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华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徐新华,毕业于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现在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VAC\u0026R Research》等多个国际学术SCI期刊的论文评审专家。2008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暖通空调年会论文奖。
个人简介
姓名:徐新华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属学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热湿特性分析,建筑节能技术,建筑及空调系统故障诊断,空调系统优化及监督控制,智能建筑技术,建筑及空调系统动态模拟仿真。
徐新华教授分别于1994年及1997年在湖南大学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并于2005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在2008年加入华中科技大学受聘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09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徐新华教授主要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热湿特性分析,建筑节能技术,建筑及空调系统故障诊断,空调系统优化及监督控制,智能建筑技术,建筑及空调系统动态模拟仿真等方面从事研究及应用工作。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60余篇,其中国际学术SCI期刊论文23篇。于2008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与湖南大学联合申请)。“建筑围护结构动态热湿传递特性分析与实验辨识理论与方法研究”。于2009年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楚天学者”计划资助。于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2010年暖通空调年会论文奖。徐新华教授现在是国际学术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VAC\u0026R Research》,《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Energy and Buildings》和《Building and Environment》的论文评审专家及国内核心期刊《建筑科学》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的论文评审专家,湖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制冷空调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历
2002.4-2005.12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学系,哲学博士
1994.9-1997.4 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暖通专业,研究生,工学硕士
1990.9-1994.7 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暖通专业,大学本科,工学学士
专业领域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技术科学
研究方向
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热湿特性分析
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及空调系统故障诊断
空调系统优化及监督控制
智能建筑技术
建筑及空调系统动态模拟仿真
自然通风
工作经历
2009.6-现在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2008.5-现在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08.9-2009.9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系,研究员
2006.1-2008.9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
2005.5-2006.1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系,副研究员
2000.8-2001.8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系,助理研究员
1997.7-2000.5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专著
徐新华.(2010).A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Diagnosis (266页),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标准
唐万军,丁力行,冀兆良,何立群,徐新华,丁卓平,邵友元,冯国会,鲍振华,黎育珠,唐万武,魏捷,张清清。中央空调在线物理清洗设备.JG/T361-2012。
研究项目
1.基于多源耦合的内嵌管式围护结构主动隔热技术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
2.内嵌管式围护结构的瞬态传热模型及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内嵌管式围护结构的非稳态传热模型与实验研究“内嵌管式围护结构的热特性实验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4.内嵌管式围护结构的非稳态传热分析方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标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5.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研究基金-复合式可再生能源系统研究与应用。
6.“建筑智能控制研究基金”香港特别行政区联合研究项目-“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Optimal Control and Fault Detection \u0026 Diagnosis for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7.校人才引进基金:“建筑能耗性能评估与诊断工具的研究”。
8.地铁变风量全空气系统均匀送风技术研究,企业联合研究项目
9.地铁隧道喷嘴送风式通风效果研究,企业联合研究项目(铁四院)。
10.空调水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企业联合研究项目(武汉开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1.地板辐射供热供冷系统研究,企业联合研究项目。
12.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研究,企业联合研究项目。
13.旅客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节能分析,企业联合研究项目。
14.铁路客站地源热泵系统热平衡控制策略研究,企业联合研究项目。
15.铁四院生产科研综合楼冷热源系统性能测试分析,企业联合研究项目。
专利
徐新华,王劲柏.(2010).围护结构内嵌管道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徐新华.(2010).一种空调水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
徐新华,谢军龙,高佳佳.(2013).一体化集中空气处理系统的装置及控制方法.专利号:ZL 2013 1 0191461.7.
徐新华,肖磊.(2014).一种地铁站厅站台温度独立控制节能装置及方法.申请号:201410045658.5.
车轮飞,熊朝辉,付维纲,刘俊,蔡崇庆,林昶隆,赵建伟,陈玉远,徐新华,张洪中.(2013).一种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申请号:CN201320089023.实用新型,公开(公告)号:CN203100108U
车轮飞,熊朝辉,付维纲,刘俊,蔡崇庆,林昶隆,赵建伟,陈玉远,徐新华,张洪中.(2013).一种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申请号:CN201310061391.发明专利,公开(公告)号:CN 103115424 B。
徐新华,万航,王劲柏,严天(2016).墙体自动蓄热排热装置及利用其实现墙体自动隔热的方法.申请号:201610110787.6
中文期刊论文
敖庆章,徐新华,陈乾,肖磊舰船典型舱室热舒适特性数值模拟分析,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35(1):45-48.(通讯作者)
徐新华,李伟光,谢军龙.舰船集成冷媒水系统损害检测,中国舰船研究,2016,11(1):135-142.
严清,王劲柏,张冲,曾中平,徐新华,王飞飞.周期外扰下排风隔热墙传热特性研究,建筑节能,2015,43(8):34-39
邹付熙,王劲柏,张冲,严清,刘燕南,徐新华.外墙排风隔热机制及其热阻特性模拟研究建筑科学,2015,31(8):80-86,168
李安邦,徐新华.利用频域有限元法分析内嵌管式辐射地板频域热特性.重庆大学学报,2015,38(4):55-60
高佳佳,徐新华,黄公胜.变风量空调系统室内温度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2):86-89,105
张冲,王劲柏,徐新华,康靖.排风隔热窗的热工性能分析.建筑节能,2015,43(1):62-65,79
严清,王劲柏,邹付熙,张冲,徐新华,王飞飞.排风隔热墙的多孔渗流层临界厚度研究,建筑科学,2015,31(6):41-46
李伟光,杨海燕,李丽,李安邦,徐新华.复杂船舶围壁的传热多项式传递函数辨识,中国舰船研究,2015,Vol.10(3):108-112.
