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位于
贵州省贵阳市,是在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原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的基础上,根据贵州大学总体发展布局,于1998年8月组建而成。2002年9月学院再次重组。2006年5月,在原人文学院基础上,挂牌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2013年,应学科发展需要,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脱离人文学院独立建制。现人文学院下属中文系、新闻传播系、历史系、哲学系、人类学系4个系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大学语文教学部。学科专业涵盖文学、哲学、
历史学、法学四大学科门类,具有丰厚的研究基础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学院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
民族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覆盖二级学科8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
伦理学、
逻辑学、美学、
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国语言文学(覆盖二级学科8个:文艺学、
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新闻学),民族学(覆盖二级学科6个: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国史等共计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民族区域发展学),国家教学基地1个,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2个(哲学、
汉语言文学),
贵州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和重点学科2个。
2016年6月,经学校院系调整,分为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历史沿革
1942年国立贵州大学成立之初,就有了文理学院。文理学院下设的中国文学系和
历史学系,即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历史学专业的前身。抗战期间大量学校内迁,许多优秀知识分子来到贵州,著名作家、出版家
谢六逸,著名作家
蹇先艾等,先后被聘为文理学院的特约讲座。同时校长
张廷休教授因兼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秘书,利用职务上的有利条件,亲自到各地选聘教师,这些学者以他们的人品、学识,奠定了贵州大学人文学科厚实的基础。
1950年9月,文理学院分为文学院和理学院,
人文科学概论正式单独成院。但到了1953年院系调整后,
贵州大学停办。这种情形持续到1958年贵州大学重建。重建时的贵州大学
汉语言文学和
历史学两个专业师资力量较强,老中青结合非常合理。中文系的
王佩芬、李淑元、
朱厚锟、
张汝舟、皮焕昌、李伯华,历史系的姚公书、
张振佩等,在各自的教学和学术领域取得很高的造诣。而当时从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等处来的年轻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很快进入教学状态,并承继了老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古籍善本书页中流淌而出的书香,是那个年代
人文科学概论教师家里常有的气息。
1972年,
贵州大学哲学系成立。哲学系一向重视基础理论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课程比较充实。哲学系的不少学生在毕业后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许多知名院友就是在哲学系的学习生活中,奠定了人生方向,积累了潜在力量。
此后,贵州大学三大人文基础学科按照各自的特点稳定地发展着,人文学院学科建立奠定了厚实而沉稳的基础。
1998年,贵州大学组建人文学院。2002年,人文学院重建,并逐步形成规模。文、史、哲等传统学科承续着传统的学术精神与人文之韵,有了更多新的发展。该院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漫长的办学历史中始终保持了
贵州省高校优长学科的地位。该专业是贵州省进入全国文科排名百强的专业。与此同时,
新闻学作为应用学科也得到传统学科学术精神的滋养,力求面向社会,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兼具人文内涵的高层次人才。贵州是一个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都很突出的省份,依照
贵州大学作为地方性“211工程”大学的办学特点,人文学院力图在学科建设上走特色化发展、服务本土的道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学科----
民族学,则是传统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结合起来的一个纽带,使人文学院在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壁垒,整合全院资源建立特色学科方面找到了明确的定位。
传统厚重的人文气韵与面向当代社会的开放心态在人文学院的学科建构与
科学教育结合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传统治学精神的浸润、当代学科建设的理念,一点一滴地形成了人文学院的特色与优势。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专业现状
人文学院现有
汉语言文学、
历史学、哲学、
新闻学等4个本科专业和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哲学、中国史、
民族学,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民族学)。学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等4个学科门类,具有
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三级培养链条,此外,该院还承担着全校公共大学语文和部分人文素质课的教学工作,留学生汉语教学等工作。
教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该院具有省级精品课一门,校级重点课4门,
