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蕨科(学名:Sinopteridaceae)植物为
草本,
根状茎直立或倾斜,稀横走,有管状中柱,被栗
褐色至红褐色鳞毛。叶簇生;
孢子囊群圆形或长圆形,沿叶缘小脉顶端着生,为反卷的膜质叶缘所形成的囊群盖包被;孢子囊球状梨形,有
短柄;孢子球形、四面形或两面形。小型旱生蕨类,仅产于
云南省西部和
四川省西南部,生于裸露的干旱岩石上。现在尚未引种栽培。可试用孢子或根茎在石缝中试验培养。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8-2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鳞片;鳞片
披针形,栗黑色,有棕色狭边,全缘。叶簇生,叶柄长10-18厘米,亮栗黑色,下部疏被鳞片;叶片五角形,长宽近
相等,约7-10厘米,近三等裂;中央羽片最大,长6-9厘米,中部宽3-4.5厘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突然收缩成三角状耳形,并呈楔形下延而与侧生一对羽片相连,羽状深裂;侧生羽片三角形,长3.5-6厘米,不对称的二回羽裂,羽轴上侧的裂片较下侧的为短,全缘;下侧基部一裂片特长,约3-4.5厘米,宽1-1.5厘米,羽状深裂达小羽轴的狭翅,向上的裂片全缘或有一、二粗齿;叶脉在末回裂片上羽状分叉,下面精凸,
栗色,彼此接近而成瓦楞形,上面略下凹;叶干后革质,褐绿色,上面光滑,下面被腺体,分泌白色蜡质粉末。
孢子囊球形,几无柄,有极阔的环带;通常单一,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线形,同部分变质的叶边反折而成,灰
褐色,边缘有粗齿;孢子圆形,表面具颗粒状纹饰。
分布区的气候属于西部
亚热带的高原季风类型,有
焚风而形成干热气候,雨量少(仅600--700毫米)。土壤大都为红褐土或
石灰岩风化的石灰土,
土层瘠薄,石粒多,地表裸露。生于
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schwerinaeSchneid.、
车桑子Dodonaeaviscosa(L.)Jacq.、
薄叶鼠李RhamnusleptophyllaSchneid.、马鞍羊蹄甲BauhiniafaberiOliv.以及扭黄茅Heteropogoncontortus(L.)Beauv.exRoem.etSchult.等耐干热的矮
灌木丛内。在冬春漫长的缺水季节,
中国蕨的叶片常卷缩成拳,当雨季来后又伸展成正常状态。
孢子囊于4--5月形成,孢子成熟于9--10月。
繁殖与栽培特产中国,分布
云南省西部和
四川省西南部及华北、
西北的干旱地。自然界中生于裸露干旱的岩石上,分布于海拔1160—1800m的高山上。耐干旱。孢子繁殖。主要用途是
假山石的装饰材料;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