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怪龙
鸟臀目结节龙科
重怪龙(学名:Peloroplites)是种结节龙科恐龙,化石发现于犹他州艾麦里县,年代属于白垩纪晚期。重怪龙的身长约5到5.5米,与同时代的蜥结龙属相当,是已知最大型的结节龙科恐龙之一。后来的研究将其体长估计为6米,体重约为2吨,是已知最大的剑龙类之一。
形态特征
重怪龙的颅骨长度为56厘米,宽度为35.5厘米。头顶略呈圆顶状。重怪龙的前上颌骨没有牙齿;只有发现一颗上颌骨牙齿,形状类似孔牙龙(另一种相同时代的结节龙科)的牙齿。只有发现下颌的后段。除了后肢以外,已发现身体的各部分化石。重怪龙具有6节愈合的荐椎,与林木龙相同。肠骨的形状异于其他结结龙科,但这可能是化石化过程遭到外力变形的结果。重怪龙的尺骨长而笔直,与大部分结节龙科不同。距骨与胫骨之间没有愈合。
分布范围
重怪龙的正模标本(编号CEUM 26331)是一个部分颅骨,发现于犹他州的雪松山组的Mussentuchit段,年代属于阿普第阶与阿尔比阶,约1亿1600万到1亿900万年前。相同地点还发现许多骨骼化石,被标记为副模标本。模式种是雪松山重怪龙(P. cedrimontanus),是由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等人在2008年命名。属名意为“异常重的”;种名则是以雪松山脉为名。该地点还出土了其他恐龙化石,包括乌龟、翼龙目腕龙科甲龙科雪松甲龙属、以及禽龙类等。
物种学史
重怪龙的化石发现于泥岩层,该地点还出土了乌龟、翼龙类、腕龙科、甲龙科的雪松甲龙、以及禽龙类等化石。重怪龙、雪松甲龙、蜥结龙都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北美洲,皆是已知最大型的结节龙科恐龙。蜥结龙属的化石主要发现于怀俄明州蒙大拿州的Cloverly组;某些发现于雪松山组的蜥结龙,可能属于重怪龙。甲龙亚目恐龙是群四足草食性恐龙,以低矮的植被为食。科学家们根据重怪龙的大型牙齿、结实颌部,推测它们以较坚硬的植物为食。
发现和命名
2001年,犹他州埃默里县锡达山脉地层中发现了一具大型剑龙类骨骼,由伯吉和伯德在关于普莱斯河II采石场的动物组成的出版物中提到。更多的材料随后被获取,并在2008年由肯尼斯·卡本特、杰夫·巴特利特、约翰·伯德和里斯·巴里克进行描述。普莱斯河II采石场最初被报告为出现在鲁比牧场成员中,但由于地层中深色的含碳泥岩,后来被报告为出现在穆森图奇特组的底部。普莱斯河II采石场还产生了四个新的腕龙类个体的标本、一个禽龙类、与锡达尔甲龙头骨和后颅骨相关的标本、一只龟和一只翼龙。模式标本CEUM 26331由部分颅骨组成。分配给锡达山脉剑龙的其他标本包括颈椎、背椎、合骨、尾椎、横突、肩骨、肱骨、桡骨、尺骨、髂骨、耻骨、股骨、胫骨腓骨、掌骨、跖骨、跗骨、趾骨、爪骨、骨板和各种骨片。模式标本和分配的标本目前存放在犹他州东部学院史前博物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物种学史
发现和命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