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前身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3年6月28日改建为人文学院。2015年5月12日,人文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合并为新的人文学院,开启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人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系、哲学系、
汉语国际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挂靠学院。
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
天主教鲁汶大学“欧洲
文化研究中心”、世界反
法西斯主义战争研究中心作为校级学术平台,挂靠人文学院管理。学科布局涵盖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哲学、艺术等五个一级学科。
学院概况
学院历史
在110余年的悠悠岁月中,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科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交大历史上曾涌现出诸如
唐文治、
蔡元培、
李叔同、黄炎培、邵力子、
蒋梦麟、
马衡、
洪深、
朱屺瞻、邹韬奋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
改革开放揭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科发展新篇章。1985年新建社会科学及工程系和文学艺术系,开启了重振上海交大人文社会科学的进程;1997年组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搭建新平台。
进入新世纪上海交通大学着手构建
人文科学概论新布局。2002年起,以原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相关学科为基础,先后分离出法学院、媒体与设计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9年6月,以人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为基础,又分离出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年5月12日,人文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合并为新的人文学院,开启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机构设置
人文学院现有三系两中心。
三系为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系、哲学系;
学位设置
人文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哲学、艺术等4个一级学科。
2个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方向)、汉语言(面向留学生);
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哲学;
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
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
师生概况
人文学院现有在岗在编教职工140人,其中教授27人、特别研究员2人、副教授40人、副研究员5人、特别副研究员1人、讲师30人、助理研究员2人、专职科研人员6人、专职行政管理人员27人。专职教师中,致远讲席教授3人,精裕讲席教授1人,特聘教授5人。其中“
上海市”支持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海外博士学位教师22名。作为专职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人文学院还聘请访问教授6人。学院目前在校学生1551名,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汉语进修生等。
发展目标
根据上海交大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经过10年左右的潜心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基础学科,若干学科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打造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为培养一流人才提供优质的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把人文学院建设成为学科基础厚实、育人贡献卓著、社会影响广泛、学术人才集聚、人文氛围浓郁的学术重镇。
学科建设
中文系
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的文脉可溯及南洋公学初期的师范学堂和经济特班,尤与1908年创立的国文系及1928年创立的中国文学系渊源甚深。2003年,上海交大重建中文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个能培养中文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完整体系已清晰可见。
中文系坚持精锐高端的办系方针,在读学生百人左右。本科生教育以中外文化交流为特色,实行小班教学和导师制,并大力推行海外游学制度,每年都有高比例的毕业生赴海内外名校继续深造。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中文系现有在岗教师3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讲师5人,助理研究员1人,专职科研人员1人)。若干教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中青年教师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正在成为各领域的后起之秀。近年来,依托一系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省部级课题,聚焦于中华文明传承、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生态、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
文化研究和中西文化比较等研究领域,中文系致力于打造一支国内一流且有国际影响的师资队伍,努力为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一流文科学院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历史系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成立于2003年。截止2017年3月,本系共有全职教师22名(教授7人,特别研究员1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助理研究员1人,专职科研人员4人)。
本系遵循“注重基础文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行学科交叉”的学科发展原则。2016年起,
历史学专业将按中国史一级硕士点进行招生,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专门史四个二级硕士点。
古代史方向强调新史料与社会科学方法的结合,近代史方向强调档案文献与重大问题的结合(东京审判、
抗日战争、对外关系),
现代史方向强调县级档案的深度分析,专门史中的环境史与疾病史方向强调学科交叉与国际化视野。
历史系的研究生教育秉持精品培养,每届均有硕士生在就读期间在权威
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进行海外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现有多名硕士毕业生在海外著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哲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哲学学科历史悠久,1986年取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目前的哲学系现任教师14名,分属三个学科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哲学系已经初步形成少而精的学术队伍、较雄厚的学术研究实力、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鲜明特色。本系和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共建,已经建成若干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和学术交流机制,包括:一个基地(
马克思主义与欧洲
文化研究基地,与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建)、两种期刊(成为CSSCI来源集刊的《法兰西思想评论》、已获国际刊号的《EUROPEANA 欧洲评论》)、两套学术丛书(《欧洲文化丛书》、《轻与重》文丛)、两大高端学术论坛(“现代化:中国与世界”、“中国哲学再创造”),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得以持续扩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系同仁以此为使命,致力于培养学贯中西的一流学术人才,推进兼通古今的一流学术研究。
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当时负责全校外国留学生的招生、管理与服务,并承担学校海外孔子学院事务协调等工作,同时兼有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功能。2015年5月,国际教育学院与人文学院合并,新学院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专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心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副研究员5人,讲师14人。下设
汉语言本科专业一个及三个硕士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及全英文授课的国际汉语师资专业。每年平均有500名学位留学生和2500人次非学历留学生在我中心学习,生源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心具有近20年留学生教育和国际合作培养的办学经验和实力,以为世界各国培养优秀人才、培养知华友华的外国人士为宗旨,为增强学校国际化氛围,实施学校国际化战略做出了卓越贡献。
艺术教育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有着令人自豪的艺术教育传统。1919年起,学校成立合唱队、管乐队和话剧社。1981年10月,音乐教研室组建。1985年起,先后重建或创建校级学生管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
民乐团、话剧团和舞蹈团。
目前艺教中心有专职教师6人,负责全校音乐类通识课程、通选课程、
音乐学二专的教学,并承担6个艺术分团的排练、演出、指挥等活动。中心聘请著名指挥家
曹鹏教授担任终身荣誉总监。
学生交响管乐团先后获得2001年
荷兰第十四届国际音乐节
一等奖,2003年瑞士
因特拉肯“少女峰”国际音乐节管乐比赛金奖;合唱团获得2013年
俄罗斯国际合唱
中国艺术节混声合唱
二等奖;原创话剧《钱学森》获得第三届全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多个艺术分团多次获得全国大艺展演一等奖。
艺教中心先后开设30多门选修课,2004年“交响音乐鉴赏”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心积极参与学校国际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形成艺术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艺教中心已先后组织多个艺术团体出访欧美等国家30余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