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空勤团,简称S.A.S(Special Air Service),也被称作空降特勤队,是英国陆军
世界十大特种部队,他们专门负责执行反恐和敌后作战等特别任务。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SAS经历了沙漠战役,深入敌后独立作战,被
德国称之为"红色魔鬼"。
美苏冷战期间,SAS在马来亚、
阿曼等地执行任务,并重组为第22特种空勤团。在
北爱尔兰、阿曼等地,SAS与恐怖分子进行了长期对抗,展现了其卓越的作战能力。在伊朗大使馆人质劫持事件中,SAS成功营救了人质,赢得了广泛赞誉。如今,SAS已经转变成了一个负责执行多种复合现代作战任务的部队,使用的许多先进战法会被世界各国拿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英国特别空勤团(SAS)不断探索新武器与装备,使用过众多著名武器,如
MP5冲锋枪和
L115A3狙击枪。这些装备不仅增强了SAS的作战能力,还为全球
世界十大特种部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今的
SAS已经转变成了一个负责执行多种复合现代作战任务的部队,在反恐行动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开创了现代特种战术先河,为世界各国特种部队所效仿。
发展历程
产生背景
创始人大卫·斯特林(1915年11月15日-1990年11月4日),在1941年与
埃及边境的
利比亚沙漠中创建了SAS。最初被称为“L分队”,1942年10月,该部队增至近400人,更名为“第一空降特勤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二次大战初期,英国特种空勤团最开始的名字是"空降哥曼德",后更名为“第一空降特勤团”。1944 年1月S.A.S旅在苏格兰成立,包含两个英国团(1st和2ndSAS),两个法国团(3rd和4thSAS),一个比利时中队(后来的5thSAS)和一个通讯中队。二战中,S.A.S经历了沙漠战役,在
意大利和
欧洲西北部,训练精良的小型团体深入敌后独立作战,被
德国称之为"红色魔鬼"。1945年9月5thSAS被比利时陆军接管,一个月之后3rd和4thSAS被转入法国陆军。一个礼拜后S.A.S的指挥中心和1stSAS,2ndSAS解散。
美苏冷战期间
1951年,S.A.S前指挥官卡魏特,在马来亚反殖民战争“紧急行动”中成立了"马来亚侦察队(S.A.S)。在1952年"马来亚侦察队"改命名为第22特种空勤团。同年,这支队伍正式更名为第22特种空勤团(22ndSAS),标志着S.A.S正式返回正规部队。在马来亚的丛林深处,S.A.S长时间驻扎并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关系。他们甚至发明了一种战术:降落在树上后,通过长绳滑降至地面。1958年11月至12月,S.A.S在阿拉伯半岛阿曼,实施了一次进攻,击溃阿拉伯异己份子之后,22特种空勤团移至英国,驻扎在著名的基地赫勒福的布雷德伯里。
1963年1月,SAS中队抵达
加里曼丹岛,其卓越表现引发了
英国陆军对SAS的更大需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第三队在1963年中期重组。从1964年到1966年,这三支22nd SAS中队在
英国、婆罗洲和亚丁之间轮换驻守,这一时期被誉为“快乐时光”。直到1967年两场战事结束,SAS才得以进行集中的强化与再训练。
1969年,北爱尔兰局势突然动荡,S.A.S开始与爱尔兰共和军展开长期对抗。1972年7月,S.A.S参与了阿曼莫百特的战役,10名S.A.S士兵与少量当地士兵成功击败了约250名敌对分子,展示了他们不减当年的战斗力。1972年7月,一场位于
阿曼的战役在莫百特地区打响。在这场令人印象深刻的交战中,10名S.A.S士兵与一些当地士兵联手,成功击败了约250名敌对分子。S.A.S在阿曼驻扎了许多年,至今可能仍有少数成员留驻该地。1977年10月,2名S.A.S队员同
德国第九国境防卫队(
德国GSG9特种部队)展开一项夺回被劫持至
摩加迪沙的德国
客机的行动。1980年5月的伦敦伊朗大使馆人质劫持事件中,S.A.S独特的强硬作战手法通过全球电视摄像机向世界展示。由于受到
英国法律的限制,首都警察最初主导了整个行动。然而,当恐怖分子杀害一名人质并弃尸街头后,警方请求S.A.S接管。S.A.S迅速反应,冲入