贵州省教学名师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学院现有贵州省人文社科基地和省级重点学科各1个。2007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多项,省(部)级课题21项,获奖14项,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校地合作、产学研与政学研结合有了初步成效。该院现有教职工151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30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8人,博士44人。师资队伍中学历层次提升较快,年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学缘结构、专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学院与美国、
法国、
德国、
韩国、
泰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拓展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上海师范大学等国内
高水平大学的相关学院的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若干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中国传统文化与
贵州省地域文化研究”基地是贵州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这个基地的研究人员致力于从事贵州地域学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在贵州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本科招生
培养目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比较坚实的语言文学基础和比较
广博的文化知识,有较高的阅读、鉴赏、评论和写作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文学、语言、文秘和行政管理、公共关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外语、体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美学、西方文论、形式逻辑、修辞学、自然科学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
新闻学、
秘书学、
公共关系学、电脑应用、贵州少数民族
文化研究、20世纪文学批评、鲁迅研究等课程。
就业方向:高等院校、中等学校、语言文学研究单位、报社、出版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等文化宣传部门以及党政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学科研、教学、宣传、文秘、编辑、记者、公关、管理等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新闻学专业文史类
培养目标:具有比较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比较
广博的文化知识,有较高的阅读、鉴赏、评论能力,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
新闻学理论和基本专业技术、技能的新闻工作者。
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外语、体育、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基础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新闻学概论、古代汉语、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广播学、新闻评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原著、
传播学、
广告学、报纸编辑学、电视新闻及技术、新闻摄影、
秘书学、美学原理、
经济学、微机应用、
推销理论、逻辑学、外国文学、法学概论、
公共关系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的编辑、采访、
摄影等
新闻业务工作及从事
新闻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公共关系部门中的专业工作及宣传文秘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哲学专业文史类
培养目标:哲学专业培养具有一定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素养,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基础知识及一门外国语,具有创新能力的哲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哲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
伦理学、
宗教学、
逻辑学、美学、心理学、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邓小平理论等43门。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级党政机关、群体团体、文教事业、新闻出版、工商企业从事办公、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培养目标:系统学习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比较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比较
广博的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专业工作和从事历史研究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及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专题史(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史、中外关系史等。
就业方向: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历史研究单位、文化馆、博物馆、报社、出版社、杂志社、宣传部门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历史研究、教学、宣传、文秘、编辑、记者、公安、党政管理工作。
学科体系
屯堡学
屯堡文化作为一个具有原生形态的移民文化现象,其内涵极为丰富,研究价值极高。中国社科院
万明等专家认为,将屯堡文化作为一种专门性的文化加以研究,价值和意义甚至还远在徽学之上。特别是屯堡文化中心区处于喀斯特地形典型地段,该地段又恰好处全省旅游黄金区位,因此将其作为一个综合学科予以规划,不仅可象徽学那样出一大批研究成果,而且有利于喀斯特地区的文化开发和旅游业的推动。
屯堡学研究乃是是综合性研究,需要分门别类逐项展开。粗略区分,约有以下八类:A哲学宗教;B历史变迁;C方言源流系属;D民俗与生活礼仪;E文化(地域);F经济(地貌经济、历史经济);G旅游文化;H典籍及口碑文献资料搜集整理。
