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露德堂
景观景点
璧山露德堂是一座位于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金堂湖旁的天主教堂。该教堂占地总面积为12340平方米,其中,主教堂600多平方米,在整个建筑群体的中心。附属建筑1555平方米,花园绿地8819平方米。
1899年,露德堂在重庆璧山兴建,历时四年,于1902年终建造完毕。1928年,露德堂经书学堂扩建出晨曦小学,招收学生。1953年,中原地区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大改造,露德堂被政府征用为粮仓。1958年,露德堂被正兴中学征用为学校进行教学。1984年,由于露德堂天主教活动的影响,经市政府批准,正兴中学迁出,露德堂归还璧山天主教爱国会。2009年,露德堂开始整体修葺工作。2012年,露德堂全体修葺工程完成。
1989年,露德堂被确定为璧山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露德堂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以市级文物的规格予以开发保护。2015年,露德堂入选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重庆市旅游局评选出的100个“重庆最美观景拍摄点”名单。
名称由来
露德堂源于法语Notre-Dame de Lourdes,奉露德圣母——圣母玛利亚为主保,所以人们一般也称露德堂为圣母堂或者露德圣母堂。
19世纪70年代,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深入重庆各乡县传教,璧山镇的正兴乡就位列其中。到了19世纪末,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重庆市受到影响。璧山区临近的大足区首先掀起以余栋臣为首的反洋教武装斗争,各县的教堂在此次起义中被毁。教案发生以后,各乡县的神父匆忙逃走。然而余栋臣领导的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在外避难的传教士弗朗索瓦・弗勒里(François Fleury)借机返回正兴乡,利用庚子赔款重新选址修建教堂。当时在正兴主持教会的神父选择了露德圣母为主保,并以圣母之名“露德”为教堂命名。
历史沿革
1899年,露德堂在重庆璧山兴建,历时四年,于1902年终建造完毕。1928年,露德堂经书学堂扩建出晨曦小学,招收学生。1953年,中原地区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大改造,露德堂被政府征用为粮仓。1958年,露德堂被正兴中学征用为学校进行教学。1984年,由于露德堂天主教活动的影响,经市政府批准,正兴中学迁出,露德堂归还璧山天主教爱国会。1989年,露德堂被确定为璧山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露德堂开始整体修缮工作。2010年,露德堂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以市级文物的规格予以开发保护。2012年,露德堂全体修葺工程完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露德堂位于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金堂湖旁,由法国传教士选址。其所在地正兴镇东接来凤街道,南连丁家街道,西邻永川区金龙镇,北交大兴镇,有公交班车连接,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正兴镇距成都—重庆高速公路丁家下道口6公里,距璧山区城区27公里,距重庆市市中心45公里。合璧津高速公路在正兴设立互通,重庆市新机场也落址于璧山正兴镇范围。
气候
露德堂所在的璧山区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相对湿度常达80%以上,风速小,静风率高,为多阴雨、潮湿的亚热带气候。
水文
璧山露德堂临湖而建,三面围水。
