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2017年11月,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中心简介
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6月组建,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宜昌市卫生防疫站。它是由政府举办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
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七项职能,是全市卫生防病技术指导中心。宜昌市疾控中心有
大连路、一马路、夷陵路三个工作区。占地面积24亩,办公面积1.2万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167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职工的90%。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省管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享受者、市管优秀专家、市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4人。引进和培养博硕研究生15人,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9%;高级职称41人,中级职称51人。省级以上各专科学会委员20人。设有23个所科室。是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
三峡大学研究生培训基地和本科生教学基地,有硕士生导师、教授22人。取得科研成果95项。
组织机构
职能科室
行政办公室、卫生信息与情报管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保卫科、
科学教育质管科、绩效办
业务所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传染病防治所、免疫病预防所、性病
艾滋病防治所、慢性非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病媒防治所、职业病防治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所、卫生检验所、预防医学门诊部、健康教育所、血吸虫病防治所、
结核病防治所、除害灭病服务中心
重点专科
根据《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申报第二周期重点专科的通知 》规定,经各所科室申报,中心学术委员会审核,中心党委审批,现确认下列专业为中心重点专科,有效期为2010年至2014年。
传染病防治专科、卫生检验专科、病媒生物防制专科、职业病防治专科、健康教育专科、免疫预防专科、结核病防治专科,其中病媒
生物防治与卫生检验为市卫生局批准设立的2个市级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础资料完整规范
各专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周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及确保实现目标的措施,认真对照中心重点专科考核评分标准进行了自查打分,并按照统一格式撰写了周期工作总结,原始资料规范完整。
(二)、基本条件明显改善
中心利用各类项目资金以及市卫生局重点专科建设专项拨款投资近180万元新建和改建了微生物实验室和
物理化学实验室,使实验室结构更趋于合理、实用。完成了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PCR实验室)、寄生虫病室、
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的新建,HIV确认中心实验室在全省地市级疾控中心率先通过评审验收。完善了血清学实验室,肠道菌实验室,食源性
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消毒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
霉菌分离及鉴定实验室,职业卫生检测室,常见
化学毒物检测实验室,普通理化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最终达到14个专业功能实验室,完成了建设周期内的目标。利用项目资金和业务收入近400万元购置了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石墨炉原子吸收仪、流式细胞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微生物
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病毒载量仪、荧光PCR扩增仪等大型设备。卫生检验专科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病媒
生物防治专科的动物标本展厅已添置空调、除湿机等设备,已完成病媒生物监测室、饲养室(一马路工作区)的扩建装修工作,下一步将完善有关实验条件和器材,对动物标本室改造已形成初步的方案和预算,有关事宜正在招标洽谈中。
职业病防治专科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规范》建设的要求,通过购置、配备和项目投入,添置和更新了一大批现场检测、检验、体检等新型设备,基本实现了主要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种类齐全、性能良好,发挥了相应作用。
健康教育专科业务用房明显改善,投资10万元新扩建健康教育培训室和资料库、新建健康教育电脑培训室,建立了“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展板宣传长廊。办公面积超过500平方米,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现有工作电脑、数码
照相机、彩色打印机、摄像机、
多媒体投影仪、打印复印传真多功能机、非线摄录编系统、录放机、电视机等20多种设备器材,价值30多万元,办公基本实现自动化。
传染病防治与免疫预防2个专科共配备有
笔记本电脑5台,台式电脑11台,打印机8台,复印机1台,数码照相机2部,投影仪1台。
(三)、科研能力逐步提高
各重点专科充分发挥专科优势,积极申报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与疾控工作项目。3年来,6个重点专科共申报并获批了2项省卫生厅重点资助项目,2项省卫生厅指导项目,9项
宜昌市计划项目。1项课题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
二等奖,2项课题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
三等奖。主持或参与的共2项课题通过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的4项课题通过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传染病防治专科研究的科研课题《法定传染病变化趋势与预测模型研究》2007年获得
湖北省重大科研成果、宜昌市科研成果、宜昌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检验专科完成的“宜昌市食品化学污染物及食源性致病菌动态监测分析”项目于2008年获得
宜昌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免疫预防专科参与的《生产性黄磷中毒的发病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获省卫生厅重大科技成果证书。并获
宜昌市科技进步
三等奖。
传染病防治专科发挥人才优势,积极申报并获批准
湖北省卫生厅重点科研基金项目《宜昌市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及重点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已按计划实施完成。
人才培养
一、人才资源现状
