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水门长江大桥
2014年建于重庆的公轨两用桥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位于渝中区,连接渝中半岛东水门与长江南岸一天门。由重庆全通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设计承建。
东水门长江大桥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人行道及双向4车道,下层为双向轨道线。全长1124.947米,主跨445米,桥面总宽24米。大桥采用双主塔设计,塔柱为圆润的天梭造型,其中南塔总高172.61米,北塔总高162.49米。全桥仅有36根斜拉索,斜拉索钢绞线约980吨,长江上的万吨级船队可从桥下自如通过。
东水门大桥,于2009年12月29日大桥主塔基础工程开工,2013年2月6日顺利合龙,2014年1月26日完成大桥成桥荷载试验,2014年3月26日通过竣工验收,2014年3月31日正式通车。
东水门长江大桥为重庆两江大桥的一部分,两桥与重庆母城渝中区相通,分别连接南岸区江北区,是沟通长江、嘉陵江两岸的重要通道。
历史沿革
2009年12月29日,东水门长江大桥主塔基础工程开工,于2011年4月20日竣工验收。
2011年4月30日,大桥除索塔基础以外的其余工程于正式开工建设。6月22日,东水门长江大桥开盘浇筑第一节索塔混凝土。
2012年5月18日,大桥钢梁架设正式开始;12月1日,大桥主塔成功封顶,建设全面转入上部结构安装部分。
2013年2月4日,大桥最后一根钢梁吊装就位,标志着大桥桥梁主体正式合龙。
2014年1月26日,大桥成桥荷载试验完成;同年3月15日,大桥标线工程完成,标志着全桥完工;3月19日,大桥通过竣工预验收;3月25日通过专家验收;3月26日通过竣工验收,达到通车条件;3月31日正式通车。
地理位置
东水门长江大桥北桥头从渝中区湖广会馆北侧穿越与打铜街相接,南桥头从南岸区龙门浩南岸供电局线路所附近穿越与涂山路相接,并通过桥头匝道延伸接内环高速公路南山立交。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东水门长江大桥为双塔单索面钢桁梁斜拉梁式桥,主塔采用空间曲面构造形式,外轮廓(塔柱)为圆润的天梭造型,具有独创景观效果。
为了城市景观通透,东水门大桥还设计了较高的“通航净空”,长江上的万吨级船队可从桥下通过。
设计参数
东水门长江大桥全长1124.947米,其中主桥长858米,桥身为三跨布局(222.5+445+190.5米),主跨445米,桥面总宽24至39.2米。
大桥采用双主塔设计,其中南塔总高172.61米,北塔总高162.49米,大桥上下双层布设桥面,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汽车交通,设计速度40千米/小时;下层为双线城市轨道交通,线间距6米,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投建金额约为16.8亿元。
运营情况
• 票制票价
2002年7月1日起,重庆市颁布《重庆市主城区路桥通行费征收管理办法》,开始实行路桥通行年费、次费制度,主城区的路、桥、隧纳入路桥通行年费、次费范围,取消了一桥一站式停车收费。在重庆主城区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或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地在主城区的机动车,均须按照规定一次性缴纳路桥通行年费。
2017年11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自2018年1月1日零时起,取消征收主城区路桥通行费,东水门大桥也包含其中。
建设成果
所创记录
东水门长江大桥为世界首次采用索锚梁固结构的大桥,建成时所创记录如下:
1、在”公路轨道”模式的大桥中,其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两座桥的跨度均是世界第一,而这种“双子桥”的建造方法,建成时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
2、索梁锚固形式为世界首创。
3、索塔锚吨位世界第一。
4、采用了稀索方案,全桥仅有36根斜拉索,单根拉索为139股平行钢绞线,斜拉索钢绞线约980吨,拉索吨位创世界之最。
5、主桥塔下大吨位支座采用牛腿支撑方式创世界之最。
荣誉表彰
价值意义
东水门长江大桥为重庆两江大桥中的一部分,两桥与重庆母城渝中区相通,分别连接南岸区江北区,是沟通长江、嘉陵江两岸的重要通道。东水门长江大桥通车标志着重庆市主城核心区增添了又一条跨越长江的快捷通道,将缩短南岸区弹子石街道CBD与渝中区解放碑CBD之间的距离,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中国新闻网评)
东水门大桥的建成将缓解重庆长江大桥(石板坡)和菜园坝长江大桥的交通压力,极大地缓解重庆江北、渝中和南岸三区的出行压力。(《重庆日报》评)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设计参数
运营情况
建设成果
所创记录
荣誉表彰
价值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