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汛,海洋渔业中指某种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在某一水域高度密集,有利于大量捕捞的时期。因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由于生理、遗传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形成有规律的产卵、洄游、密集滞留而形成。以其出现的季节不同,有春汛、冬汛之分。
咬汛,即渔汛,源自
东北地区官话,指捕鱼盛期。鱼咬汛,即渔汛,指某种经济鱼类或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在某一水域大量而高度集中,是捕捞的黄金时期。渔汛又可分为初汛、旺汛、末汛;按出现季节不同,又可分为春汛、冬汛等;按捕捞对象划分,又可分为黄鱼汛、
高鳍带鱼汛、鲱鱼汛等;也可按地理位置、季节和捕捞对象划分,如
渤海秋季
对虾属汛、
嵊山镇冬季带鱼汛等。
按鱼类集群程度和时间,可分为捕捞初期群体数量少的初汛(Beginning period of fishing season)、捕捞中期群体最密集的旺汛(peak period of fishing season)、捕捞后期群体数量递减的末汛(end period of fishing season);
按捕捞季节,可分为在春季的春汛(spring fishing season)、在夏季的夏汛(summer fishing season)、在秋季的秋汛(autumn fishing season)、在冬季的冬汛(winter fishing season)。
按捕捞对象,可分为
小黄鱼汛、
短带鱼汛等。渔汛期的长短,不仅取决于鱼类(或其他经济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而且还与渔场的地理位置、年度的变化以及海洋环境条件的变化等有关,有些年份渔汛旺发期提早或推迟,有些年份汛期持续很长,有些年份却很短甚至不明显。因此,准确地掌握好渔汛期是
渔业生产取得高产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渔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