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人
王朔创作的中篇小说
《橡皮人》是王朔发表的中篇小说,1986年在11、12两期《青年文学》连载。该小说收录于王朔文集《橡皮人》中。
该作品主要讲述了小痞子方言,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只追求眼前的快乐和满足。后来方言参与了一起倒卖汽车的骗局,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冒险中方言经历了许多波折,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中篇小说《橡皮人》在纯文学领域有较大影响,这篇小说被认为是新潮小说的代表作。1988年,《橡皮人》改编成电影《大喘气》,由叶大鹰执导。《橡皮人》于2003年在《小说月报》获奖。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追求物欲、投机冒险、流浪堕落、走险犯罪等等逆历史潮流的力量,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还不可能完全解决的“无业游民阶层”,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在文学面临着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不断深化的时候,青年作家王朔创作了一些中短篇小说。正当文坛上潜心于写知青的反思,知识分子的哀叹,鞭挞腐败现象奋力呼唤改革的时候,王朔把创作的视觉伸向一个被文学家所遗忘的角落“无业游民阶层”。
发表过程
王朔将《橡皮人》多次投稿《青年文学》未获通审,当时马未都负责筛选稿件,看到《橡皮人》很是兴奋,琢磨怎么通审将它刊发在《青年文学》之上。马未都写了很长的审读意见,又与陈浩增主编交换了意见。但是主编说,小说是不错,可惜太长了,《青年文学》发不了。《青年文学》当时容量有限,每期规定只能发一个小中篇,字数限制在三万之内,可《橡皮人》有六万字。马未都认为好就不怕长,于是去找总编王维玲聊。最后王维玲终于松口,但六万字对《青年文学》太长了,只能分两期连载,另外开篇的第一句不妥,要删去。
《橡皮人》开篇第一句在当年十分出格,恰巧那一期《青年文学马未都负责盯印厂,在三校结束后,马未都实在舍不掉这句开场白,就自作主张将删掉的这句话恢复了,并随手将打样寄给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刊物《小说选刊》。1986年秋天,《青年文学》11月12月号破例连载,总编看了木已成舟的小说,只宽宏地说了我一句“你惹事我扛着”,这事就过去了。《小说选刊》也选载了《橡皮人》,从此王朔摘掉了通俗作家的帽子。
出版历史
《橡皮人》于1986年在11、12两期《青年文学》连载。后被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刊物《小说选刊》选载。
2004年1月该小说收录于王朔文集《橡皮人》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6月王朔文集《橡皮人》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8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
内容简介
该书主人公方言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小痞子,他所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特定社会环境中,当时的中国正逐渐走出文革的阴影,沿海地区率先步入改革开放的大潮,金钱至上主义开始盛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方言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他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只是追求眼前的快乐和满足。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橡皮人,被生活的洪流推着走,随波逐流。
起初,方言过着闲散无聊、贫困潦倒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的南方朋友邀请他参与一起倒卖汽车的骗局。他陪同小城市的商业局人员前往南方某边境城市,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这场充满角逐和冒险的骗局中,方言、骗子和警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道德被渴望迅速致富的心态所摧毁。骗局中还有骗局,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方言在这次冒险中经历了许多波折,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波逐流,而是要寻找真正的自我和人生的意义。在小说的结尾,方言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试图找到真正的归宿和内心的平静。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作品特点
这部小说失掉了王朔前期小说的温情,显出几分残酷和冷漠,“调侃”式的对话明显增多。这类谐趣作品以讽刺、调侃,对于主流文化奉为神圣的传统道德、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进行嘲讽,以反主流、反精英、反知识分子乃至反文化的价值取向,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
小说中多次运用口语句式,增加了强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调,例如“这好事怎么不也得是顿饭吧?”“你怎么对我这样了现在”。
《橡皮人》在表现那个鲜为人知的世界和对人物个性进行典型创造的时候,没有搞类型的演绎,也没有用人们惯用的善恶报应的先验道德评价。虽然从观念、形象到语言都显得强悍、粗野,然而,它表现的是一个真实世界的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灵内容。因而,这些虽是对读者异常隔膜的,但由于是渗透在作者的体验和理解之中而传达给读者的,所以,给人以如见其面、如闻其声之感。
作品透过那泼辣而充满野气的语言,从主人公“我”阮世不恭的自叙中,使读者看到那个特殊人物的现代颓废色彩。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深度,让人深思回咪。作者不是图解哲学理论中关于人的异化概念,而是采用近乎追踪记实的手法,去摄录那个特殊世界中一群当代青年所经历的怵目惊心、让人深感切肤之痛的镜头,刻画出在物欲横流、人鬼变幻过程中的几个时代畸形儿的形象,把他们徘徊在入与非之间的痛苦、挣扎和反思的灵魂颤动,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品影响
《橡皮人》是小说月报2003年获奖作品。该小说在纯文学领域有较大影响,被认为是新潮小说的代表作。1988年,《橡皮人》改编成电影《大喘气》,由叶大鹰执导。
新加坡海峡时报》2010年9月13日发表题为《中国出现“橡皮人”一代》的报道,文章指出,中国的白领阶层大多工作倦怠,生活麻木,没有理想,成为“橡皮人”,这个词源于王朔所著《橡皮人》。
相关评价
在王朔小说里,那个兼着主角与叙事者两种身份的“我”跟其他黑道社会的伙伴并不完全一样,他虽自谓“老流氓”,可是在文化修养和正义感方面又明显高于其他人。正如《橡皮人》中的“我”所告白的:“我跟别人不太一样,你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我。”他的嘲讽刻薄不但损人也损自己。(陈思和 评)
小说塑造了一个试图赚钱,在尔虞我诈中挣扎的年轻人,他近乎恐怖的“橡皮人”的自我感觉象征了在现代都市中人们僵死麻木的灵魂本质。(王青、戴惠 评)
《橡皮人》表现了市场经济启动之初最早的一批沉沦到“逐利”游戏中的人游戏式的人生态度,小说叙事人的姿态是平视的,语气冷静,道德评判只是偶尔一露,道德批判基本缺席,可以说,这篇小说较早在感性的意义上对大写的“人”进行了解构。(董文桃 评)
衍生作品
影视改编
根据《橡皮人》改编的电影《大喘气》于1988年上映,由叶大鹰执导,王朔、叶大鹰、张前担任编剧,谢园蔡鸿翔、张艳丽等主演。
歌曲衍生
陈楚生演唱的歌曲《橡皮人》于2012年1月16日发行,收录在专辑《瘾·live》中。
作者简介
王朔,1958年出生于北京人,1976年高中毕业。曾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服役、在北京医药公司工作。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橡皮人》《玩儿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广受读者欢迎。出版有四卷本的《王朔文集》(华艺出版社1992年初版)和《王朔自选集》等,曾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成为一部分青年人的精神象征。
参考资料
王朔 Shuo Wang.豆瓣电影.2024-01-22
橡皮人 (豆瓣).book.douban.com.2021-11-16
橡皮人.豆瓣读书.2024-01-22
马未都:总编王维玲.百家号.2024-01-21
大喘气 (1988).豆瓣电影.2024-01-20
橡皮人 (Live) - 陈楚生.酷我音乐.2024-01-22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发表过程
出版历史
内容简介
角色介绍
作品特点
作品影响
相关评价
衍生作品
影视改编
歌曲衍生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