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太子刘据以巫蛊事自杀,武帝知其冤后,作思子宫,并建归来望思之台于
湖县(今河南
灵宝市豫灵镇底董村)。见《汉书.戾太子刘据传》。
征和二年(公元前91),
丞相公孙贺之子
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以巫蛊咒武帝,与
阳石公主通奸,贺父子下狱死,
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
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后来武帝命宠臣
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
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江充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他与案道侯韩说、宦官
苏文等四人,到处发掘木头人,并且还用烧红了的铁器钳人、烙人,强迫人们招供。不管是谁,只要被江充扣上“诅咒皇帝”的罪名,就不能活命。没过多少日子,他就诛杀了好几万人。苏文遂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人诬陷太子。
首先,江充一伙受
刘彻委派,带着一大批人到皇宫里来发掘桐木人。他们先从跟汉武帝疏远的后宫开始,一直搜查到
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住室,各处的地面都被纵横翻起,以致太子和皇后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为了陷害太子
刘据,
江充趁别人不注意,把事先准备好的桐木人拿出来,大肆宣扬说:“在太子宫里挖掘出来的桐木人最多,还发现了太子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诅咒皇上的话。我们应该马上奏明皇上,办他的死罪。”此时汉武帝在
甘泉宫养病,不在
长安。
太子刘据召问少傅石德,身为太子师傅的石德惧怕自己受株连,说:“
丞相公孙贺一家、两位公主、长平侯卫伉都因为巫蛊死了,现在在太子的宫里挖出桐木人,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不知是巫师放置的还是确实有,我们自己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而且皇上在甘泉宫养病,皇后和我们派去的人都被拦住不报,现在根本见不到皇上,甚至连皇上在不在了都不知道,奸臣做出这些事,难道太子忘了秦朝的太子扶苏是怎么死的吗?)”建议太子越权行事,拘捕江充等人及追查他们的阴谋,太子在情急下同意石德所言。
太子起兵抵抗,与同为皇族的
丞相刘屈髦激战五日,最终,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
刘彻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
卫子夫选择了自杀。太子逃到
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一户贫家,),隐藏在泉鸠里。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太子有一位以前相识的人住在湖县,听说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于是消息泄露。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县令李寿得知太子的下落,就带领人马来捉拿他。太子上吊自杀。他的两个儿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寿手下的张富昌等人杀死,至此,太子的妻子儿女全部遇害,只留下一位孙子
汉宣帝,又称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久之,巫蛊事多不信。
田千秋等上书讼太子冤,武帝得知太子的冤屈,乃族灭
江充家,焚
苏文于横桥上,追捕太子的官吏被族灭。
征和三年,刘屈髦因与
李广利密谋拥立李广利外甥
刘髆(
孝武皇后之子刘)被杀,其家人亦被杀,加上被太子杀死的
韩说,此时
巫蛊之祸中的主要人物皆已亡故。
刘彻后来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
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天下闻而悲之。
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是时,上
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
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
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语在《公孙贺》、《江充传》。
充典治巫蛊,既知上意,白言宫中有蛊气,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韩说、
御史章赣、黄门
苏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时上疾,辟暑
甘泉宫,独皇后、太子在。太子召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太子急,然德言。
征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说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说。
御史章赣被创突亡。自归甘泉。太子使
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
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
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
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宾客为将率,与
丞相刘屈氂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不得。
太子之亡也,东至湖,臧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足蹋开户,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上既伤太子,乃下诏曰:“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寿为干阝侯,张富昌为题侯。”
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
田千秋复讼太子冤,上遂千秋为
丞相,而族灭
江充家,焚
苏文于横桥上,及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上怜太子无辜,乃作 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