大使馆,运用独特的战术和先进武器,成功营救出剩余的人质。自此次伊朗大使馆包围战起,英国特种空勤团在全球媒体前展现了其卓越能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1983年8月,有消息首次揭露,S.A.S正在为
苏丹的君主训练一支类似的特种部队,涵盖了跳伞、沙漠生存等技能,这些受训者在极少量食物的情况下,能够在沙漠环境中生存数天。
冷战结束后
2011 年,
女王陛下政府在推翻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行动中, “E中队”(
英国特种部队神秘单位)的行动人员在内的英国特种部队在
利比亚执行了特殊侦察和贴身保护的任务。在利比亚的一次任务失败,导致多名SAS队员被捕。
如今的SAS已经转变成了一个负责执行多种复合现代作战任务的部队,其使用的许多先进战法会被世界各国拿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历史事件
1977年5月,SAS协助荷兰海军陆战队和“骑警队”成功解救了一辆被恐怖分子劫持的荷兰列车。同年10月,SAS派出两名专家协助西德边防警察第九L大队(GSG-9)在索马里摩加迪沙机场展开行动,成功营救了一架被劫持的德国汉萨航空公司的喷气客机及其上的87名人质。而在1980年4月3日,5名伊朗武装人员占领了伊朗驻英国使馆,挟持了26名人质。仅两天后,SAS迅速反应,派出24名队员,使用“昏眩”
手榴弹,仅用40秒就成功解救了所有人质。
1982年的马岛战役中,为了确保英军在马岛的顺利登陆,特混舰队司令官伍德沃德将军派遣了一支精干的突击小分队,该小分队在夜间对阿根廷军队在马岛修建的夜战机场进行了袭击。这次袭击一举摧毁了机场上停放的11架阿根廷作战飞机和机场设施,成功清除了英军登陆的一大障碍。战争结束后,一名阿根廷军队指挥官对英军派遣特种作战部队的做法表示指责,认为这种行动“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前所未有的冒险,违反了
海战的基本常规。”但他也承认:“这些
世界十大特种部队确实难以对付。”这支突击小分队来自英国第22特别空勤团(22SAS)。
1958年11月至12月期间,空降特勤队被派往阿拉伯半岛阿曼执行任务,在那里他们展开了一次大胆的攻击,目标是位于阿克达山脉、海拔高达2500米的叛军基地。这次行动成功地将这些阿拉伯极端分子完全驱逐出他们的地盘,彻底击溃了他们。在这次成功的行动和在马来亚的短暂停留之后,22SAS返回英国,并驻扎在赫尔福。然而,如今的规模已经缩减,仅剩一个司令部和两个“军刀”中队。
1980年5月的伦敦伊朗大使馆突袭战中,SAS的强硬作战手法被全球电视观众见证。由于受到严格的英国法律限制,首都警察最初负责指挥整个行动。然而,当恐怖分子杀害一名人质并将其遗体丢弃在街道上时,警方请求SAS接管任务。SAS迅速反应,冲入
大使馆,运用独特的战术和先进武器,成功营救出剩余的人质。这次成功的行动使SAS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知名度。
组织架构
特别空勤团(SAS)拥有约九百名成员,平均年龄大约在二十六岁。这支
世界十大特种部队于1952年改编为
英国本土防卫部队的一部分,并更名为“特别空勤团”。其司令部和训练基地位于伦敦以西一百三十英里的赫里福德,这里靠近风景秀丽的布雷肯比肯思山。特别空勤团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正规(常备)部队以及两个由非职业士兵组成的非专业部队。这支精锐部队以其卓越的战斗技巧和独特的能力而闻名,并在多次
国际冲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空勤团(SAS)下属三个部队,其中第22特种空勤团(22nd SAS)是全正规部队,而其他两个部队(第21特种空勤团和第23特种空勤团)则隶属于地方自卫队。这些单位都受SAS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如今,正规团(第22 SAS)和地方团(第21 SAS和第23 SAS)之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个地方团都有来自正规部队的资深军官和
士官。
行动准则
在执行作战任务时,第22特种空勤团(22nd SAS)通常会与其他部队进行混合编队。当独立执行任务时,他们主要依靠搭载皇家空军运输机或