地理特征
露德堂周边是多丘陵的山地地貌,该教堂占地总面积为12340平方米,其中主教堂600多平方米,在整个建筑群体的中心。附属建筑1555平方米,花园绿地8819平方米。
景区布局
方位布局
璧山露德堂由主教堂、钟楼、神父楼、修道院等部分组成。作为西方宗教文化建筑载体,同时受重庆市山地环境和气候影响,建筑朝向整体坐东朝西,以主教堂为轴线,整个建筑群朝东北方向偏30°。准确的讲,露德堂是座东南朝西北的方位布局。
露德堂是独立的封闭型院落,逐层的套院式,它是主教堂在建筑群中央且起主导地位的纵向组合式院落,从平面来看,呈不规则的“品”字。主教堂是神圣的存在,而神父、牧师也有单独的生活居所,所以主教堂附近修建有神父楼供神职人员休憩居住,还有其它附属建筑比如教室、宿舍、厨房和工房等。露德堂内建筑群有非常明显的主次关系,主教堂的位于整个堂区的中轴线上,其它部分是用来烘托主教堂。整体布局主次分明,层层套院,从布局上反映出露德堂的本土化特征。
空间形态
外部
璧山露德堂外部空间形态主要有主教堂、钟楼和神父楼,其次还有长廊和庭院,共同组成了中西方建筑风格融合的院落式空间。主教堂外立面形式是中国传统的牌楼,底部有罗马式的拱券柱廊廊道;两侧的钟楼是具有哥特式元素的四方体建筑;神父楼是拱券柱廊围合的走马转角楼。
内部
空间与布局
西方教堂常用的两种平面布局方式有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其中东欧流行集中式,而从法国传教士带来璧山的则是西欧典型的巴西利卡式传统布局方式。璧山露德堂是长方形平面图,短边入口处有外廊有门厅,尽头有突出的半圆形祭坛,纵向的若干石柱将整个空间分割成三个空间,中间的部分是中殿,两侧隔开的部分是侧廊。
教堂中用纵轴线来组织一条通向祭坛的路,祭坛是教堂中的神圣角落,在纵长方向的尽端,中间供奉着圣母像和圣物,两侧分别是耶稣和约翰像。祭坛两侧各有一个蓝绿色木门,可通入告解室和教堂的后门,传统祭坛和圣堂之间通常设有圣坛屏幕作为圣障。露德堂青砖圣障是解放后修建,通常只有神父才能入内,地面的装饰为简约的花纹水泥砖。圣堂的后端就是教堂门厅,也就是教堂入口,门厅上二楼是唱诗台的所在位置,门厅旁有一个小门可以上到二楼。
露德堂内部主要有祭坛、圣堂和二楼的唱诗台位组成,圣堂居于整个教堂最大的区域,围和处空间的界面都是质朴的本土材料。地面是石板铺装,墙面是长条石块顺砌而成,顶上是木质浅蓝色筒拱顶。露德堂作为中西结合式的传统型教堂,传统灯具外形应用现代光源,使用的是欧式枝形吊灯。用直射灯、漫射灯等突出祭台、布道台、神龛等重要部位。
比例与尺寸
璧山露德堂的中殿比侧廊高,上有侧窗将中殿照亮,为木结构天顶。侧廊与中厅的比例关系大致为1:2:1,室内长约27米(不含门厅、外廊),宽15米,通高至穹顶最底处端为约8米,最高处顶端接近10米,在空间上形成大致为1:1.5:4(高度:宽度:长度)的比例关系。
建筑材料
璧山露德堂整个建筑都是石结构,中式和西式的完美结合,主要材质是当地的石材,除去石头的浅黄色,该教堂整个基调为白色、蓝绿色。
主要景点
三重门
璧山露德堂有三道大门,第一道大门还保留着原始的模样,白色墙面左右有曾经挂圣相的印记,墙上嵌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方石碑。门洞上方是“天主堂”三个大字,顶部是蓝绿十字架。进入第一道门,经过百年黄葛树,旁边是露德堂的外花园和停车场。面前一条往上的斜坡,尽头就是露德堂的第二道门。
第二道大门是堂区大门,采用中国传统的“八”字门,墙面上有类似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构件——斜撑的装饰构件,墙壁上的字也是书法字体,大门上方正中写着“天主堂”两侧对联式地写着“圣堂维新光荣真主,钟声远震唤醒迷途”,横幅为“信望爱德”四个大字,这种对联的排列方式较为中式。大门右下侧也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露德堂,璧山区人民政府,1989年2月20日公布,正兴乡人民政府立”。这道大门两边都有拱形中式回廊,顶上立着竖大于横的拉丁式十字架,深青色的瓦檐左右两边是中式的装饰檐翘,进入这道门就能看见主教堂和两侧的钟楼。
主教堂
