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深厚的中外文化修养、娴熟的汉英双语交际能力、必要的经管商务基础,能在各类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进一步从事学术研究,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务管理、汉语教学、语言创意、文案策划、跨文化交流及相关工作的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
1950年7月,清华大学筹建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清华大学教务长、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任班主任。该班于1951年初正式开始授课。
1952年,朱德熙等人赴保加利亚朝鲜教授现代汉语。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向国外派遣教师教授汉语的开始。截至2004年,国家公派出国汉语教师1314人次。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篇论文是周祖谟教授的《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刊载于《中国语文》1952年第7期。
1958年,由北京大学编写的国内第一本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俄语译释本)在时代出版社出版。截至目前,我国共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教辅1000余种。
1961年,从11所高等院校中文系以及部分外语专业选拔应届毕业生,作为出国汉语教学储备师资。此项工作延续了4年,共选拔培训了112名出国储备师资;此后,于1972年和改革开放后分别招收了多批出国储备师资。
1962年4月,北京广播电台(1978年5月日改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日语广播中开设“汉语讲座”。这是我国在对外广播中开设汉语教学节目的开始。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日以39种语言对外广播汉语教学节目。
1965年1月,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这是我国唯一一所以教外国人汉语为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也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现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已达420所。
1978 年 3 月,中国社会 科学院召开北京地区的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与会 专家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特点,研 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状 况,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观点, 从此正式启动了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的 建设工程。
1978年暑期,北京语言学院接收法国28名短期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这是我国举办短期汉语教学的开始。现在,短期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模式。
为适应短期汉语教学模式的需要,第一套短期汉语教材于1980年5月陆续印行、使用。这套教材包括了《汉语三百句》《口语起步》《中级口语》《汉语》《当代文选》《汉语外贸会话》《中国文明浅说》《北京漫游》等8种。
我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学电视录像片《中国话》于1981年10月由北京语言学院电教中心摄制完成。
1984年,教育部委托北京语言学院研制汉语水平考试(HSK),1990年。HSK通过鉴定,并正式实施。2002年,中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委托南京师范大学研制HSK(少儿)、北京大学研制HSK(商务)、首都师范大学研制HSK(文秘)、上海师范大学研制HSK(旅游)。自考试实施至今,HSK在世界上37个国家设立了154个考点,共有40余万人参加了考试。
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4所大学开设了第一批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现全国有62所高等院校开设有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每年招生近4000人。
1985年8月,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世界汉语教学界的第一次规模盛大的学术讨论会。2005年7月将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预计将有来自30个国家500多名代表参加。
1987年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现由国务院11个部门的领导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置在中国国家教育部内。
1987年9月,对外汉语教学专门的学术刊物《世界汉语教学》公开发行。
1988 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在中国语言文学类之下设 立“对外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正式确立,当时专业后面备注的是“试办”。
1990年,国家教委发布《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并从1991年开始组织实施。至2004年,共审定12批,有5361人获得证书。去年,教育部颁布《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
1993 原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和 专业简介中去掉了“试办”二字,代码为 050112, 成为“中国语言文学类”之下的一个正式的本科专业。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列入新版的研究生教育博士学位目录;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研制《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短期强化)》,并由教育部颁布。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原199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做了修正,《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外汉语专业依然保留,仍属控制设点专业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代码由050112变更为050103。
1999年,教育部正式设立“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对世界各国为促进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国际友人进行表彰。迄今为止,泰国诗琳通公主等10位国际友人获此殊荣。
2001年起,教育部陆续批准黑龙江大学延边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11所学校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院校”。
2002年8月,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举办 首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共有来自41个国家的186名选手来华参加了决赛。第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将于今年 7月在北京举办,届时将有来自世界近50个国家的100名选手参加。
2002年9月,中美两国教育部启动“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U.S.-China E-Language Learning Project)。该项目是中美两国政府迄今在教育领域合作开展的最大的交流合作项目,目标是为两国12-15岁的青少年提供一套完整的学习对方语言的网上教育系统。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3年开始实施“外国汉学研究学者短期访华计划”,该项目的首名资助对象是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罗德弼教授。至2005年6月,共有83名外国学者受惠于该项目。
2003年12月5日,美国大学理事会、中国驻美大使馆、国家汉办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会山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启动AP中文项目(Advanced Placement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urse and Examination)。AP中文项目将于2005年正式公布课程设置,2006年开始授课,2007年举办考试。
2004年4月15日,教育部正式启动“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第一批志愿者是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60名学生,他们被派往泰国教授为期1年的汉语。
2004年5月,国务院批准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汉语桥”工程。该工程对今后5年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进行了规划。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建成,中国教育部长周济出席了韩国汉城孔子学院揭幕仪式。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不再属于控制设点专业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050103)由对外汉语(050103*)、中国语言文化(050106W)和中国学(050108S)合并而成 。
