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汇区
河南省漯河市市辖区
源汇区成立于1986年5月,古称源汇寨,位于漯河市西南,南接驻马店市,面积230.3平方公里。现辖马路街、老街、顺河街、干河陈4个街道,问十乡、空冢郭镇、大刘镇3个乡镇,79个行政村,19个社区。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32.23万人、城镇化率69.4%。
源汇区是河南省交通枢纽,京广(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京广(北京至广州)铁路、北京—香港公路贯穿南北,南洛(南京至洛阳)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漯河站为国家一级编组大站,东衔漯阜(漯河至阜阳)铁路,西接漯宝(漯河至宝丰)铁路,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一小时行程,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源汇区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62.7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68.9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83.2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为4.0:26.2:69.8。
源汇区是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魅力之城。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各种植物生长,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城市。源汇区依水而秀,滨河而美。沙河、澧河在城区交汇东流,穿境而过,建成的沙风景区是国家级4A旅游风景区和国家体育公园,形成了独具滨河特色的绿色生态长廊、历史文化长廊、休闲娱乐长廊和体育健身长廊,是中原地区独具魅力的滨水旅游目的地。
历史沿革
源汇区在五帝时代就建有隐阳城。
汉为县地。
唐朝中期建隐水镇。
南宋时钦封澧河口水旱码头为上口镇
元朝始为商埠重镇。
明为漯河湾镇。
清为源汇寨。
民国元年(1912年),为漯河镇。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漯河市(县级)。
1949年,属许昌专区
1969年,属许昌市地区。
1986年,为漯河市源汇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介于东经113°59′—114°05′,北纬33°31′—33°35′之间。南与西平县相接,东、西、北三面与郾城区县毗邻。
地形地貌
源汇区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最高处海拔为60.5米,最低处海拔55.1米。
气候
源汇区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年日照时数2181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86毫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
土壤
源汇区共有砂质、壤质和胶质三种土壤类型,以壤质土壤为主,肥力水平较高,酸碱适宜,适种性广。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源汇区淡水资源充足,年过境水量27亿立方米,年均可用量达2500万立方米。
矿产能源
源汇区距全国能源基地平顶山市仅百里,源汇区有豫中南最大的供电枢纽,年售电量近20亿千瓦时,煤电供应充足。
生物资源
源汇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有稻子、大麦、红薯、谷子、高梁、大豆,另外还有春早、绿豆、乔麦、扁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芝麻、油菜、花生、麻类、棉花、石刁柏等。传统用材树有榆、、桐、椿、杨(大白杨、小叶杨)等。近代引进树种有大官杨、箭杆杨沙兰杨、泡桐、杉木等;传统果树有桃、石榴、杏、梨、枣、李子、核桃、山楂、葡萄等。近代引进果树种有苹果鸭梨新疆大核桃文冠果等。风景树有雪松、马尾松龙柏侧柏三球悬铃木垂柳等。中草药有枸杞、防风、远志、蒲公英等。动物主要有马、牛、驴、骡、猪、羊、狗、猫、兔、鸡、鸭、鹅、鸽、喜鹊、麻雀、鹌鹑、鹦鹉目。另外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如狐属、貂等也有饲养。
行政区划
2011年,源汇区辖4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截至2019年10月,源汇区辖4街道、3镇、1乡:老街街道、马路街街道、顺河街街道、干河陈街道大刘镇、阴阳赵镇、空冢郭镇、问十乡。县政府驻干河陈街道。
2021年9月16日,河南省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域界线变更,漯河市源汇区已经恢复设立老街街道和顺河街街道。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按公安、计划生育部门统计,源汇区区总人口323405人,其中:城镇人口177122人,占总人口的54.8%。乡村人口146283人,占总人口的45.2%。出生人口3027人,出生率10.2‰。死亡人口1676人,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加135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5‰。
截至2018年末,源汇区常住人口34.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49万人,占总人口的68.25%;乡村人口10.93万人,占总人口的31.75%。户籍人口31.4万人。出生人口2118人,出生率8.1‰;死亡人口865人,死亡率3.3‰;人口自然增加125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源汇区常住人口322334人。
民族
2012年,源汇区共有少数民族10981人。共有回族蒙古族满族等38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18年,源汇区实现生产总值1701826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815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684077万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926934万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为5.3:40.2:54.5。
2018年,源汇区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食品烟酒类增长0.6%,医疗保健类上涨3.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9.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衣着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0.5%。
2018年,源汇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7480万元,增长8.1%。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3家,按行业分,第一产业7700万元,第二产业90740万元,下降61.9%,第三产业729040万元,增长23.6%。全年完成工业投资9074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1.0%;房地产业投资482893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8.4%;批发和零售业投资9305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1.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7172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9.1%;住宿和餐饮业投资1100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3%。
2018年,源汇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466万元,下降1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219万元,增长5.7%。
