之称,从中可以看出她昔日的繁华。
基本介绍
三晋乡祠就见证了古漯河的喧闹与繁盛,漯河凭借发达的水路交通,成为商贾云集之地,一时间,全国客商纷至沓来,在沙两岸落地淘金,三晋乡祠也就应运而生。
据史料记载,当时三晋乡祠周围阔34亩,坐北朝南,前有山门,后有戏楼,中有大殿,殿后有春秋阁,煞是壮观。随着朝代的更迭和交通方式的改变,漯河市水运渐趋没落,商人撤离以后,三晋乡祠慢慢淡出了繁华,独处在偏僻一隅,后改建为学校至今。
1945年9月20日,沉寂许久的三晋乡祠有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潮头,迎来了一个令国人振奋的时刻。漯河作为全国第十三受降区,在三晋乡祠会馆举行了日军投降仪式,为乡祠历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在三晋乡祠前,日本北支那军司令鹰孝森中将以战败国代表身份,向中国第5战区总司令刘峙鞠躬谢罪并签字投降。在立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的三晋乡祠前,源汇区文化馆馆长梁军说:“从那一年起,漯河便有了受降碑、受降亭、受降路,受降路小学也是在那时改的名!”
繁华之后又是沉寂,三晋乡祠又一次陷入无人问津的处境,上世纪90年代,三晋乡祠的其他建筑渐次被毁,如今,只存大殿三间。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坐北向南,为单檐歇山式构造,绿色琉璃瓦顶,结构严谨,造型精美,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