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赵玉嵘,女,1942年出生,祖籍天津市影视编导北京电影制片厂二级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赵玉嵘的艺术实践领域很广,包括朗诵、话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动漫等。最早接触的艺术形式是朗诵,童年时期就是闻名中外的中国福利会上海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朗诵队的骨干分子。此后,在许多重要的朗诵会上参与朗诵,例如“诗刊”编辑部与中央广播电视剧团联合主办的朗诵会,因表演精彩,还被选入中国广播文工团向周恩来总理演出的节目中。
人生经历
她于1951年(不满九岁)就开始就涉足影坛,先后在昆仑影业公司、上海美影、上海电影,广州珠影、原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等相关单位工作,在多部影片(包括美术片、译制片、科教片)中饰演主、配角;在几十部纪录片、科教片中做过解说;参加过多部故事影片的创作,代表作有参加编剧的《刑场上的婚礼》、参加导演的《到青山那边去》等;还在中央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做过近5年全国电影事业的制片管理工作。赵玉嵘与电视剧的关系尤为深厚,1958年(中国电视正式开播之年)被选拔至中央广播电视剧团,在参加大量广播剧、朗诵和话剧演出的同时,还在十多部早期电视剧中扮演主角或重要角色,编导过多部电视剧,代表作有《姜守本当家》、《爱之上》、《灰鬼》、《明月几时圆》、《苏雅的故事》、《玻璃屋里的人》、《未了上海情》等,是我国第一代电视剧工作队伍中的重要成员,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电视剧发轫、成长、壮大的整个过程,被加拿大环球华报》称为“中国电视剧的活化石”。退休之后,又从事电视动画片的创作,有在网上和海外播出的《郝大爷家的乐呵事》。
除了艺术实践之外,,还致力于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的研究,取得可观成果,其中的主要成果已经汇集出版。1964年发表的《电视剧浅议》和1991年发表的《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电影界何去何从》的两篇文章以及2008年主编出版的《中国早期电视剧史略》一书,意义尤其不凡。发表于《现代传播》的《中国电视剧第一篇理论研究文章考》尊《电视剧浅议》为中国第一篇电视剧理论研究文章,《1958-1980年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的研究》认为“就其认识的准确性、深刻性、前瞻性而言,可以称为1958-1980年中国目前所知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历史文献,它的许多观点不但比发表于1980年的一些受推崇的文章早16年,而且在论证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上不显逊色。”。《中国早期电视剧史略》,则以翔实、珍贵的史料,真切回忆了中国电视剧初创时期的状况,填补了我国电视剧史的一段空白,受到老电视人的首肯以及专家的高度评价。”
主要作品
电影作品
(一)导演:
到青山那边去》(1987年出品)
(二)导演助理:
瞧这一家子》(1979年)
他们在相爱》(1980年)
(二)副导演:
印有金锚的飘带》(1981年)
《路》(1982年)
(三)出演:
故事片 —
《为孩子们祝福》(1951年,饰小妹)
伟大的起点》(1954年,饰小静)
天罗地网》(1955年,主演之一,饰金一萍)
小伙伴》(1956年,领衔主演,饰小荣)
青春之歌》(1959,饰俞淑秀)
译制片—
《阿廖沙锻炼性格》(1953年,主演之一,饰萨莎)
科教片—
《保护眼睛》(1953年)
《无痛分娩法》(1953年)
《预防鸡瘟》(1954年)
《牲畜炭病》(1954年)
(四)解说(1970-1974)
纪录片—
《工农兵科技简报1-3》
《地方工业为农业服务的好榜样》
《横渡珠江》
《坚决拥护毛主席支持世界人民反帝斗争的庄严声明》
《全民办后勤》
《工农兵上大学》
《广东粮食跨纲要》
《饶平人民学大寨》
《野炊》
《红色服务队》
《北部湾的铜墙铁壁》
《乡渡》
《广东的交通联运》
《铁姑娘之歌》
《红日照宝岛》
《工艺美术开新花》
《三八带电作业》
《新的一代在成长》
《江华林业在前进》
《走雷锋成长的道路》
…… (共48部)
科教片—
《芒草织布》
《插秧机》
《生猪新针疗法》
《广东的野生油料作物》
《针刺麻醉》
《育蜂治虫》
《石山种柑》
《水稻良种》
《钩端螺旋体病虫的防治》
《针刺麻醉心脏直视手术》……
(共13部)
(四)编剧:
刑场上的婚礼》(1980年出品)
电视剧作品
(一)导演和编剧:
