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1851-193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上海市的一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1851年,哈同出生于巴格达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原名 Sileh Hardoon。1856 年随父母迁居印度孟买,并加入英国籍。他在那里就读于大卫·沙逊资助的慈善学校。1872年只身东来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年转到上海,在
沙逊洋行供职,担任收租员和守门人。1886年与一名中法混血,笃信佛教的烟花女子
罗迦陵(Lisa Roos,1864-1941)结婚。
哈同在房地产领域很快展现其经营才能,他于1887年担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1898年又改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1901年脱离沙逊洋行(沙逊家族是三代的伊拉克犹太人富商,第一代是Elias David Sassoon,1820-1880,第二代是Sir Jacob Elias Sassoon,1843-1916,和兄弟Sir Edward Elias Sassoon,1853-1924)独立创办哈同洋行,专营房地产业。哈同在开发经营“
上海市的第五大道”——南京路时获得巨大成功(他占有南京路地产的44%),他出资60万两白银用铁黎木铺设了部分南京路,使得他在南京路的房地产大为增值,成为上海最富有的富翁之一。1904年开始在
静安寺路购地300亩花费70万两银元兴建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园爱俪园(哈同花园),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哈同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还在园内创办了仓圣明智大学。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51年,哈同出生于巴格达。
1856年,随父母迁居印度孟买,并加入英国籍。
1872年,只身东来香港,第二年转到上海,在沙逊洋行供职。1886年,与一名中法混血,笃信佛教的烟花女子
罗迦陵结婚。
工作经历
1887年,担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
1898年,又改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
1901年,脱离沙逊洋行独立创办哈同洋行,专营房地产业。特别在开发经营南京路时获得巨大成功(他占有南京路地产的44%)。
1904年,开始在静安寺路购地300亩花费70万两
银元兴建
上海市最大的私人花园爱俪园(哈同花园),占地数百亩,布置曲折、建筑丽,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为当时沪上私人花园之冠,更是上海著名的胜迹。哈同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还在园内创办了仓圣明智大学。
1931年6月19日,哈同在爱俪园病故,享年80岁。
个人生活
哈同做了小富翁,入了英国籍(事实上非英国正式公民,托关系拿到类似一张英国暂住证),改名欧斯·爱·哈同。后来哈同就认准战时,发鸦片和地皮财。上海租界也果然如他所料,一步步向西发展(法租界两次大规模扩张),哈同的地皮也赶驴打滚一天一个价。哈同不仅眼光独到,而且也很会做秀。某年,他拿出六十万两银子,用铁木从
外滩到
西藏路把南京路全部铺成平展的的马路。铁藜木结实,先截成二寸见方的块子,浸了
沥青,然后细细码成马路,再喷上一层
柏油。这段路用了几百万块的铁藜木,一块估价六七角,可买白米三四斗,可以吃上一顿像样的大餐。哈同秀大,说铁藜木结实,还有弹性,踩上去忒舒服,下了雨水一下子就吸干了。消息传到外地,不由添油加醋,铁藜木变成了红木,从此南京路的价格飞也似的往上涨。
从当时的房产契约上来看,这所宅院的主人是一个名叫罗友良的人。可是一深究,就发现其人大有来头,这个罗友良的的
姑母正是曾被
光绪帝的皇后即
隆裕太后收作干女儿,后被
爱新觉罗·溥仪特封为“大清国
正一品夫人的罗迦棱。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罗氏就是被上海人称作“地皮大王”的洋人哈同的夫人。
“罗苑”在当年的杭州人口里就被俗称为“哈同花园”。想当初,不名一文的犹太小子哈同来到上海仅是一个洋行小职员,其在1885年
中法战争中法方战败后法租界内外侨恐慌之际,力劝其老板大肆以低价收购房产,待到风潮过后,房产果然回升使其老板大赚一笔。哈同本人因此名声大噪,被选为公共租界董事。之后他又从事鸦片贩运,赚得资本实力,从此走上了地皮炒卖、地产经营的青云路,成为20世纪前20年中,被中外人事奉为十里洋场“一只鼎”似的人物。
人物事件
哈同在接待
孙中山的过程中,目睹这位革命领袖仪态端庄,和蔼可亲,又聆听到他胸怀大志、敢负重任的宏论,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太太
罗迦陵连连称赞说:"这位孙先生真是你们中国伟大人物!"
哈同的遗嘱规定遗产由中国籍妻子(中法混血)罗迦陵继承,罗迦陵死后养子女、内侄子女每人10万元,剩余部分乔治得70%,罗弼得30%。仅罗迦陵缴纳的
遗产税就达1800万元。有2名自称哈同近亲的伊拉克人要求分遗产,被法院驳回。
1941年10月3日,罗迦陵也去世,但其留下的遗嘱与哈同遗嘱有很大出入:总管家
姬觉弥得到400万元,捐给中国政府950万元,余款分给养子女和内侄子女。于是引发旷日持久的
哈同遗产案。不久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霸占爱俪园,劫走财物3400万元。后来,乔治和罗弼达成和解契约,承认第一遗嘱合法,第二遗嘱仅捐献政府部分有效,并另给罗友三等若干遗产。1947年,上海地方法院根据这一和解契约审理结案,平息了长达16年的遗产纠纷。上海市政府又多次提出征借爱俪园。1949年,乔治逃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中国成立后收归国有,在原址上建造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