(一)随着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的力度,加强对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主导和投入,中心积极加强和完善疾控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人才作用在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和赴川抗震救援中得到充分发挥,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
宜昌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等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获得集体荣誉86项。
五年来新进专业技术人员40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7人,本科30人,专科2人;高级职称人数比2005年增长5.25%;推荐确认省市管优秀专家、市高层次人才工程对象、市青年科技奖和局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1个;推荐使用科级干部9个。中心现有在编职工167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数82%,以3%/年的增长;博士1人,硕士14人,本科77人,专科47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总数的54%比2005年增长21.94%;高级职称人数占总数的25%;中级职称人数占总数的31%。35岁以下人员占总人数的46%比2005年增长5.28%。有国家、省特贴享受专家、省市管优秀专家、市高层次人才工程对象、市青年科技奖和局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4个;有硕士生导师、教授22人次;有省以上专科学会兼职20人,有5个省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二)建立了以培训教育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以竞争择优为主导的人才选拔机制、以才岗相适为主导的人才使用机制、以精神和物质激励为主导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尊重服务为主导的人才管理机制等。先后出台了《宜昌市疾控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五年(2006年-2010年)发展规划》、《中心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管理的实施办法》、《岗位设置实施办法》和《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等十五项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是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
三峡大学研究生培训基地和本科生教学基地,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
(三)坚持党管人才,加强人才的队伍建设,建设有7个重点专科,促使各项业务全面的发展。有全省卫生系统第一家“AAA”级档案室;国家认可实验室;建设有病毒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P2实验室、
艾滋病确诊实验室、流感实验室等五个重点实验室;取得职业病技术服务资质。提高疫情直报质量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及时遏制疾病传播,全市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和疫情爆发流行,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较好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经济发展。加强艾滋病、
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制,特别是对甲型H1N1流感和
手足口病的处置;积极实施免疫规划全覆盖,在多次考核评审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合作项目,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和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保持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五年来中心办班72个,职工参加进修学习480人次;科技成果立项16项、
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科技进步成果奖4项;在国家省发表论文336篇、专著3部。
(四)面对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新期待,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防制重大疾病流行蔓延的任务的不断加重。迫切需要在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责任,不断解决存在疾控措施和手段不够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吸引、培养、使用和管理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保障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数量;进一步的科学建立健全疾病防控机制。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用科学的理论、制度、方法丰富思想。坚持德才兼备,提高人才素质,把品德、知识、履职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积极创建学习型单位,教育引导人才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抓住人才的选拔、培养、吸引、使用环节,创造发现、锻炼、凝聚、用好和成就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机制,努力做到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围绕疾控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激发职工工作热情,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促使人才的知识得到充分利用,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成绩得到充分肯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为适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全民健康需求,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发展前列奠定人才基础。
(二)发展原则
1、坚持人才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尊重人才创新想法、支持人才创新举措、发挥人才创新才能、肯定人才创新成果,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吸引、使用,同时重视青年人才的发展。建设“高级人才为龙头,中级人才为骨干,初级人才为基础”的梯级模式,形成各专业领域有带头人的局面。
2、坚持人才优先资源配置的原则。增强人人追求贡献,个个竞相成才的观念,以人才资源开发为中心,形成多层次、较全面、系统化的格局,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机的结合。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社会需要。
联系地址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