2018年,源汇区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28466.40元,增长7.6%;全体居民生活消费支出19850.39万元,增长6.02%。全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852.2元,增长9.1%;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9698.02元,增长15.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4821.60元,增长7.9%;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6960.15元,增长5.04%。
2020年,源汇区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70.8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156.1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为4.1∶29.9∶66.0。
第一产业
2018年,源汇区粮食种植面积21267公顷,比上年减少275公顷。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1467公顷,增加202公顷;秋粮种植面积9800公顷,减少477公顷。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071公顷,减少191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23公顷,减少1186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609公顷,减少581公顷;瓜果种植面积240公顷,减少13公顷。
2018年,源汇区粮食总产量147100吨,增长4.6%。其中夏粮产量82600吨,减少1.6%;秋粮产量64500吨,下降13.9%。全区油料产量2808吨,下降63.5%;烟叶总产量1679吨,下降45.3%;全年肉类总产量25428吨,下降6.5%;禽蛋产量3853吨,下降41.9%;奶类产量2735吨,下降41.5%,全年粮经比例为77:23。
第二产业
2018年,源汇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6451万元,增长7.8%;产品产销率98.03%。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7%,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5%,轻重工业比例为45.7:54.3。
2018年,源汇区规模以上工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73072万元,增长19.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5%;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5691万元,增长25.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6015万元,下降9.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71810万元,增长3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1%。
2018年,源汇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乳制品32237吨,增长47.0%;塑料制品351569吨,增长112.7%;纱7760吨,增长1.4%;金属冶炼设备23136.8吨,下降14.5%;阀门4580吨,增长4.8%,布61万米,下降98.2%。
2018年,源汇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7亿元,增长11.7%;实净利润润7.1亿元,增长6.4%;实现税金1.2亿元,同比下降36.1%。
2018年,源汇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3541万元,下降7.0%。
第三产业
2018年,源汇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住宅投资37.07亿元,增长17.0%。商品房销售面积82.93万平方同比增长同比增长27.8%。其中,住宅70.48万平方米,增长44.7%。商品房待售面积0.08万平方米,下降95.8%住宅面积住宅面积住宅面积0.08万平方米,下降95.8%。
2018年,源汇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6909万元,增长10.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35044万元,增长10.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1865万元,增长7.5%。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大宗商品类8678.2万元,增长122.5%,烟酒类6900.5万元,增长45.1%,通讯器械类9041.3万元,增长25.1%,汽车类685451.4万元,增长18.3%,化妆品类12166.9万元,增长16.3%,粮油类26977.3万元,增长12.3%。
2018年,源汇区对外贸易出口总额16910万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370万美元。市外招商引资48.2亿元,其中省外招商引资37.8亿元。
截至2018年末,源汇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3259万元,其中储蓄存款34128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2080万元。
文化
地名由来
源汇区以古源汇寨为名。源汇寨取“诸水汇流”之意得名。
铜器舞
铜器舞又叫“八大扇”——因主奏乐器为四扇大铙、四扇大钹而得名。伴奏乐器原来只有一面小堂鼓、一面大锣,一对手、一面小锣,当时叫“四大件”,现在已增加到“九大件”。铜器舞主要流传在源汇区问铜铜铜器舞铜器舞舞,但有“捂”、“亮”、“撂”、“托”等手势动作。后来,又增加了“跨”、“跳”、“蹉”、“跑”等步法及“穿插”、“剪子鼓”、“自转”、“急跳”、“走马灯”等调度,段与段之间用音乐及领舞独舞衔接,逐渐发展为一种系统、完善的民间舞蹈形式。铜器舞表演场面宏大,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上百人,铜器舞的表演,有着特殊的风采和韵味:动律一致,分段演出;领舞指挥,风趣幽默;相辅相成,珠联壁合。表演时声音震天动地,节奏时而明快,时而悦耳动听,时而鼓点紧凑。
河上街庙会
从2010年起源汇区每年春节在开源景区举办河上街庙会。该庙会以“呈现传统民俗,彰显本地特色文化”为主旨,包括戏曲歌舞、奇活儿绝技、民间故事、传统民俗和民间艺术等30个传统文化项目。游客既可以在吹糖人、糖艺、捏面人、捏泥人、剪纸、民间字画等表演中充分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又可以在舞狮、舞龙、铜器表演、迎宾舞、少数民族歌舞、大鼓书、花轿迎亲、秧歌、高跷等传统节目中感受民俗文化的精彩。
河上街古镇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上街古镇项目,位于泰山路南段西侧,与漯河开源森林公园毗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长约800米。具体项目有:牌坊楼、员外村、游客服务中心、悦来客栈、源汇寨墙、受降亭、炮楼、钟楼、鼓楼、绣球楼、演武场、书场、皮影、戏台、茶馆、沿街店铺等。
交通
源汇区境内京广(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京广(北京至广州)铁路、北京—香港公路贯穿南北,南洛(南京至洛阳)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漯河站为国家一级编组大站,东衔漯阜(漯河至阜阳)铁路,西接漯宝(漯河至宝丰)铁路,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一小时行程。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源汇区举办各类文艺活动161场。共有文化馆1个,下属乡镇文化站3个,农村文化大院79个。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源汇区乡镇初中学校3所,在校学生3490人,毕业学生998人,升学率100%;民办初中1所,在校生64人,毕业生32人,升学率100%。公办小学校共计41所,在校学生22521人,毕业学生3650人,入学率达到100%,升学率达到100%;所以办所以学所以所以,在校学生1183人,毕业学生14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共有四所共有四所共有四所职业有职业中专学校1所,在校生636人,毕业生126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在校生1610人,毕业36人。文明市民学校22所,文明农民学校29所。
科技发展
