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洋,1991-1996年在
延边大学医学院麻醉专业读学士。1999-2002年,在韩国국제신학대학원大学
宗教学读硕士。2004-2008年,在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人类学读博士。现主要从事民族生态、传统农业、农业
可持续发展研究。
1996-1999年,崔海洋在
延吉市四象医学研究所担任麻醉医师。2004年7月,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讲师。2005年11月,
贵州大学韩国研究所所长。2006年7月,贵州大学培材
韩语教育中心主任。2006年12月,
贵州省青年联合会委员。2007年11月,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2008年6月,贵州大学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委。2008年12月,
贵州省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委。2009年3月,
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韩国项目部主任。2009年11月贵州大学教授。2013年,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成立,崔海洋教授任院长。
论文
1、《来自韩国的农业生态警示》,《
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核心)。
2.《试论人地关系和谐社会的建构》,《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3.《文明过程和生态危机(译)》,《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4.《生态人类学理论架构论略》,《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5.《时代变迁中的族群认同》,《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6.《生态不均衡与共同体文化的危机(译)》,《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核心)。
7.《重新认识侗族传统生计的生态价值》,《思想战线》,2007年第6期(核心CSSCI,教育部十大名刊)。
8.《论“七百”“生苗”的历史地理含义》,《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论丛二》,2008年5月。
9.《发展生态农业中思想的转变-韩国与中国西南地区比较》,《
当代韩国》,2008年第6期(中国社科院韩国研究中心刊物)。
10.《浅谈侗族传统稻鱼鸭共生模式的抗风险功效》,《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36期(核心,CSSCD)。
11.《侗族传统糯稻种植生计的生态价值》,《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6期(核心,CSSCD)。
12.《侗族稻田与森林和谐共存模式的启示》,《生态经济》,2009年第2期(核心,CSSCI)。
13.《从混种、换种制度看侗族传统生计的化解自然风险功效》,《思想战线》,2009年第2期(核心CSSCI,教育部十大名刊)。
14.《“七百”“生苗”的历史地理范畴考》,《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6辑(2009年)(CSSCI)。
15.《从糯稻品种的多样并存看侗族传统文化的生态适应成效》载《学术探索》,2009年第4期(核心,CSSCI)。
16.《从侗族传统生计看现代农业内涵的不确定性》,《
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6期(核心,CSSCD)。
17.《论传统生计对外来技术的接纳与创新》,《
中国民族》,2009年第8期(核心)。
18.《发展生态农业中必须扬弃的几种观点》,《生态经济》,2009年第6期(核心,CSSCI)。
19.《试论侗族传统文化对森林生态的维护作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核心)。
20.《论朝鲜族农村空壳化的生态隐患——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现代社区变迁》,载《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第9期(核心,CSSCI)。
21.《浅谈黄岗侗族化解自然风险的生存智慧》,《
吉首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核心)。
22.《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Dong’s Rice Culture in Huanggang Based on The Coexistence of a Variety of Glutinous Rice》,《生态经济(英文版)》,2009年第4期(核心)。
23.《从地名承传看侗族公益事业文化激励机制》,《中国民族》,2009年第9期(核心)。
24.《浅谈侗族制度文化对传统生计的维护——以黄岗侗族的糯稻保种、育种、传种机制为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核心CSSCI,教育部名刊)。
著作
1.《环境、人类、亲和》 [韩]全京秀著 崔海洋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20万字)。
2.《双鱼的秘密》 [韩]金秉模著 崔海洋译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24万字)。
3.《人与稻田》 崔海洋著
昆明市: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30万字)。
课题
1.主持省社科规划课题“贵州喀斯特
文化研究”。(2006)经费6万。
2.主持省教育厅课题“规避
喀斯特生态脆弱环节的各民族知识技能和技术研究”。(2006)经费2万。
3.主持
福特基金会课题子课题“
侗族、
苗族农民关于
糯稻品种的传统农业知识体系的参与式调查发展和研究评估”。(2007)经费6万。
4.主持福特基金会课题项目子课题“
都柳江、
樟江上游地区各民族微生物利用方式相关的地方性知识研究”。(2007)经费2万。
5.主持校引进人才课题:“亲环境农业与传统文化的恢复与传承”。(2006)经费27万。
6.博士基金项目:“侗族传统生计的当代创新与转型方式研究”。(2009)经费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