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爆弹(英文:Stun grenades)又称为闪光弹、震撼弹、眩晕弹、眩晕手榴弹等,属于
非致命武器,用于在制服对方时尽可能不造成永久性的身体伤害。
震爆弹采用镁和的烟火金属
氧化剂混合物,位于薄铝壳内,并包含在穿孔
铸钢体内。烟火装药产生亚音速爆燃。启动时,爆燃的
听觉和视觉元素可以通过铸造外部主体上的穿孔逸出。震爆弹其目的是被扔进封闭空间,以分散敌方人员的注意力并暂时使其丧失行动能力,以便更容易捕获,或在城市战争或人质营救行动中存在附带损害的风险时使用。
震爆弹于20世纪70 年代末被
英国陆军特种空勤部队的反恐部队首次使用,之后被世界各地许多军队和警察部队采用。
20世纪70年代,为了能在人质解救行动中,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质安全,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了反恐利器——震爆弹。震爆弹的亮光和巨响旨在出其不意地使目标区域内的人员暂时丧失行动能力,以便攻击人员在危险较小的情况下立即进入。
闪光弹最早开发于20世纪70年代末,供英国陆军特种空勤团(
S.A.S)使用。为应对日益增多的恐怖袭击,
世界十大特种部队成立了反恐联队,并要求皇家军械公司恩菲尔德分部的工程师开发一种新的眩晕装置,用于挟持人质的情况。
该装置的设计理念是,参与此类
犯罪行为的人看到
手榴弹进入房间,就会认为手榴弹会发生剧烈的致命爆炸,让小组有时间进入现场并发起攻击。一位与
女王陛下政府合作进行绝密
化学和生物战研究的科学家建议,在手榴弹中添加4.5克
高氯酸镁,无水和
高氯酸钾的
混合物,这会产生放大的“爆炸”声和闪光。由此G60眩晕手榴弹诞生。
多年来,震爆弹已在世界各地得到采用,主要用于人质和城市战术情况。特别是特种空勤团的成员,他们通过训练逐渐适应了这种装置的效果,并配备了许多工具在实战中保护自己。这些工具包括有色
天文望远镜目镜和呼吸器,以及可将爆炸声降至最低的
护耳器。
震爆弹于20世纪70 年代末被
英国陆军特种空勤部队的反恐部队首次使用,之后被世界各地许多军队和警察部队采用。
震爆弹采用镁和铵的烟火金属
氧化剂混合物,位于薄铝壳内,并包含在穿孔
铸钢体内。与传统军械中使用的烈性炸药(HE)不同,烟火装药产生亚音速爆燃,而不是超音速爆炸,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炸效应。启动时,爆燃的
听觉和视觉元素可以通过铸造外部主体上的穿孔逸出。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火焰、爆炸和内壳未消耗碎片造成的附带损坏的风险。
震爆弹的威力主要来源于它体内的装药,震爆弹内装药与其他弹种的装药是有区别的,它主要有铵与
镁粉两种
化学装药。铵,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
阳离子,爆炸会产生巨大的声响;而镁粉是能制造出强烈闪光的物质。同时,它的弹
单体上有整齐小孔的特殊结构设计,而这样的设计是方便巨响和强光的释放。
震爆弹爆炸时会发出170-180分贝的巨大"爆炸声",并在起爆点5英尺范围内产生超过100万坎德拉的致盲闪光,足以立即造成闪盲、耳聋、
耳鸣和内耳障碍。受影响人员会迷失方向、神志不清、失去协调和平衡能力。虽然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但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害甚至死亡。因此,震爆弹被归类为低致命性武器。
M-84
闪光弹是一种手掷闪光弹,可对单个或多个目标发出强光(光学效果)和巨响(声学效果)。用途包括人群控制和房间清理。
美国有多个军种使用这种弹药。
M-84闪光弹的设计目的是阻止人员进出某一区域、移动人员通过某一区域以及压制人员。该技术具有支持多种任务的潜力,包括:部队保护、检查站、协助清理空间、人群控制、入口控制点等。
98式闪光手榴弹是由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某研究所主持研制成功的。该弹利用爆炸时产生的强烈的声、光效应,使对方人员暂时失明、晕眩而丧失抵抗能力,但不会使人员死亡、重伤或致残。
当抓捕恐怖分子时,恐怖分子经常会藏匿于建筑物或山洞中,往他们藏身之地扔一颗, 间让他们失去战斗力,特战队员再冲进去。当有犯罪分子劫持人质的时候,狙击手有些时候会失误,对营救产生巨大影响,此时通过扔一颗震爆弹,犯罪分子几乎一瞬间就会被震晕。虽然震爆弹也会对被劫持人员造成短暂伤害,但送医后很快就会恢复。另外,震爆弹是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装备的常用弹药之一。在亚丁湾护航的过程中,中国海军人员会通过专用发射震爆弹的枪支,向迫近的海盗发射,达到震慑海盗们的目的。
1977年8月,两名
英国爆破专家,在行动中果断使用闪光爆震弹,成功吸引了舱内恐怖分子的注意力,为突击行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闪光弹就此完成了战场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