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仲孙,宋代官员,字茂宗,
商水县(今
河南省商水县
化河乡姚桥村)人。他出自曹南著名家族,其
曾祖父姚仁嗣为陈代商水令,父亲
姚晔为科举
进士头名,官至著作郎。姚仲孙年幼时孝顺长辈,知书识礼,后考中进士,担任许州司理
参军。
姚仲孙为曹南著名家族,曾祖姚仁嗣,为陈代商水令。其父亲姚,科举进士头名,高中状元后,官至著作郎。姚仲孙年幼时孝顺长辈,知书识礼,后科举及第进士,补任
许昌市司理参军。
民妇马氏的丈夫被杀,指控里胥曾经有事求马氏的丈夫,但马氏的丈夫不答应,因此认为是里胥杀死了马氏的丈夫,令差逮捕里胥治罪。但姚仲孙认为此案疑点很多,证据不足,极可能是冤案。
知州王嗣宗发怒说:“你敢以自己的名誉担保吗?”姚仲孙回答:“请不要执行处死,待我再详细调查。”复案两个月之后,果然抓获了真正的杀人凶手,除了冤案。
后来,姚仲孙调任邢州
推官,转
资州。
转运使揭露富顺监狱疑案多冤,姚仲孙亲审此案,其廉明公正,纠正了不少假案冤案,上奏朝廷,结果挽救了数十人的性命。资州的州官换了两届,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凡大事总不能作主,都依赖姚仲孙解决。
后姚仲孙升任大理寺丞,治
建昌县。当初,从建昌县运茶叶到
南康区,常把茶叶露天堆积于路旁,很多茶叶都被雨露淋湿潮侵而霉烂,官员的腐败导致商家大损破产,甚至无法赔偿损失。姚仲孙瞭解到这个情况,其立即发动当地百姓,修砍树,建筑仓库,解决了这个问题,对商人和百姓都有利益。不久调往
彭州市任通判。姚仲孙积极练兵备战,不因和平时期就松懈战事,姚仲孙还上奏就守卫国家边疆的措施。后又调往通判睦州,往
徐州市。当年因旱灾闹饥荒,政府诏令发官栗赈灾民,而当地主管官吏却没有按时把粮食发到平民手中。姚仲孙一到徐州,即时将有关主管负责的官吏免职,当夜按灾民户籍核实后,及时将粮食发送到灾民家里。后姚仲孙升任尚书屯田
员外郎。
王融守治
益州,辟通州判事。姚仲孙为右司谏。入内都知
阎文应要求出任都知,姚仲孙历数阎文应的罪过,对皇上奏明:“方帝戒斋住在太庙,而闺文应大声喝骂医官,声闻行为不端。结果皇后暴,朝廷里里外外无不怀疑是阁文应投毒。”皇上调阎文应外出,任
泰州市兵马辖,而阎文应称身体有病而留在京城。姚仲孙再次论奏,才将阎文应调出
平安京。
姚仲孙以起居
舍人知谏院,管勾国子监,以尚书
户部员外郎兼侍御知杂事。当时
谏议大夫共有二十名,姚仲孙说:“谏议大夫是朝廷之选,不宜以岁月序进。今诸位寺卿至前行郎中三十五名,贴近职者犹不在数,若以年劳授则数年之外,谏议大夫员益多。请艰其选,以处材望之臣,余悉次补卿监。”于是诏令当选者奏听旨。当初,各路复提点刑狱,不朝多任为省府官。姚仲孙建议考其才能分为三等,优良者升职,合格者调任,不合格者免职降黜,朝廷就诏令姚仲孙负责考试的一切事务。
姚仲孙历任三司户、
度支、盐选铁副使,进天章阁待制,
河北省都
转运使。姚仲孙在职其间,还备战而修城垒、积粮练兵。受到了
赵祯的嘉奖,在任治
澶州时,暴雨成灾,洪水冲坏的明公河堤,毁坏了桥梁。姚仲孙亲自上堤指挥抢险,军民奋战了一夜,终下于堵住了洪水,修复好酒厂堤。
姚仲孙守治大明府时,半夜率领官兵堵塞金河堤的决口,做得很坚固,当年,澶州、
魏州虽然暴雨洪水,但没有对百姓造成危害损失,受到了当地官民的高度赞扬。
不久,姚仲孙被诏入京,任礼部郎中,龙图阁学士。后出任陕西都
转运使,未赴任。后任三司使事。任职期间,着重
西北边境防务,招兵买马屯粮备战事。军用经费繁多杂乱,姚仲孙严格审计,细心合理调用,严令属下挪用贪污。有时候身患疾病,但从未放松军政
财务管理,这样得罪了那些贪官污吏,被他们联名上奏,诬陷其贪污枉法,结果姚仲孙被贬任
蔡州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