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魁塔
国家保护景区
梅州元魁塔,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以东八里之铜琶村梅江北岸,为明末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士淳(家名李二何,明崇祯元年中第18名会魁,人称“岭南夫子”)倡修,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历时10年,崇祯二年(1629年)落成。古塔结构为楼阁式,呈八角形,七层,高四十余米,底层为方块花岗石,余层以青砖砌筑,塔顶嵌有铁铸宝葫芦,底径约1.5米,重万余斤。
元魁塔先后于1987年确定为梅县区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29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元魁塔,俗称松口塔,位于距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8公里的梅江区下游铜盘村境内,为明末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二何倡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于崇祯二年(1629年),历时10年才竣工。其缘起据传是因二何中解元后曾先后四次上京会试皆受挫,觉得松口之梅江出口处“山川文峰欠佳”,欲建塔以补“风水”之不足。建塔之地选择在松口河去水转弯之处。该塔属楼阁式,呈八角形,有7层,高40余米。塔的最顶端嵌有底径约1米半,重达万余斤的铁铸宝葫芦,至今无人说得清它是如何被置于塔顶之上的。塔底层以方块花岗石作基垫,其余各层则全为青砖砌筑。
元魁塔坐落在千年古镇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梅江河畔的凉伞岌上,距梅州市区约50公里,距松口圩镇约4公里。该塔是梅县区保存年代最为久远且较为完整的古塔。广东省邮电局于1982年以十大名塔作邮资票花,元魁塔就是其中之一。
1987年11月,元魁塔被定为梅县区第二批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9年
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元魁塔定为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元魁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己未年(1619年),竣工于明朝崇祯己巳年(1629年),历时10年,由邑人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李士淳(号二何)募资建造。据传李士淳中解元后曾先后四次上京会试皆受挫,觉得松口之梅溪出口处“山川文峰欠佳”,乃建塔以补“风水”之不足。建塔之地选择在松口河去水转弯之处。初建时,该塔名为“松口塔”,李士淳中会魁的第二年(1629年)改称为“元魁塔”。
建筑特色
结构特点
该塔高39.5米,塔门坐东南朝西北,为八角形平面布局的仿楼阁式九层砖石塔。塔阶为“穿壁绕平座”结构,各层塔门窗逐层交错砌置,仅顶层平座设栏杆围绕,塔檐下彩绘有龙、豹、麒麟等动物图案装饰。塔的最顶端嵌有底径约1米半、重达万余斤的铁铸宝葫芦。这个铁葫芦当初是如何被置于塔顶之上的,没人能说清了。游人欲登塔顶,可沿塔内154级的螺旋形石级盘旋而上。顶层外围筑有近一米宽的石栏。登上高耸的塔顶,凭栏远眺,田间村庄,翠竹绿林,令人心旷神怡;俯视梅江,浪花飞溅,湍流回旋,让人心血澎湃。
塔底正门,门额署“元魁塔”,有李士淳亲撰的对联:“澜向阁前回,一柱作中流之砥;峰呈天外秀,万年腾奎璧之光。”塔下左边有文昌阁,为当年李士淳藏书授课之地。
文化活动
相关传说
据传不知什么时候元魁塔飞入了一对蜈蚣精,每到晚上发出恐怖的怪叫,惊扰四方乡邻。于是村民们请来法师作法事,并抓了一只公鸡关在塔内,当晚确实安静了,人们以为以后就平安无事了,便把公鸡抓走,但一到晚上蜈蚣精又开始作祟,人们无可耐何,也不可能老在塔内关公鸡呀。终有一日雷雨交加,只见一道电光闪向元魁塔,元魁塔顶被雷击缺一块大口,从此元魁塔又恢复了昔日的平静。元魁塔是不是曾经飞入蜈蚣精呢?这无从考证,但元魁塔顶确实曾被雷击缺,元魁塔顶缺口是后来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保护文物筹款修复的。
元魁塔下,称塔下潭。当江水涨满,崖下江水满潭,水涨时汹涌澎湃,万马奔腾,景色壮观。300多年来,元魁塔一直矗立梅江北岸,华侨出洋乘船,必经此塔下。离乡背井的人们,每至此地都会不约而同地翘首仰望它的雄姿,依依不舍而去。多少年来,这座象征家园的古塔一直矗立在海外赤子心中。
旅游信息
元魁塔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从火车站下车后可以乘1元的公共汽车、5元的三轮车、10元以上的的士去月梅车站。到梅江区月梅车站后再坐10元左右的中巴车到松口镇,到了镇上可以先尝尝松口有名的炖甜羊肉、炸开锅肉丸、甜鱼炒粉、梅州盐焗鸡爪、梅州腌面等当地小吃,然后花5元钱左右就可以坐摩托车去看元魁塔了。
参考资料
元魁塔景区介绍.新闻网旅游.2013-03-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特色
结构特点
文化活动
相关传说
旅游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