璧山露德堂主教堂整个正立面的样式是明显的中西结合,正立面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下部是五个拱形门洞,中部是装饰,顶上和两个院门一致,架着拉丁式十字架,青瓦檐下是中国装饰檐翘。中间由露德堂三个大字和一个圆形符号,左右两边是装饰的西式拱形假窗。墙上符号是天主教常用的微标之一,形状类似“M”,它代表的是“万福玛丽亚”的意思,是拉丁文圣母经里面的第一句“AVE MARIA”的缩写。
从正拱形门进入主教堂内部,是一个小间厅,小间厅旁边是上二楼的楼梯和忏悔室。从小厅进入是教堂的大厅,大厅内摆放着十多排木椅,左右各立着五根简洁的石柱,柱顶雕有藤蔓图案,每根立柱之间悬挂着水晶吊灯。顶上是十多米高的浅蓝色半圆状穹顶,两排柱与墙壁的之间是较小的穹顶,形成了券柱式的构图。弧形穹顶的设计有聚集声音的效果,在教堂的最后面也能听到前面神父的声音。宽阔的大堂由两排大石柱支撑,这些柱子运用了独特的采光设计,任何光线下都没有影子。
大堂前是祭台,左右约70cm高的青砖搭建的围挡,中间有供神父进入的口。正中是双手合十作祈祷状的圣母玛亚雕塑,两边的墙上则分别是耶稣和耶稣养父约瑟塑像。圣像下方都有雕刻神台,纹饰和大厅柱饰一模一样,神台上布置有鲜花和绿植。整个大厅左右两边分别是五扇拱形的窗户,墙面的柱子上挂着14幅耶稣受难图。
钟楼
主教堂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四四方方的钟楼。钟楼有三层,整个造型是简化柱式加半圆形券窗户。底层是古朴条石和蓝绿的老旧木门,二三层是欧式装饰窗户,刷白的外墙。最顶上四个角上是哥特式建筑常见的装饰小尖顶,旁边的栏杆柱子是文艺复兴之后盛行的宝瓶式。钟楼里的大钟有一百多年历史,呈现出青绿色碱式碳酸铜,钟体上有许多藤蔓的浮雕装饰和拉丁文铭文。钟楼木质的楼梯非常陡峭,为了安全着想,该钟楼一般都是锁上的。
神父楼
从主教堂出来往右走,钟楼的旁边设有圣母亭,再穿过旁边的回廊可以看到神父楼。神父楼有两层,上下都是欧式拱门,拱门上有青花瓷片装饰。二楼的围栏有青花瓷宝瓶柱,这些瓷制立柱样式被盗走了数根,所以数目不全,部分立柱用水泥和砖代替。整个神父楼的顶部是中式的歇山顶,青瓦覆盖。面向神父楼左边是一条长的呈弧形的回廊,整个院子中间是走道,左右两边是花园。
玫瑰园和修道院
从主教堂出来往左走,可以通向玫瑰园和修道院。玫瑰园中种植的玫瑰在历史中被移除,修道院曾被作为正兴中学的教师宿舍,学校搬出去之后一直荒废,杂草丛生,之后,整个教堂修葺之后被改为酒店。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10年,璧山露德堂以市级文物的规格予以开发保护。
保护
1989年,露德堂被确定为璧山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重庆市政府批准露德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露德堂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价值
璧山露德堂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建筑外观具有浓郁的中国川派建筑特色,又兼具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新中式的经典代表。
历史文化
在璧山县城,曾经有一座遭遇焚毁的天主教堂。那时的传教士并未选择在原址进行重新修建,而是另行在相对较为偏僻的正兴乡确定了新的选址地点。据传,当时的传教士除了传教这一主要活动外,还怀有其他的政治以及经济方面的意图,其中就涉及到对矿藏的关注。在教堂开始修建的时候,有传说称传教士在露德堂内挖掘了48口井,而将教堂修建在此处,也有利于传教士们开展关于矿产的探测工作。到了20世纪70年代,地质部门在正兴以及周边的丹凤县地区发现了储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并且进行了开采,这使得璧山区成为重庆市最早能够使用天然气的地区之一。
荣誉奖项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
水文
地理特征
景区布局
方位布局
空间形态
外部
内部
空间与布局
比例与尺寸
建筑材料
主要景点
三重门
主教堂
钟楼
神父楼
玫瑰园和修道院
开发与保护
开发
保护
文物价值
历史文化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