阳明学
(黔中王学)阳明学是八十年代以来贵州较为活跃的一个学科,已召开了近十次全国或国际学术研究,出版了《王阳明与贵州》、《王阳明与贵州文化》、《王学之思》、《王学之路》、《王阳明与近世中国》、《王阳明在黔诗文辑注》、《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孙应文集》(点校)等一批专著。美国学者
杜维明、北京学者
方尔加、
杭州市学者钱训等认为,贵州阳明学研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全国唯一可与
浙江省并列的两大王学研究重镇,有必要作为一个重要学术发展方向或学科善加规划。
贵州阳明学研究目前有两个方向:一是关于
王守仁本人哲学思想的研究;二是
贵州省王阳明地域学派的研究。前者由于研究范围的拓宽,儒学发展源流特别是阳明后学的分化情况,也开始纳入了学者的研究视域,并出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儒商》等专著;后者则主要研究王阳明在黔期间的事迹和影响,以及黔中王门的思想传承与地域特点,实际也可看成地域儒学史的研究。以地域研究的方法揭示
儒家思想的传播方式,以及大、小传统的相互函化,价值与意义极为重大,也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值得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科研投入力量,组建以该校为中心的学科研究队伍。必要时还可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创办大型学术刊物——《
阳明学刊》。
③少数民族社区(个案)研究
贵州省少数民族研究一直是热点学科。本研究方向着重寻找有代表性的社区作个案研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内容上有所创新,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少数民族社区的调查研究需要运用
文化人类学、
社会学、
语文学、诠释学、
宗教学等多种学科相互配合的方法才能开展,因此,与屯堡学一样,需要较多的跨学科专家共同发挥优势,作多方面的既有分科又有综合的专门研究。研究成果最好以大型丛书的方式结集,以显示共同的
范式理念和整体研究水平。
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乃是一地方性的综合性
人文科学概论研究大题目,其形态为多种学科聚合的学科群。贵州地域学的研究,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已肇始。“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贵州边陲文化研究会”、“
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等机构以及《苗族调查报告》、《贵州苗夷社会研究》等即是当时的成果,新中国以后,为配合民族识别工作和加快少数苗族的社会制度变革,产生了一大批相应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文化热”的兴起,
贵州省地域文化的研究日益受世人重视,研究面之广,程度之深,成果之多,已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贵州地域学研究涉及面甚广,现阶段拟重点发展屯堡学;阳明学(黔中王学);少数民族社区
文化研究;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四个研究方向。
贵州大学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即有学者参与贵州地域史和区域文化的研究。八十年代后更出了一批成果。范围涉及
历史学、哲学、
民族学、
社会学、
宗教学、语言学、文学等各个方面。现贵州大学
人文科学概论已基本建立了同省内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有学术互动和资源共享的学术网络结构。并力争在五年内建立“贵州文化与社会”人文学科基地,形成一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准的研究队伍。以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域性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形成的成果辐射全国,乃至世界,创造地方学派。
清水江文书是
中原地区贵州清水江流域
苗族和
侗族林农们创造和传承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文献遗产,忠实地记录了当地土著民族在历史上对中国混农林业和人工营林业的重大贡献,也是世界林业法制的一个历史典范,被中外学者赞誉为“世界记忆”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之一。
贵州大学历史系牵头申报2011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标志着清水江文书研究与清水江学建立。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2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8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4人;
贵州省中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管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和省级教学名师2人,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
纳日碧力戈)。该院已为国家培养人文社会科学专门人才10000余人,他们中有的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并有多人担任省部级、地厅级等领导职务,更多的人活跃在贵州省乃至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的不同领域,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贵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具体情况:
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籍贯、信仰、毕业年月、最高学历、职称
张闻玉、男、
汉族、1941年2月、
巴中市、1962年、
贵州大学中文系本科、天文历法教授
李朝龙、男、汉族、1940年、贵州正安、1965年、贵州大学中文系本科、美学、文艺理论教授
袁本良、男、汉族、1946年12月、四川江津、中共党员、1970年8月、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
汉语言文学教授
梅桐生、男、汉族、1947年9月、贵州贵阳、中共党员、1965年9月、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中国古代文学教授
王晓卫、男、
汉族、1952年9月、重庆开县、
中国农工民主党、1968年12月、