英国皇家海军舰艇进行远程机动。而近程机动则主要依靠搭载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的武装直升机。这种灵活的机动方式使得第22特种空勤团能够快速响应各种任务需求,并在需要时迅速部署到指定地点。
在1988年3月,
英国《星期日快报》首次公开了第22特种空勤团(22nd SAS)的机密行动条例。这些条例规定了一系列行动准则,以确保任务的顺利执行。其中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任何行动都需具备书面命令,并且必须获得陆军总部的正式批准;其次,
世界十大特种部队针对的目标必须已经受到长期监视,并确认属于准军事组织成员;第三,执行任务的指挥官必须确信目标拥有武器和爆炸品,并且已经实施过杀人行为或对他人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第四,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无需警告即可开枪;最后,行动结束后必须立即提交一份详细的报告。这些条例旨在确保特种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遵循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和无辜民众的安全。
挑选与训练
人员选拔
英国特别空勤团(SAS)的成员都是在经过严格训练和精心选拔中产生的。他们通常从空降团的
空降部队志愿者中挑选,而这些志愿者大多毕业于布雷克伞兵作战学校。在正式加入SAS之前,志愿者需要在这所学校接受为期8个星期的初级
空降兵训练。训练涵盖了35门科目,这些科目分为两个单元进行:第一单元涉及兵器、
地貌学、航海、伪装和部队管理等领域;第二单元则专注于侦察、巡逻、伏击攻防战术以及直升机驾驶等技能。训练最后以阵地防御实兵作业结束。在整个训练期间,学生们经常利用周末进行山地强行军,全副武装地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因此,SAS的志愿者在加入之前,大多数已经是
空降部队部队的作战骨干。
体能训练
体力测验
体力测验是一种超强度的体能测验,目的是将不合格的人员尽早淘汰。在这个阶段,应试者需要全副武装地奔向指定目标,随着路程的增加,他们的负重也会逐渐增加。在行进过程中,他们需要使用地图和
指北针来判定方向。完成地图使用后,应试者需要按照地图原有的折缝将其折叠好,以防路线和目的地暴露。在选拔人员的初始阶段,保密和安全防卫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两次越野训练,体能不合格的人就会被淘汰。在越野行进中,应试者需要进行泥地匍匐前进,甚至需要将身体浸入一个充满泥浆和腐烂动物内脏的水沟里。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令人望而却步的项目。
耐力测验
这个阶段的训练长达21天,应征者面临的考验是长达20小时的长距离行军。他们被派遣到一个陌生的荒野,仅凭地图上的标识来确定行军方向,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的集合地点。训练还要求,在山区,应征者至少要在20小时内行走40英里。而在前几年,标准是在24小时内走完45英里。如果再加上因看错地图或判断失误而多走的冤枉路,实际行走的距离远远超过了规定的距离。随着训练的持续进行,由于缺乏睡眠,应征者的判断能力开始受到影响。训练从每天早上4点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半或更晚,直到开完短会后才结束。只有那些身体和意志最坚强的应征者才能继续留下来参加训练。
野外生存和反审讯训练
在为期三周的生存训练中,应试者需要学习如何在食宿无着的荒野中,通过就地取材来获取生存的技能。这包括采摘蘑菇和海藻、设置陷阱捕猎小动物以及捕鱼等。在训练中,学员们需要在其他部队的搜索和追捕下,在荒野中度过多个艰难的昼夜。此外,应试者还需经历被俘后的"审讯"。这种考验旨在让已经筋疲力尽的应试者在肉体和精神上忍受折磨和痛苦。例如,他们可能会被套上布套数小时,或者受到难以形容的噪声刺激,以测试其心理承受能力。有些应试者甚至会被戴上手铐,坐在脏水潭中长达8小时。这些都是审讯前的"攻心"手段。
专门训练
在特别空勤团常备部队中,新加入的队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其中一个排进行服役。这个阶段的专业训练内容多样且全面,主要包括:高空自由跳伞、操舟技术和乘坐潜艇实施
