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剧作人物论
电视剧剧作人物论
《电视剧剧作人物论》是2005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倪学礼。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创作经验总结。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任何的叙事艺术都是以人或者拟人的事物作为其阐释与表现的对策,而电视剧正是以一种最接近于生活原生态的姿态走进千千万万观众的视野之中。电视剧艺术传承着文学的基因,它要完成反映普遍性与规律性的基本功能,就必须拿人说事儿,以人为本。
在本书中,我们倡导电视剧应写人,人物有了,自然情绪、情节、文气就都有了;人物活了,故事也就有了情趣,艺术也才有了生命力。
作者将这本小书定位于电视剧剧作学习者的基础手册,将众多普普通通的剧作爱好者作为倾诉对象,与之商探讨;本书并不涉足高屋建瓴的学术理论,也避讳深奥抽象的言论词藻,只是将作者多年来的创作经验做一个小的总结,希望读者在通读这本小册子之后能够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寻到一些实用的东西。
编辑推荐
本书倡导电视剧应写“人”,人物有了,自然情绪、情节、文气就都有了;人物“活”了,故事也就有了情趣,艺术也才有了生命力。作者将自己多年来的创作经验做一个小的总结,旨希望读者在通读这本小册子之后能够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寻到一些实用的东西。
作者简介
倪学礼,男,蒙古族、1967年10月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1987年9月考入内蒙古大学中文系,1991年7月毕业。1995年9月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攻读戏剧影视文学硕士研究生,1998年7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2002年9月考取本校博士研究生,师从蒲震元先生,攻读文艺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戏文系主任、副教授。
1988年开始小说创作,曾在《鸭绿江》、《四川文学》、《草原》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96年开始剧本创作,目前已有6部作品搬上荧屏。代表作有《风过泉沟子》、《山羊坡》、《有泪尽情流》,其中《风过泉沟子》获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广播影视系统颁发的政府奖特别奖;《山羊坡》获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第2 l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有泪尽情流》2005年播出后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目录
第一章人物的思想含量:反映生活与遮蔽真实/1
一、原始素材的积累:一个庞杂而细腻的知识体系/2
二、素材的提炼与整合:真、善、美的阶梯/23
三、两种主题:形象与抽象/40
第二章人物造型:搭建一个意义世界与可能生活的平台/57
一、人物小传:性格状态与生成环境/58
二、行动与动作:人物的现象化表征/79
三、人物分类/96
四、人物的定位与发展/107
五、人物塑造的基本技巧/111
第三章人物与情节/结构:共生与张力的互动/117
一、关于情节/118
二、人物关系与情节线/123
三、人物命运与情节布局/130
四、点与线:人物的情感历程/136
五、线与面:人物的社会学结构/139
六、情绪与节奏/144
第四章人物与场景:艺术的魅力在细节/166
一、场景是“细胞”,人物是“灵魂”/167
二、场景的写作:距离与零距离/177
三、场景的文学属性/193
第五章人物与对白——声音是说话者的风格、语气和价值观的综合/213
一、关于对白/214
二、对白的剧作功能/220
三、对白存在的形式/235
四、对白写作与审美诉求/252
结语/267
一、生活与艺术/267
二、现实主义电视剧文学的前景/273
三、走进人,走进电视剧艺术/275
文摘
(一)直接经验
在这里,我所说的“直接经验”其实就是生活经验,是生活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馈赠。
在进人关于怎样积累“生活体验”的论述之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初涉剧本写作的人们偏激地将“生活经验”与“苦难生活”画上了等号,暂且称之为“苦难决定论”;其二,创作者在缺乏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将创作的着眼点位移到主观臆想的娱乐与戏说上,导致作品偏离了现实主义的轨道。
首先,我们必须要澄清的一点是,生活经验不能等同于苦难,苦难并不是形成优秀文艺作品的必要条件。
对于那些生活经历相对比较直线条的创作者,特别是现在在校学习影视创作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缺乏生活体验和积累成为他们最感恼火的事情。我时常会听到我的学生有这样的抱怨:“我们没有生活,当然也写不出东西。”在他们看来,生活是应该波澜起伏的,应该有大起大落,至少应该有点儿与学校生活和家庭幸福不同的味道。这样的印象实际上来源于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只有经历了磨难的人生才是深刻的人生,只有吃过苦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苦难的价值,也只有经历过苦难生活洗礼的人方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于是,这些孩子们会成天抱怨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如此单调乏味,天P3天琢磨着到哪里去找找“真正的生活感觉”,甚至幻想着自己有时候也能遇见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曾经经历的磨难。似乎有了苦难经历,创作才拥有了真正的生活之源;似乎有了与众不同的经历,这些生活素材就会在艺术作品中自动生效。
这种想法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无数艺术家的成功都为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苦难在造就天才方面拥有着神奇而非凡的力量。的确,如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沃尔夫冈·莫扎特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等一类的艺术天才似乎都不曾得到命运之神的多少眷顾,他们经历过经济的窘迫、生理的障碍和情感的失意;屈原司马迁曹雪芹等一类中华文化命脉的传承者,的确也遭受着来自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和生理痛苦的多重折磨;即使是现在大红大紫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张艺谋陈凯歌,青年时代也曾经历过社会的动荡与心灵的磨砺,经历了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给予他们的独特生活体悟。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生活的沉重所换取的是他们对于艺术事业的坚定执著,苦难带给他们心灵深处的冲击转化为了美丽的音符、不朽的篇章和撼人的影像。苦难赋予他们个人意志的坚定,对生活艰难的感悟,以生活和生命的代价换取的是思考的深度与心灵的敏感。对于这些天才艺术家而言,苦难是上天的恩赐,而这种恩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然而,苦难的存在不一定就能造就天才,有太多太多的人,他们的生活经历相当坎坷,可他们却在日复一日地抱怨,在内心焦灼中消解着这种生活的财富,最终只能走向平庸,甚至走过一辈子哀哀怨怨的人生。
苦难的生活只是一种外在的生活形态,“苦难决定论”是对于生活相当片面的认识与理解。在这里,“生活”被人为地定义成了“体验艰苦生活”。王小波就曾经提出过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省略了中间两个字,就隐含了这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