李丽,李安邦,徐新华.建筑外墙热特性指标计算分析.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Vol.34(5):6-8.
李伟光,张扬,李丽,李安邦,徐新华.基于频域有限差分的船舶围壁频域热特性分析.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Vol.34(2):29-31,25.
李安邦,徐新华,李丽.内嵌管式辐射地板频域有限差分模型的时域验证,中国科技论文,2015,Vol.10(1):6-9.
李安邦,徐新华.内嵌管式辐射地板的频域热特性分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Vol.42(1):116-119.
李安邦,徐新华.内嵌管式辐射地板的RC简化传热模型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Vol.42(12):16-20.
李伟光,李安邦,徐新华,谢军龙,船舶围壁空气层对舱室热环境的影响分析,制冷与空调,2014,Vol.14(6):40-43、59.
朱求源,李安邦,高佳佳,徐新华,万理达.内嵌管式围护结构的简化热网模型及参数辨识.暖通空调.2014,Vol.44(增补1):293-297.
李伟光,李安邦,徐新华,施红梅.基于数值模拟的复杂船舶围壁传热计算.中国舰船研究,2013,Vol.8(6):51-56.
李伟光,李安邦,徐新华,张扬,谢军龙.复杂船舶围壁传热系数取值探讨.中国舰船研究,2014,Vol.9(2):78-83.
李伟光,李安邦,施红梅,徐新华,谢军龙.船舶围壁空气层自然对流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4,Vol.33(5):38-40,5.
宋光前徐新华吴丹(2013).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及运行控制模拟分析.《制冷与空调》(四川省),Vol.27(3):280-283,286.(核心期刊).
徐新华.双层皮通风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模型研究综述.《建筑节能》,2013,Vol.41(1).pp:38-43.(中国核心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
朱求源,徐新华,高佳佳.内嵌管式围护结构传热分析,《制冷技术》,2012,Vol.32(3).pp:1-5.
王喜春,徐新华.BA系统与空调系统优化控制运行节能分析,《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2012).2012.11月,总第147期。51-53页。
宋光前 徐新华 吴丹(2012).钻孔数对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及能耗的影响。《制冷与空调》(北京),Vol.12(4),pp:117-120.(核心期刊).
徐新华,曹旭明,崔景潭.(2012).基于模型的离心式制冷机组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研究.《建筑科学》,Vol.28(4),pp:103-105.(核心期刊).
朱求源 徐新华 朴在元.(2011).内嵌管式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研究.《建筑科学》,(核心期刊).
王盛卫,黄公胜,徐新华.(2010).应用数据熔合技术提高空调制冷负荷测量准确度.《建筑科学》,(核心期刊).
党奇,谭蓉,徐新华.(2010).建筑围护结构热性能指标OTTV的研究与应用.《制冷与空调》,(核心期刊).
麦祖光,徐新华.(2010).采用变风量系统的消防楼梯间、前室及内走道的防烟系统设计.《建筑科学》,(核心期刊).
徐新华,周利君,朱求源.(2009).建筑结构内嵌管道式空调系统的技术与应用.《建筑科学》(核心期刊).
徐新华,谭蓉,朱求源.(2009).主动式利用低品位能源的内嵌管道式建筑结构的传热模型的研究进展.《建筑科学》,(核心期刊).
徐新华,王盛卫.(2007).基于小波变换的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建筑科学》,(核心期刊).
徐新华,王盛卫,崔景潭.(2007).关键区温度重设定的自适应按需新风控制.《暖通空调》,(EI,核心期刊).
徐新华,崔景潭,王盛卫.(2007).离心式制冷机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的试验研究.《建筑科学》,(核心期刊).
徐新华,秦建英,王盛卫.(2007).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改造实例分析.《建设科技》
徐新华,王盛卫.(2007).中央空调海水冷却系统自适应优化控制.《建筑科学》,(核心期刊).
徐新华,王盛卫,马贞俊,鲍伟强.(2007).环球贸易广场冷却水系统优化控制研究.《建筑节能》,(中国核心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徐新华,崔景潭,王盛卫.(2007).冷凝器结垢故障对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的影响分析.《建筑节能》,(中国核心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徐新华,王盛卫.(2007).鲁棒的多区域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控制.《制冷与空调》,(刊印).
徐新华,王盛卫.(2007).离心式制冷机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研究.《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徐新华,王盛卫.(2006).建筑空调系统诊断研究进展.《建筑科学》(核心期刊).
徐新华,王盛卫(2006).多区域变风量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研究.《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徐新华,蔡路德.(2001).蓄冰系统的设备及管道保温厚度的确定.《暖通空调》,(核心期刊).
徐新华,陈在康(1998).暖通CAD信息流分析和公用数据库的研究.《湖南大学学报》,(EI,核心期刊)
徐新华,蔡路德.(1998).暖通CAD公用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建筑设计通讯,1998第1期
肖军,徐新华.(2006).冷却水系统优化控制.《山西建筑》
肖军,徐新华.(2006).空调用制冷机组系统优化控制.《建筑技术》
肖赋,王盛卫,徐新华,葛高明.(2008).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空调系统传感器自动故障诊断.《建筑科学》,2008,.(核心期刊).
鲍伟强,徐新华,王盛卫.(2007).环球贸易广场中央制冷系统节能控制.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技术与产品博览会.3月26-27,2007.北京.
参考资料
现任领导-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03-05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主要学历
专业领域
研究方向
工作经历
专著
标准
研究项目
专利
中文期刊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