两栖作战、攀登山崖和冰坡、军用车辆的驾驶技巧、使用经纬仪进行
天文航海等。此外,由于沙漠地带机动作战是该团在北非时期的传统优势,因此还需学习在沙漠环境中判断方向的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空勤团有一个连队会定期前往挪威北部进行冬季作战训练,如越野滑雪等,以确保在需要时能够适应挪威和丹麦等寒冷地区的作战环境。
外国语和射击爆破训练
特别空勤团要求其基础的战斗小组,即每四个士兵中,至少有一个能够熟练掌握可能派遣地区的语言文字。过去,该团一直重视教授阿拉伯语和马来语,但近年来也逐渐开始重视欧洲国家语言。射击训练为期三周,每个队员在此期间至少要发射1500发子弹。为了训练队员的应用射击技能,特别空勤团在赫里福德训练基地专门建造了“近距离作战室”。在训练中,队员需要冲进由数名武装人员占据的房间,用手枪在20码之内射击目标,每个假设目标必须被两发子弹命中。枪靶与人大小相同,通常包括7个靶:4个持枪的恐怖分子、3个立姿和1个跪姿,以及2名人质,即1名男子和1名抱孩子的妇女。靶子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由射手自行判断向哪个靶子开枪。队员们还会进行翻滚练习、快速更换弹匣和排除枪械故障的训练。此外,
爆破和排除炸弹也是全体队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专家会向他们讲授各种炸药的性能和定时触发引爆装置的操作方法。
武器与装备
英国特别空勤团经常为许多专家测试新武器与装备。除了英国陆军的制式步兵武器范围外,该团最近采用了席格索尔的9毫米手枪以取代值得信赖的勃朗宁P35手枪。他他们最著名的武器是HK公司的MP5.9毫米冲锋枪,其在突击伊朗大使馆期间有极佳的效果。其他于最近数年展出的外国武器包括有12.7毫米口径狙击步枪,这种枪可摧毁飞机,打下直升机甚至可穿透轻型车辆的装甲。也可以用来从安全距离引爆那些未爆弹每个中队轮流替换不同的战斗小组的角色:随时准备穿上现在已非常熟悉的黑色攻击装和防毒面具。这些个人装备自从伊朗大使馆突击事件后实际上曾经修正过,包括"闪光震撼"
手榴弹、身体护具、刀子和弹枪,再加上手枪与冲锋枪。
M4A1卡宾枪
由柯尔特公司研制,是M4步枪的初始版本。其设计独特,配备了新型的平顶型机匣盖,方便安装多种瞄准系统。自1994年8月起,这款平顶型M4正式命名为“5.56mm口径M4A1卡宾枪”。与原始M4相比,M4A1的主要改进在于其可安装不同瞄准装置的M1913导轨,即平顶型机匣。此外,M4A1既可进行半自动射击,也可进行全自动射击。它具有卓越的射程、杀伤力以及高射速,备受赞誉。
勃朗宁手枪
勃朗宁手枪是以其设计者
约翰·勃朗宁的名字命名的,自19世纪末开始研制。这种手枪主要由
比利时的FN国营兵工厂、
美国的柯尔特武器公司及
雷明登武器公司制造。其中,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和
M1911手枪是最为出名的两个版本。特别是SAS的老兵,他们非常钟爱勃朗宁系列的手枪。
L115A3狙击枪
L115A3狙击枪,又名远程狙击枪或超级狙击步枪,是
英国军方的新型远程狙击武器。这款枪支具有卓越的精确度和射程,能够在约1.6公里外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在阿富汗战场上,它将被用于取代先前射程较短、火力较弱的狙击武器。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军方的狙击手曾使用这款枪在2475米外成功击毙两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创下了当时的最远击杀记录。
PM63冲锋枪
PM63冲锋枪在单发射击模式下,可以像手枪一样进行单手持握射击。然而,在连发射击时,为了提高射击稳定性,需要打开枪托和前握把,并进行抵肩射击。这款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采用常规的冲锋枪外置拉机柄,而是采用了类似于手枪的滑动枪闩。在子弹上膛时,需要像手枪一样拉动套筒座。这使得PM63在某种程度上结合了手枪和冲锋枪的特点。该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发射9×18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它既可以单发,也可以连发射击,并配备有15发、25发或40发容量的直形弹匣供弹。
