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齿龙
蜥臀目的草食性恐龙
槽齿龙是一种草食性恐龙,生存于晚三叠纪的诺利阶和瑞提阶。它是一种基础蜥脚形亚目恐龙,化石大部分发现于南英格兰和威尔斯的三叠纪地层。槽齿龙是一种小型二足动物,身长约2米。它是最早被发现的恐龙之一,也是存在时间最久的恐龙之一。在晚三叠世,肉食性动物仍以劳氏鳄科等伪鳄类为主,而蜥脚形亚目恐龙已经成为优势的植食性动物,二齿兽下目已经被取代。目前,槽齿龙属中只有Thecodontosaurus antiquus一种被认为是有效的。
形态特征
槽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长2米。它是一种瘦长的动物,长着小脑袋、长脖子和长尾巴。
槽槽齿龙平均身长为1.2米,高度约30厘米,体重为30公斤。它们拥有小型头部、大型拇指尖爪、修长的后肢、长颈部、前肢比后肢短、长尾巴。它们是二足恐龙。槽齿龙前掌有五个手指,后脚掌有五个脚趾。
槽齿龙是草食性恐龙,牙齿呈叶状,有锯齿状边缘,且位于齿槽内;这也是槽齿龙的名称来源。它们的齿骨长度不到下颌长度的一半。下颌前端稍微往下弯。与近蜥龙属相比,槽齿龙有较多的牙齿,头部较长、较狭窄。
槽齿龙的颈椎上有长的椎弓(Neural Arch),以及前后排列的长神经棘(Neural spine)。背椎有强化的横突(Transverse processes)。荐椎可能有3个。肩骨宽广、弯曲,稍呈板状。肱骨有明显三角嵴(Deltopectoral crest)。尺骨的横切面呈三角形。桡骨有大幅度缩小。
虽然槽齿龙并非最早的蜥脚形亚目恐龙(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马达加斯加的未命名属),但在原始蜥脚形亚目恐龙中是最著名的一属。它们起初被分类于原蜥脚下目,但在2003年,耶兹与基钦的研究显示槽齿龙与它的近亲早于原蜥脚下目的出现。新的重建显示槽齿龙的颈部与身体比例,比更先进的早期蜥脚形亚目恐龙的颈部与身体比例还短。
生活习性
植食性动物。它可能大部分时间四肢着地,吃长在低处的植物,有时也用后腿站立起来,去吃长在高处的树叶。
分布范围
在非洲和欧洲都发现过槽齿龙的化石。
古生物学
槽齿龙的化石大部分发现于南英格兰与威尔士男子足球代表队的三叠纪地层。这个时期的地球气候较为温暖、干燥。晚三叠纪的优势肉食性动物仍为劳氏鳄目镶嵌踝类主龙,而非刚出现的小型肉食性恐龙;而蜥脚形亚目恐龙已取代二齿兽下目,成为优势草食性动物。
物种分类
先介绍一下蜥脚型亚目这个分类单位。这个好像是比较新一些的单位,也是现在比较主流的。这个分类舍弃了原蜥脚下目(亚目)这个单位。蜥脚型亚目由蜥脚亚目和以前原蜥脚类里的恐龙和各个科组成。
在南威尔士发现的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早期的未成年原始蜥脚形态恐龙经过重新的研究,被认定为是槽齿龙属的一个新做种:thecodontosaurus caducus。
thecodontosaurus caducus的第六、七,八截颈椎的中枢神经接缝处有侧腔一样的坑。其形状原始的股骨近侧和肠骨也使其与thecodontosaurus属的模式种thecodontosaurus antiquus(古槽齿龙)区分开来。经过对thecodontosaurus caducus化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槽齿龙对于其它蜥脚形态恐龙来说都是原始的,除了巴西发现的三叠晚期的撒特那利亚龙(saturnalia)。槽齿龙是种非常重要的开来因为它的特征对于早期恐龙的分类学很重要。槽齿龙是原蜥脚下目,它和蜥脚类是平行类群,而为和艾雷拉龙科不属于蜥脚型类和兽脚亚目的理论提供证据。
上文表示原蜥脚类和蜥脚类是平行的关系,艾雷拉龙科不是蜥脚型类和兽脚类。它们既不是蜥臀目也不是鸟臀目,也就是说它们不属于恐龙了。我们在看看其他一些资料:
在dinosauricon提供的资料:
`--+--herrerasauridae
`--dinosauria
上面这个分类就说艾雷拉龙科和始盗龙属都不是恐龙,可能是因为它们太原始了。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saurischia
|--eoraptor
`--+--herrerasauridae
`--"eusaurischia" "true saurischians"
上面这个分类说艾雷拉龙科和始盗龙属都是恐龙,但不属于eusaurischia,真蜥臀亚目?。这个分类与现在主流的比较近一些。
生物学史
槽齿龙是由Henry Riley与Samuel Stutchbury在1836年所命名。槽齿龙是第四个被命名的恐龙,前三个分别为斑龙(1824年)、禽龙(1825年)、林龙属(1833年);槽齿龙也是第一个被叙述的三叠纪恐龙。
理查德·欧文在1842年建立恐龙总目恐龙总目)时,他并没有将槽齿龙列入,他仅将斑龙、禽龙、林龙列入。他认为有小型颌部的槽齿龙,不可能属于体型庞大的恐龙。他认为槽齿龙是种低等、由鳞片覆盖的爬行纲,与鳄鱼、蜥蜴、喙头龙目、恐龙外表相似。直到1870年,欧文的敌手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将槽齿龙分类于恐龙。
槽齿龙最初的模式标本,与其他相关物品,在1940年遭到德国冲炸摧毁,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品。然而,目前已在许多地点发现化石,包括布里斯托与威尔士,该地于晚三叠纪可能是干燥环境。在这些新发现化石中,有一个可能是未成年个体的标本,可能属于一个不同的种T. caducus。在澳洲发现的Agrosaurus macgillivrayi,可能是古槽齿龙(T. antiquus)的异名。
在2007年,亚当·耶茨(Adam Yates)、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以及Kermack提出一个研究,宣称槽齿龙的其中一种T. caducus属于一个不同的属,并由他们将这个属命名为Pantydraco。
槽齿龙目前只有一个种,模式种古槽齿龙(T. antiquus)。
参考资料
槽齿龙.中华恐龙网.2017-10-2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古生物学
物种分类
生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