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平公造像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著名雕塑佛像
《始平公造像》又名《 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 北魏太和二十年(498)刻于洛阳市龙门山古阳洞,是著名的魏碑代表作《龙门二十品》之一。清乾隆始被黄易(1744-1801)发现,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
始平公造像记》记录了比丘慧成为亡父造佛像的缘由及愿望,石刻正文分纵向10行,每行20字,有方界格,石高75厘米,宽39厘米,额楷书阳文始平公像一区2行6字。文与格栏均阳刻凸起,是石刻中所少见的。此石刻已泯尽隶书痕迹,既有汉晋雍容方正之态,又具北方少数民族金戈铁马粗犷强悍之神,书法雄重遒密,端庄流逸,具龙震虎威之势,富有阳刚之美。
胡震等书法家还将其推为诸品之首。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康有为在自己的著作《广艺舟双楫》中多次提到《始平公》犹见其喜爱。
作品内容
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8)九月刻。石在洛阳市龙门山古阳洞北壁。龙门造像名品之一。清乾隆杭州市黄小松访得后,始显于世。正书阳文。十行,行二十字,有方界格。额正书阳文"始平公像一区"二行六字。
造像,即雕塑佛像。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讫于唐中叶,所造者以释迦弥陀、弥勒佛、观音、势至为多。其初不过书丹,或刻山崖,或刻碑石,或造佛龛,其后或施以金涂彩绘。造像者自称佛弟子、正信佛弟子、清信女、优婆塞等。出资造像者称像主,副像主等。
此造像实高75厘米,宽39厘米。龙门造像题记,一般都不刻书手姓名,仅此碑和《孙秋生题记》刻有书手之名,诚为可贵。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他们是"工绝一时,精能各擅"的书家,并进一步指出此碑书手朱义章比孙秋生更高一筹,评曰"雄重莫如朱义章"。
其他信息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最佳整幅拓本,系第三行"邀逢"之"邀"字,仅末笔稍损,其余笔画完好;第五行"始平公"之"公"字,横画犹存;第六行"匪乌"之"乌"字完好之乾隆爱新觉罗·颙琰时拓本。高90厘米,宽40厘米,卷轴装。其本为胡鼻山旧藏,有其在清咸丰九年(1859)题记,文曰:"字型大小如星散天,体势顾盼如鱼戏水。"其余尚有题跋十一则,如钱叔盖咸丰八年(1858)题记曰:"此龙门石刻中冠于当世者也。石刻中文之阳文,古来只此矣。层崖高峻,极难椎拓,自刘燕庭拓后无复有问津者。仲水于琉璃厂得四本,刘氏物,此贻鼻山。戊午七月叔盖记。"此外,拓本上还有"黄节读碑"、"胡鼻山藏真印"、"钱松叔盖印信宜市长寿"、"竹节砚斋金石文字"等印章。
始平公造像记》通篇为阳文镌刻,为历代石刻所罕见,而未署撰人、书人,在魏碑中也是少有的。此碑是北魏书法艺术全盛时期年代较早的作品,全碑文字端严飘逸,将森严方朴的北朝书风,写得婉畅流动,如杨守敬《平碑记》云:"始平公以宽博胜。"特别是在笔法上破隶而出,大胆创新,变柔为刚,变藏为露,实为北碑石刻中之异彩。
参考资料
魏碑《始平公造像记》.词典网.2024-04-02
始平公造像记.河南省书法家协会.2024-04-02
目录
概述
作品内容
其他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