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腔的形成与元代海盐澉浦人
杨梓有关。他在
贯云石的影响下,对南北歌调进行加工,形成了新的唱腔。这种新腔在
海盐州内迅速传播,被称为“海盐腔”。
海盐腔在明朝嘉靖、
隆庆年间广泛流传于
嘉兴市、
湖州市、
温州市、南京、
台州市、
苏州市、松江等地,远及
宜黄县、北京等地。它对弋阳腔、昆山腔的演变产生了影响。随着昆山腔的兴起,
海盐腔逐渐衰落,至
清代康熙在海盐本地已失传。
海盐腔虽然在历史上一度失传,但在现代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现有曲牌的挖掘和整理,人们在抚州市
广昌县的“盱河戏”中发现了海盐腔的一些音乐元素。此外,海盐腔也在抚州汤显祖艺术实验剧团的演出中有所体现。
海盐腔的音乐为曲牌联套体结构,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演唱时,以鼓、板及铜器等
打击乐器为伴奏,不用管弦。清唱时,仅用拍板或以手击节伴之。海盐腔的腔调清柔、委婉,受到官僚、士大夫的喜爱。
海盐腔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海盐县成立了海盐腔艺术馆,致力于对该声腔的研究和推广。2000年,海盐县举办了首届海盐腔学术研讨会,促进了海盐腔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