贵州大学中文系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教授
张新民、男、汉族、1950年3月贵州贵阳、致公党、1968年1月、
河南大学历史学硕士、历史学教授
陶渝苏、女、汉族、1956年10月、
重庆市、中共党员、1974年3月、贵州大学哲学系本科、外国哲学、
伦理学教授
杨、军、男、汉族、1955年5月、贵州遵义、无党派、1972年12月、贵州大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汉语教授
张顺发、男、
汉族、1950年2月、湖南零凌、无党派、1969年3月、
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汉语言文学教授
龚妮丽、女、汉族、1951年1月、贵州贵阳、
九三学社、1992年、
列日大学研究生、美学、文艺学教授
张相筑、女、汉族、1952年8月、
河南省、中共党员、1968年12月、贵州大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汉语言文学教授
陈向秦、女、汉族、1953年8月、
鄠邑区、中共党员、1970年1月、贵州大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汉语言文学教授
邹铃声、男、
汉族、1956年9月、
湖南省、无党派、1974年9月、中文系本科、中文教授
张业强、男、汉族、1958年5月、山东济南、中共党员、1985年7月、
贵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汉语言文学教授
庄、勇、男、汉族、1965年6月、四川蓬溪、中共党员、1986年7月、
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哲学、
社会学教授
李效文、男、汉族、1967年8月、安徽州、中共党员、1990年9月、本科、文艺编辑、副教授
杨、兰、女、汉族、1964年2月、
雷山县、中共党员、1985年7月、贵州大学中文系本科、
汉语言文学副教授
谭德兴、男、
苗族、1968年3月、湖南麻阳、中共党员、1987年7月、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中国古代文学教授
黎、平、男、
汉族、1970年2月、
黄梅县、中共党员、1993年7月、
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现代汉语副教授
黄、海、女、汉族、1971年7月、贵州安顺、无党派、1993年7月、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唐宋文学副教授
张、清、男、
布依族、1965年1月、贵州贵阳、中共党员、1986年7月、南京大学
历史学博士、历史学副教授
黄富源、男、汉族、1949年1月、
贵州省兴义、无党派、1964年10月、
贵州大学历史学本科、历史学研究馆员/教授
范朝康、男、
汉族、1967年1月、贵州湄潭、无党派、1988年7月、贵州大学汉语史硕士、汉语史副教授
陈昌茂、男、布依、1965年4月、贵州长顺、无党派、1986年7月、历史系本科、中文副教授
林、芊、男、汉族、1959年5月、四川安县、无党派、2001年3月、历史系本科、
历史学教授
陈国文、男、汉族、1963年11月、贵州遵义、中共党员、1985年7月、历史学硕士、历史学副教授
许为勤、女、汉族、1967年11月、广东番禺、中共党员、1989年6月、中山大学
哲学博士、哲学教授
肖立斌、男、
汉族、1972年8月、
贵州省遵义、中共党员、1993年7月、哲学博士、哲学教授
王良范、男、汉族、1955年1月、
安丘市、无党派、1973年12月、
贵州大学中文系本科、
伦理学教授
朱、霖、男、汉族、1958年10月、贵州、无党派、1975年8月、哲学本科、哲学副教授
唐莉萍、女、汉族、1965年2月、四川逢溪、中共党员、1990年7月、人类学博士、
民族学副教授
张连顺、男、汉族、1962年7月、
桦甸市、无党派、1984年7月、中山大学
哲学博士、哲学、
逻辑学教授
宋立道、男、
汉族、1949年7月、湖北、中共党员、196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博士、主审、教研
崔海洋、男、
朝鲜、1972年7月、
吉林省、
中国民主同盟、2005年1月、
韩国国际
神学及
宗教学硕士、历史副教授、教研
石、坚、女、
布依族、1970年10月、贵州、1993年7月、
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中文副教授
刘、锋、男、
苗族、1963年9月、
贵州省、中共党员、1985年6月、
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民族学教授、博导
曹端波、男、
汉族、1974年9月、
湖南省、1997年6月、云南大学博士、民族学副教授
龚晓康、男、汉族、1972年10月、
四川省、中共党员、1994年6月、
四川大学宗教学博士、哲学教授
罗同兵、男、汉族、1970年6月、四川、2002年6月、四川大学
宗教学博士、哲学教授
吴、畏、女、汉族、1967年6月、四川、中共党员、1988年6月、
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中文副教授
龙宇晓、男、
侗族、1965年5月、
贵州省、1990年6月、
加拿大约克大学哲学博士、人类学教授(内聘)教研
杨志强、男、
苗族、1962年6月、贵州、1983年7月、日本
东京大学大学院博士、人类学教授(内聘)教研
殷、志、男、
汉族、1959年6月、
江苏省、1978年10月、
贵州大学历史系本科、
新闻学教师、主任编辑
伍新明、男、汉族、1957年6月、
湖南省、1975年12月、贵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新闻学教授
胡继琼、女、汉族、1954年10月、
四川省、
九三学社、1974年9月、西南师范大学本科、中文副教授
陆伟霖、男、汉族、1953年5月、
广东省、中共党员、1972年12月、贵州大学历史系本科、图书情报学副研馆员
洪、雁、女、汉族、中共党员、贵州大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现代文学教授
张、晓、女、
苗族、贵州、中共党员、西南
民族学院本科、民族学教授
杨军昌、男、
侗族、1963年、贵州
石阡县、
兰州大学博士、民族学教授
刘振宁、男、
汉族、四川、九三学社、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授
吴早生、男、汉族、1971年、
旌德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现代汉语教授
张、柯、男、汉族、1977年、
西平县、
南京大学博士、外国哲学副教授
梅其君、男、汉族、1972年、湖南汉寿、
东北大学博士、科技哲学、人类学教授
罗文、男、
布依族、1974年、
西南大学博士、美学、中国哲学教授
王、进、男、汉族、1974年、贵州、
武汉大学博士、美学副教授
林、早、女、
汉族、1979年、贵州、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美学副教授
陈艳波、男、仡佬族、1982年、贵州遵义、武汉大学博士、马哲、科技哲学副教授
聂萌、女、汉族1983年、贵州毕节、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美学副教授
邓国宏、男、汉族、1984年、
黄梅县、武汉大学
哲学博士、中国哲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