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尼斯
美国心理学家
欧文·贾尼斯(Irving Lester Janis,1918年5月26日-1990年11月15日),美国心理学家,耶鲁大学研究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名誉教授。他出生于纽约州布法罗,逝于加利福尼亚州圣罗莎市。贾尼斯致力于政策制定的心理学分析、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他以“群体思维”理论最为著名,描述了团体在做集体决策时可能犯下的系统性错误。贾尼斯曾获得1967年美国科学促进联会颁发的社会心理学奖,1981年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以及1991年美国实验心理学协会颁发的杰出科学家奖。2002年,《一般心理学评论》(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调查将贾尼斯列为20世纪被引用次数最多的79位心理学家之一。
人物经历
1939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学士,1940年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曾和柯林贝格(Otto Klineberg)举办社会心理学研讨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司法部特别战争政策小组的高级社会科学分析家,和社会学家斯托佛(Samuel Stouffer)、C.霍夫兰共事,战后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其博士论文。1947年受聘于耶鲁大学,开始其教学和研究生涯。
研究方向
贾尼斯因其提出的团体迷思理论而闻名。团体迷思亦译为群体迷思、团体盲思或团体思考,在 1972 年的《团体迷思》一书中首次提出团体迷思(Groupthink)一词,贾尼斯定义为“在一个较有团队精神的团体,成员为维护团体的凝聚力,追求团体和谐和共识,忽略了最初的决策目的,因而不能确实地进行周详评估的思考模式”。而他也特别注意到在团体中很少出现这样的现象:每个成员的能力能够呈现为团体整体的能力。例如:在学校会议上,大部分教职员鲜为发表个人意见,但是一走出办公室纷纷却又有不同的看法,影响学校团体决策的品质与效果。当团体中的成员建立起很强的团队精神,即拥有了高度的凝聚力,他们会很在意不要分裂团体的向心力,因而不愿意去挑战团体的决策。当这种压力导致思想效能破裂、不愿意探究真相,较草率地作出价值判断时,就容易出现团体迷思。
主要成就
贾尼斯的研究逐渐转向人在压力下的选择,1972年出版《小团体思想的受害者》一书。根据贾尼斯-费埃拉本德假设,同样是争论赞成,赞成的观点比否定的观点先出现,将会使争论更有效。在另一项实验中,他发现,在高度可说服性和低度自尊之间,以及在可说服性和社会压制之间存在着相关。他还发现怀有适度意的人更不易被说服。他在1985年从耶鲁大学退休,退休后任耶鲁大学名誉教授及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兼职教授。
贾尼斯因其提出的团体迷思理论而闻名。团体迷思亦译为群体迷思、团体盲思或团体思考,在1972年的《团体迷思》一书中首次提出团体迷思(Groupthink)一词,贾尼斯定义为“在一个较有团队精神的团体,成员为维护团体的凝聚力,追求团体和谐和共识,忽略了最初的决策目的,因而不能确实地进行周详评估的思考模式”。而他也特别注意到在团体中很少出现这样的现象:每个成员的能力能够呈现为团体整体的能力。例如:在学校会议上,大部分教职员鲜为发表个人意见,但是一走出办公室纷纷却又有不同的看法,影响学校团体决策的品质与效果。当团体中的成员建立起很强的团队精神,即拥有了高度的凝聚力,他们会很在意不要分裂团体的向心力,因而不愿意去挑战团体的决策。当这种压力导致思想效能破裂、不愿意探究真相,较草率地作出价值判断时,就容易出现团体迷思。
1982年,贾尼斯再探究入侵猪猡湾事件、偷袭珍珠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马歇尔计划的发展、水门事件等美国政府历年外交决策事件,参照各个事件的环境、决策过程、决策结果,归纳出团体迷思的模型。该模型包括八项诱发团体迷思的前置因素,八项团体迷思表现形式,及七项团体迷思对群体决策过程及结果的影响。
主要著作
- 《空战和精神紧张》(1951)
- 《交往与说明》(1953)
- 《心理紧张》(1958)
- 《人格与可说服性》(1959)
- 《小团体思想的受害者》(1972)
- 《团体迷思:政策决定及失败的心理学研究》(Groupthink: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Policy Decisions and Fiascoes,1972)
在《心理紧张》一书中,贾尼斯提出了术前焦虑与术后情绪状态的曲线理论,该理论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反映,病人由于手术引起的心理应急反应,在手术前后显示不同的特点。术前表现为焦虑,恐惧情绪增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中应急反应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术后水平较术中有所升高。这一发现反映了围手术期不同阶段应急对手术患者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成就
主要著作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