2015 年 ,18 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开设汉语国际 教育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其中包括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 11 所公立学校和河北外国语学院等 7 所民办学校。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河北地质大学、河北中医学院、山西工商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沈阳城市学院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获批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仰恩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撤销。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在此版目录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被归为文学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50103,属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2021年3月24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0025-2021),此标注为世界各地国际中文教育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课程测试提供参考,还将为“互联网+”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各种新模式、新平台的构建提供重要依据。
截至2021年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有2500万,“十三五”期间全球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人数达到4000万人次,国际中文教育拥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字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和运用母语进行书面、口语表达的能力;掌握1门以上外语,有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以专业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所长;可继续攻读研究生,也可在行政机关以及文化教育、传媒机构、对外交流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为4年。各高校可在四年制模式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但学生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总计130~140学分,2200~2600学时(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学生完成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规定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
素质要求
   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高的审美品位以及健康的心理和体质;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国家关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及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主动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基本素质   。
能力要求
   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语言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评价文学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在母语和国家通用语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文字表达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
知识要求
   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例如语言知识、文字知识、中国文学史知识。一定程度上了解相关知识,例如历史学、哲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逻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应用、文献检索等工具性知识;同时对本学科的前沿信息有一定了解 。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综合教育课程三部分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体育、实践训练。专业教育课程包括本学科基础性课程、相关专业的专业性课程以及专业实习实践。综合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其他自选活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知识覆盖范围包括:中国语言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理论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为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以及相关知识领域,如外国文学   。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华文化典籍导读等。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等。
必修课程
   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汉语写作。
选修课程
   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层次、教育目标及学科条件自主设置。以下仅为举例。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概论、语音与语音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词汇与词汇教学、汉字与汉字教学、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化概论(根据培养对象侧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现代教育技术、海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汉语修辞学、语用学、中华才艺、外语等 。
实践教学
安排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参与教学的所有环节并撰写实习报告
毕业写作
①选题要求
   毕业写作选题的确定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应结合专业学习的实际,有利于对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内容要求
   毕业写作一般采用论文形式。写作内容应完整、充实,表达顺畅,具有专业特点,能够体现本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③指导要求
   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毕业写作进行全程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以保证毕业写作质量。
教学条件
    专业所在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须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标要求。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和支持  。
①教学设施
    办学单位应拥有公共图书馆或中文资料室。专业图书、期刊,文献资料、数字化资源和检索工具等配备充分。新开设的专业,公共图书馆或资料室的专业图书不少于100册,教学行政生均用房面积不小于14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不低于5000元。教学活动场地的使用须有基本保障  。
②信息资源
    教师结合课程性质制定教学大纲,编写讲义,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注重教材选用的质量。基础课程教材应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优质教材或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正规教材,专业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尝试利用网络优质资源(例如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古典文献库、爱课程网中文学科精品资源等),拓展学生的专业学习   。
③实践教学
    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为学生在校内、校外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必要条件。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精心设计实验内容,维护实践教学秩序,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按计划使用实验室提供切实保障。
    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指派专任教师负责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校外实践教学的目标  。
④教学经费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保证教学经费数量充足,规范使用。学生人均教学经费须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生均年教学日常支出不低于1000元;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提高教学经费的投入。 
师资队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具体人数根据专业的学科地位、招生规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因素确定。生师比应符合教育部的规定。承担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6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应具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生学历。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拥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适当考虑学科内部的专业平衡和学缘结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拥有海外求学、访学经历的教师应占有一定比例  。
