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先墓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由于
广州市两次起义均遭失败,他忧愤成疾,于1911年5月18日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病逝。民国元年(1912年)被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赵伯先墓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15-20年,又在墓道前方半岛形丘地上建树石刻
赵声戎装骑马画像石碑亭一座,与坟包、墓道成中轴线,
中国抗日战争前又曾对陵墓进行扩建,因战争爆发中止。1966年陵墓遭到严重破坏。
1981年按原样恢复,陵墓范围长330米,宽90米,主体坟包建在圆形
台基上,有护墓石,前列石供桌,有凭吊场地、墓道、石牌坊,坊柱上镌有“巨手劈成新世界”、“雄心恢复旧山河”,“绿竹径回环劲节雅似君子德”、“黄花岗缥缈忠魂是有故人游”等联语。坊额篆刻“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牌坊前有3座小
石拱桥。坟包直径9.8米,周径34米,以四层弧形护墓石130多块砌成,上为封土堆,通高2.7米,圆形台基
周长75米,墓前重建白石碑,上刻
隶书“
辛亥烈士赵声伯先之墓”。
赵声(1881-1911),字伯先,号百先,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同盟会内部总长兼
黄花岗起义总指挥。
1911年,南方各省同盟会会员汇集
广州市,发动辛亥广州起义,赵为起义军总指挥,准备发动十路进攻,并亲率
苏皖边区政府党人百人,进攻清军广州水师提督署。后因其为广州城内官吏所熟识,不便先入城。27日,副总指挥
黄兴率先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告失败。他于28日晨赶至广州已无法参战,被迫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