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槐树街(BeidahuaishuStreet)位于
槐荫区,是济南市中心城区东西方向道路;北大槐树街位于济南北大槐树街道办事处中部,早年是北大槐树庄的中心街道。东起
纬九路,西止
纬十二路,街长8米,宽7米,水泥路面。
东起纬九路,西止纬十二路,街长8米,宽7米,水泥路面。据《
槐荫区志》记载:“明代前,自现南大槐树东首,向北穿中大槐树东街、
经二路,至北大槐树西首,有一土石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长龙,岗上植树,抵御风沙”。
南大槐树一带,人烟兴旺,古名盘龙庄。后在明、清时(一说,清乾隆三十六年前)分南、北、中三个大槐树庄。清光绪三十年(1904),
济南市开商埠后,南、北、中三大槐树庄。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区。
1947年,取消南、北、中三大槐树庄之称,其中心街道分别改称为南大槐树街,北大槐树街,中大槐树街。解放后,先后派生出南大槐树南街、北街,中大槐树南街、北街,槐树街,槐荫街等街巷。195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
市辖区应改为地方称呼”的指示,将以槐树命名的街巷比较多的第六区改为
槐荫区。
北大槐树南街回族居民较多,在街的西首有清真寺,占地1.03亩,有前、后两个大院,建有大殿,南北讲堂,水房子(浴室)、储藏室及门楼。据载,明弘治年间,清
同治年间及上世纪三十年代,八十年代都曾重修或维修。原
纬十路清真寺后并入
北大槐树清真寺。
寺内存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石碑,碑文记载:“北大槐树庄,迤西之有清真寺,日方与明弘治”,由此可见北大槐树庄就存在了。清乾隆《
历城县志》“卷二、地域考”‘载’北保二领庄十曰:北大槐树庄。
2002年10月14日,《
齐鲁晚报》报道在济南经七路
小纬六路附近发现一单室石墓。墓志铭对其家世、里居有所记载,当为可信。
由来关于北大槐树庄之名的由来,民间传于与
秦琼有关。据
秦姓宗人在简、
秦若轼考证。“隋唐时代出
历城区西门,沿通安徽、
河南省、
长清区的官道,西行8~9里,有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太平庄,
唐朝开国元勋秦琼就出生在这里。秦琼家大门坐南朝北,门前有几棵大槐树”。后来在这里住的人多了就形成了村庄,秦琼战功卓著,有御赐宅第和几进院落的“秦府”。这个村庄便以秦府门前的几株槐树为标志,沿称大槐树庄。后人传说秦琼曾回乡送亲葬父,曾在大槐树上栓过马。
清
同治年间,秦琼后人,为提高其社会地位,遂修了大槐树故宅,建立了故宅碑,门前有一株唐槐,倍受人们重视,村名即沿用大槐树庄。在西关又建了家祠。后来家族中人把故宅分割出去,把书有“唐左武卫大将军
秦琼秦叔宝故宅”石碑移往五龙潭叔宝祠。到清光绪年间,原秦府故宅除仅存一株唐槐外,已不见秦府遗迹。当地人为祈求平安,成此槐为“神槐”,这株槐树早70多年前古槐树已枯,树干中空,
树洞中能站3人左右。
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处,因道路拓展,老槐树被清除,古槐树坑有一间房屋大。1937年,
秦姓家人专门到“大槐树”找老住户,老人们回忆,秦府故宅在古槐的位置。今以其故宅大槐树为街名。昔曰北大槐树街一带,居民条件差,住的是
土坯草房、窝棚。因此便有“棚户村”之称。街上有“破烂市”,破烂市的交易活动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现代这里已建起楼房,并逐步向高标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