教师水平要求
    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职业操守,热爱中华文化;具有坚实的专业素养和开阔的视野,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能够适应中文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 。
教师发展规划
    学校和院系应当鼓励和组织教师围绕教书育人的工作要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并在时间、经费、国际国内交流等方面提供支持,使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以多种方式参加相关培训或访学研修,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应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提升相应的教学能力  。
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积极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和评估。
     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带有一定专业内涵的课外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整体素质  。
质量保障规范
   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各自的实际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规范管理,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情况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涵,提高教育质量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合力强化着世界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的多样需求,其中包括: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国别特色化发展的需求,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需求,中文与专业或中文与职业的融合发展需求,以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需求。
 当前世界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有着多样需求,要进一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具体要加强“五化”:一是分层次一体化,既要注意本科与硕士、博士阶段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也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衔接。二是分区域结构化,各培养院校应立足世界各国多元化、个性化的中文学习需求,推动构建多语种、跨文化的人才结构。三是分学校特色化,各培养院校应充分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突出重点,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才培养格局。四是重应用实践化,通过国内外校际交流、实习实训等方式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五是重合作本土化,切实做好海外学生培养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推动各国中文教育本土化内生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①师资队伍问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应用型和交叉型的特点,涉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对教师团队成员的知识和能力具有特殊而严格的要求。在师资方面,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任课教师的学科专业以语言类和文学类为主,能够将语言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密切结合、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②本专业定位与培养模式问题:培养规格不统一,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单一化,特色不够鲜明,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形势和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
    ③课程体系问题:专业课程设置共性较明显,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课程格局,分别从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文学文化素养、汉语和外语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其中有十门专业主干课程在60%以上的高校均有开设,且使用教材较为统一,这些主干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体现出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的特色。但同时,课程设置存在结构不够合理、前后不够衔接、课程横向与纵向关系不够科学、课程不够规范、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需要论证规范、合理布局。
    ④教学实践问题:汉语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学生实习基地缺乏或不稳定,实践技能培养不够,理论与实践脱离,实践课程的开设尚无明确标准。
    ⑤教学管理问题:多数高校建立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但管理体系建设不均衡,有的学校尚未形成系统的教学管理体系。质量评估与教育管理体系急需科学完善。
    ⑥就业问题:有两种现象并存。一方面,多数高校设置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历史尚短,一半高校并无毕业生,存在盲目招生且招生规模过大的现象;另一方面,从毕业生去向来看,能够直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仅占10%左右。尽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生源很好,但本科毕业生难以直接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在海内外大学或相关机构从事教学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优秀人才流失。
职业前景分析
就业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生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有一下几种就业去向。
1.继续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将来争取在国内高校任教。
2.出国留学,攻读相关专业,在国外中小学任教,教授汉语。
3.在国际学校或中小学国际部当汉语老师。
4.在社会上的教育机构当汉语教师。
5.成为汉办长期外派的专任汉教师。
6.自主创业或作为自由职业教授汉语。
7.应聘其他有相关业务的的公司,例如开发汉语在线课程等。
考研方向
   本专业学生考研方向有,法律(非法学)、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语言文学。
毕业薪酬水平
本专业毕业三年内学生在各省的平均薪酬指数在0.5K-1.8K之间。
毕业学生主要就业省份
本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省份,主要以北京、上海市、广州、四川及沿海发达城市为主。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开设院校
     截至2022年12月8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全国开设院校共373所,其中。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7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33所,其中9所A+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3中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排名(研究型/应用型),A++档次的学校13所,A+档次的学校15所,其中A++的学校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3-2024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2所,等级5★的学校14所,其中等级5★以上的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2023-2024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排名等级5★+的学校名单
参考资料
..2022-12-12
..2022-12-08
汉语国际教育数据分析.阳光高考.2022-12-08
汉语国际教育_专业洞察_学职平台.全国大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平台.2022-12-08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4-01-11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17
汉语国际教育.www.nseac.com.2024-04-29
目录
概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素质要求
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实践教学
毕业写作
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水平要求
教师发展规划
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目标
质量保障规范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前景分析
就业
考研方向
毕业薪酬水平
毕业学生主要就业省份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开设院校
专业排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