苏雅的故事》(20集,1993年出品,独立导演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获第1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榜首和最佳女演员提名两项荣誉)。
《玻璃屋里的人》(20集,1995年出品,导演兼独立改编,同名剧本后出版了专著。剧和剧本均获观众欢迎及专家好评)
《未了上海情》(22集,1998年出品,导演兼编剧之一。被有关部门评为A类影片。因陷入经济纠纷,在局部地区播出后未能在全国播映)
《姜守本当家》(1984年出品,联合编导,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8次以上,得到广泛好评和中央主管宣传的部门的肯定)
《爱之上》(1985年出品,四集连续剧,联合导演,深受观众喜爱,并获中央主管宣传领导人的表扬)
《圈套》(1985年出品,联合编导,获山东省优秀电视节目—电视剧一等奖
《啊,太阳》(1986年出品,联合导演)
《热夜》(1989年出品,联合导演)
《灰鬼》(1990年出品,独立导演的第一部电视剧,也系北京电影学院影视部成立后的第一部电视剧)
《明月几时圆》(1991年出品,独立导演的第二部电视剧)
《山妹子》(2001年出品,四集连续剧)
(注:以上除《玻璃屋里的人》等两部言情电视连续剧在地方电视台播出之外,其余均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两次以上的剧目)。
(二)出演:
《火人的故事》(1959年1月29日,饰朝鲜男孩)
《守岁》(1959年2月春节,饰孙女)《我的一家》(1959年8月,饰陶承次子)
《孩子们的礼物》(1960年2月13日,饰小学究)
桃园女儿嫁窝谷》(1961年3月25日)
《相亲》(1960年12月10日)
《红缨枪》(1961年7月8日,领衔主演,中国第一部用胶片拍摄片段向国外介绍的电视剧)
《虾球》(1962年8月25日,领衔主演)
《羊城一家人》(1962年)
《小珍送水》(1965年,领衔主演)
《南方汽笛》(1965年,饰越南小姑娘)
《小八路》(1965年9月5日,领衔主演)
春雷》(1969年,主演)
苏雅的故事》(1993年。饰苏雅母亲)
(三)导播
家庭问题》(1964年7月22日)
《麦贤德之歌》(1964年)
广播剧作品
(一)编剧:
《巴扎的故事》(1960年,独立改编)
《金葵嫂》(1964年,联合改编)
《一匹马的故事》(1964年,联合改编)
(二)导演:
《胡伯伯的好孩子》(1965年)
(二)出演:
《还我河山》(1958年)
《革命的一家》(1958年)
《妈妈的故事》(1958年)
《严重的时刻》(1958年)
倪焕之》(1959年)
《羊羔传》(1959年,领衔主演)
《巴扎的故事》(1960年,领衔主演)
《八百鞭子》(1961年,领衔主演)
《我们要革命》(1961年)
《故乡》(1962年,主演之一)
《猴子求学记》(1962年,灌制唱片)
《红色歌永不丢》(1962年,领衔主演)
…… (共30个左右)
舞台剧作品
(一)出演:
《文化岗》(1958年,独幕快板剧,主演)
《中秋佳节》(1958年,小话剧)
《革命家庭》(1958年,话剧片段)
《小红看灯》(1959年,独幕快板剧,主演)
《敌后武工队》(1959年,多幕话剧,主演之一)
汾水长流》(1963年,多幕话剧)
(二)场记:
《北京人》(1961年,多幕话剧,曹禺名著)
《花园》(1962年,多幕话剧,俄罗斯名剧)
《汾水长流》(1963年,多幕话剧)
《农奴戟》(1968年,多幕话剧)
朗诵作品
《白鹭》(作者:阿·巴尔托)
《有这么一个孩子》
《长大了干什么》(作者: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
《哪个是别佳那个是阿廖沙》
《帽子的秘密》(作者:柯岩
《两个将军》(作者:柯岩)
《赞雷锋》(作者:本人)
《妈妈的眼睛》(作者:贺敬之
《打毛衣》(作者:夏雨田
《赛诗会》(大跃进民歌荟萃,集体朗诵)
《我们的爸爸》(朝鲜崔英玉)
《受了侮辱的猪》(保加利亚作品)
《舍身救列车的小英雄-赖应明》
…… (共40篇左右)
动漫作品
小梅的梦》(1954年出品,饰小梅,中国截止目前唯一的一部真人与木偶合拍的动画影片)
2D动画片《郝大爷家的乐呵事》(2011年出品,总策划、制片人、主编剧、总导演、配音演员。作品已在温哥华城市电视台和优酷土豆网等网站播出)
学术专著
《影想:影视艺术杂谈集》,航立出版社,2006年出版
《马蹄声声——导演手记。新作。杂谈集》,航立出版社,2002年出版
其它著作
20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玻璃屋里的人》,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2009年;中国人民文化出版社再版,2011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生经历
主要作品
电影作品
电视剧作品
广播剧作品
舞台剧作品
朗诵作品
动漫作品
学术专著
其它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