VZ61冲锋枪
在20世纪50年代末,
Vz. 61蝎式冲锋枪冲锋枪开始进行研制,并在1961年完成定型,正式命名为VZ61。从整体外观上看,这款枪与德国毛瑟公司的
驳壳枪有些相似,但它具备折叠式枪托,而不需要像驳壳枪那样额外连接木制枪盒。VZ61冲锋枪得益于
捷克斯洛伐克卓越的工业加工能力,其制作工艺精湛。该枪结构简单、可靠,零部件互换性好,使其在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和国际军火市场上迅速占据了重要地位。
维克斯K型.303航空机枪
维克斯K型.303航空机枪,射速950发/分,配有高射瞄具,机枪可安装在车辆上,1940年制造。
MP5冲锋枪
1980年4月30日,6名装备齐全的恐怖分子闯入伊朗驻伦敦大使馆,将26名外交官劫为人质。
玛格丽特·撒切尔下令,要求英国空降特勤队(SAS)前往
大使馆执行人质营救任务。SAS的成员使用MP5冲锋枪,在MP5冲锋枪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恐怖分子根本无法进行有效反击。这次行动使SAS队员和MP5冲锋枪声名大噪。
制服与标识
特别空勤团避免配备迷人的或华而不实的制服与装饰,并穿着标准的的英国陆军制服,尽可能在只有在英国演习时才准许佩戴惯例上的"团"饰物。特别空勤团三个基本本的识别标志是土黄色的贝雷帽、帽徽、纽扣,军官用的皮带手套与鞋子全都是黑色。战斗服是标准的英国陆军军式样,没有任何徽章的
卡其色贝雷帽或有帽檐的迷彩帽。尤其是佩戴后者时士兵身上没有任何一件物品品会显示出他是特别空勤团的一员。特别空勤团制服的一个小特点就是"套头式衬衣习俗",
士官的阶级章皆旨佩戴于肩上,而非于右袖上。
标志
英国陆军特种空勤团SAS(Special Air Service) 的臂章上简洁地绣有3样独具SAS特色的东西短剑(石中剑)锋利无比,能精确刺入敌人要害;张开的翅膀--既是表示这支部队特种空勤团的身份,同时也表示其能快速的部署到地球上任何需要的地方;臂章下端,红边蓝底的绶带上绣着特种空勤团的座右铭:"勇者必胜"。现实中的特种空勤团成员不能佩戴S.A.S臂章或其他标识,因为要遵循着特种部队行动的准则隐匿身份、低调地完成任务。
知名成员
约翰·麦卡利斯(John McAleese):在1980年SAS伊朗大使馆人质解救行动中,担任指挥和作战任务的特种作战大师。他也是《
决胜时刻4:现代战争》游戏的主角约翰·普莱斯的原型人物。
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前英国特种空勤团(SAS)成员,因在非洲南部的一次自由跳伞意外选择退役,此后转行成为一名作家、登山家、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及演说家。
克里斯·瑞安(Chris Ryan):前英国特种空勤团(SAS)成员,波斯湾战争后选择退役,转行成为一名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反击(Chris Ryan's Strike Back)更被改编为电视剧。
重要影响
英国特别空勤团(SAS),是全球第一支正规的
特种作战力量,开创了现代特种战术的先河。在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的表现,证明了他们在传统作战与对抗恐怖份子上具有不相上下的能力,世界多国都以特种空勤团为楷模。其高效的作战能力和卓越的战术素养,为世界各国
世界十大特种部队所效仿。SAS的训练和组织方式被许多国家所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特种部队,美国陆军
美国三角洲部队等就是师承特种空勤团而成立的。
相关信息
相关游戏
SAS作为一个相当知名的特种部队,在
第九艺术中也常以各种形象出现:
以上是出现过SAS形象的电子游戏。
相关资料
英媒:
听证会首日,
英国特种部队被指枪杀9名睡梦中的阿富汗人。
英国特种部队历史档案,SAS传奇特种部队的先驱者。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5日,因为涉嫌在
叙利亚犯下
战争罪,
英国陆军特种空勤团(SAS)的5名成员被英国军事警察逮捕。英国国防部表示,不会直接对调查发表评论。英国国防部发言人回应称,“我们以最高标准要求我们的人员,有关任何不当行为的指控都会被严肃对待。在适当情况下,任何刑事指控都将交给军事警察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