2018年,源汇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新增市级创新型科技团队2家。1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审核,1家企业的1项技术需求项目与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成功对接。全年争取市级科技创新券3项,获得奖券186万元;争取企业研发财政补助项目3项,获得资金95.3万元;成立科技服务团队,建立科技产业扶贫基地3个。完成专利申请总量475件,其中发明专利64件,实用新型368件,外观设计43件;专利授权量达到257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215件,外观设计27件。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末,源汇区共有医疗机构6个,其中中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实有病床床位355张,其中中医院79张、卫生院160张、妇幼保健院116张;卫生技术人员29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122人,注册护士98人。全区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42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2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末,源汇区参加企业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1671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8723人,灵活就业2948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7667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5694人,离退休人员1973人。参加失业保险1202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4404人,其中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9131人,参保在职职工25273人,退休人员5177人。全年城镇居民累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1397人次,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06万元;农村居民累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4321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61万元。
截至2018年末,源汇区共有敬老院4个。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4处,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0个。接受社会捐赠3.3万元。
2018年,源汇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266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1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全区城镇化率68.25%,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
2018年,源汇区共参加市级比赛活动7次,全民健身运动16次,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活动4次。全区共拥有体育场地16处,新增农民健身活动场地6处,小学生人均活动场地面积4.5平方米,初中生人均活动场地面积6平方米。
旅游
风景名胜
三晋乡祠位于沙澧两河交汇处漯河二中校内,原名漯河三晋乡祠漯河市位居中原,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方便联谊,晋商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9年)修建了三晋乡祠,已有2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当时三晋乡祠坐北朝南,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有戏楼。20世纪初,随着朝代的更迭和交通方式的改变,漯河水运日渐衰落,三晋乡祠渐渐没落。
三晋乡祠仅存大殿,为单檐歇山式构造,绿色琉璃瓦顶,结构严谨,造型精美,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晋乡祠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0日,漯河市作为抗战胜利全国第十三个受降区,在三晋乡祠举行了日军投降仪式,日本北支那军司令鹰孝森中将以战败国代表身份,向中国第五战区总司令刘峙鞠躬谢罪并签字投降。
陈氏家族墓
陈氏家族墓位于源汇区大刘镇大陈村,墓地东西长144米,南北宽148米,面积约21300平方米,现存明清时期古墓约300余座,是漯河市范围内保存下来的最为完整的家族墓群。2008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为漯河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家族墓因陈玑墓而闻名,陈玑墓位于家族墓地中央,其墓前立有“交龙御碑”。交龙御碑碑头为双龙造型,中间刻有“封而命”字样,代表着被封的官职与级别。嘉靖十二年(1533年)御制交龙碑,为其父母加封。
郝家台遗址,位于源汇区孙庄乡石槽村东北800米处,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50米,文化层厚2米。1986年发掘中发现有二里头遗址和龙山文化时期的房基4座,灰坑180座,墓葬75座,陶窑3座,出土有石器、陶器和骨器,陶器表面有方格纹、蝇纹等,并有快轮制作痕迹,属新石器时代遗址。1987年3月,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遗址位于源汇区阴阳赵镇古城村,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经省文物专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古城遗址为郾城区县城所在地,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由于历史上战争动乱和朝代更迭,古城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绝大部分城墙早已被破坏,现古城遗址内城有城墙,高约2.5米,东西长约310米,南北长约280米,古城遗址外城约4平方公里,城墙已不存在。2003年省文物局组织考古队对古城遗址局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比较丰富,有春秋、秦汉、隋唐时期的陶器、铁器、铜器等。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双龙桥修建于明朝时期,位于源汇区问十乡问十村,东西横跨于小草河上,是漯河市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这里是漯河、郾城通往南阳府的官道。1975年,漯河至舞阳新公路修好改道后,此桥才基本废弃,成为问十村通往村外的主要道路。
双龙桥由青石砌筑而成,为圆弧式三孔拱桥,长11米,宽5.3米,主拱净跨2.57米,高1.9米,边拱净跨2.2米,高1.5米。双龙桥建筑规整,石料加工细致,主拱南北两侧分别雕有兽头和兽尾。桥面两侧原有青石栏板,均被毁。双龙桥所在的问十村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此打听渡口,后文人将该村改名为问津寨,又因为孔子是在十字路口打听渡口的,后来人们又将问津改名为问十。
获得荣誉
2018年10月,源汇区获得河南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称号。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0月,荣获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2022年12月,荣获“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
参考资料
源汇概况.漯河市源汇区政府门户网站.2024-03-15
源汇经济.漯河市源汇区政府门户网址.2024-03-15
历史.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2-10
地理环境.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2-10
自然资源.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2-1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土壤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矿产能源
生物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地名由来
铜器舞
河上街庙会
河上街古镇
交通
社会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体育事业
旅游
风景名胜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