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高10-35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
叶鞘包裹。须根多数,扭结成一个粗大、圆锥形的根。枝多数丛生,斜升,黄绿色,稀带紫红色,近圆形。莲座丛叶宽
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20厘米,宽0.8-4厘米,两端渐狭,边缘平滑或微粗糙,
叶脉3-5条,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叶柄宽,膜质,长2-4厘米,包被于枯存的纤维状叶鞘中;茎生叶小,线状披针形至线形,长2.5-8厘米,宽0.5-1厘米,两端渐狭,边缘平滑或微粗糙,叶柄宽,长0.5-2.5厘米,愈向茎上部叶愈小,柄愈短。
聚伞花序顶生及腋生,排列成疏松的花序;
花梗斜伸,黄绿色,稀带紫红色,不等长,总花梗长达9厘米,小花梗长达4厘米;
花萼筒膜质,黄绿色,长1.5-2.8厘米,一侧开裂呈佛焰苞状,萼齿2-5个,甚小,钻形,长0.5-1毫米,稀线形,不等长,长3-10毫米;
花冠黄绿色,喉部具多数绿色斑点,有时外面带紫色或蓝灰色,漏斗形,长(3)3.5-4.5厘米,裂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5-6毫米,先端钝,全缘,褶偏斜,三角形,长2-3毫米,先端钝,全缘或边缘啮蚀形;
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下部,整齐,花丝线状钻形,长11-15毫米,
花药狭矩圆形,长2-3毫米;子房
披针形或线形,长12-20毫米,两端渐狭,柄长5-8毫米,
花柱线形,连
柱头长3-5毫米,柱头2裂。
蒴果内藏,椭圆状披针形,长2.5-3厘米,先端渐狭,基部钝,柄长7-12毫米;种子
褐色,有光泽,狭矩圆形,长1.1-1.3毫米,表面有细网纹。花果期7-10月。
处理:采用野外采集来的种子,先用肥皂水进行清洗,然后再用70%
乙醇和0.1%
氯化汞分三个不同时间段进行消毒,最后用无菌水清洗三遍。把处理好的种子分别接种于MS
培养基上,种子萌发后转接到不同配方的分化培养基上筛选分化培养基,在经过壮苗培养后转接到不同配方的生根培养基上筛选生根培养基。
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2±2)℃;每天照明12小时,采用固体培养。已筛选出较好的分化培养基,其分化率在2000以上。筛选的生根培养基,平均生根率达60%,每株平均生根3-5条。
方法:种子处理后第6天开始发芽,到13天发芽率达到最高88%;以40ppm处理浓度的发芽率最高,在生产应用中,采用
激勃素对麻花艽种子作预处理,以浓度40ppm、24小时浸泡处理,可促进种子萌发,有效地提高了麻花艽种子发芽率和整齐度。
1.
育苗盘育苗基质的配制:按照土:沙:羊粪=6:3:1的比例配好后装盘稍加整压后备用;种子处理:种子经过激素处理后晾干水气后待播。种子播种:将种子播入穴盘中后覆土1-2毫米,在15-20℃温度和50-70%湿度条件下,经过15天后种子开始萌发。
2.播种育苗选地整地:大田播种选择
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的砂质
壤土,施羊粪80
千克/亩作为底肥,进行耕翻,耕深30厘米左右,拣出石头和草,然后整平耙细,播种前7-10天,做宽1.2-1.8米、长10-15米的苗床,灌足水。播种:将处理后的种子和土以1:7的比例混合进行撒播,播后略加镇压,15-20天左右种子开始发芽。
组培炼苗:将生长健壮的试管苗除去棉塞在室内进行2-3天的炼苗,使试管苗由完全异样环境逐渐适应自养环境。移栽前在
培养基中倒入少量清水,将培养基浸软,以减少试管苗根系的损伤。用镊子将小苗从培养瓶中夹出,洗去根上粘着的培养基,将根小心展开,栽入穴盘中。移栽前将基质浇透水,移栽后加盖塑料膜和遮荫网来遮荫保湿,移入温室培养。15天后去掉塑料膜并及时浇水,成活率可达75%以上。培养基质采用3份河沙+1份
珍珠岩。
育苗盘育苗幼苗管理:幼苗期初期的管理重点在湿度、温度的控制和除草工作;幼苗期中期管理重点在松土除草及适时浇水;幼苗期后期重点在松土除草及水肥管理。
移栽选地整地:选择
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的砂质
壤土,施羊粪500
千克/亩作为底肥,进行耕翻,耕深30厘米左右,拣出石头和草,然后整平耙细,打垄,待播。
苗期管理:要适时浇水、除草和松土,成活率可达90%以上;要注意观察病虫害的发生及预防。综上所述,麻花艽育苗最佳方法是用40pp米
激勃素浸泡麻花艽种子24小时后播种,可促进种子萌发,有效地提高了麻花艽种子发芽率并使其出苗齐度。
大田育苗简单省事、穴盘育苗可节时、成活率高、
组织培养用原材料少,各有个的优势,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工作条件来选择具体的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