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多·阿雷佐
中世纪作曲家
阿雷佐的圭多(Guido of Arezzo,约991-1050年),也称圭多·达莱佐(Guido d'Arezzo)或圭多·莫纳科(Guido Monaco),11世纪意大利本笃会硕士中世纪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之一。圭多的名字在中世纪音乐教育史上是一个传奇,他发展了一套通过线条和空间精确表示音高的方法(即四线谱),并传播了一种依靠音节ut、re、mi、fa、sol、la的唱名体系,对后世的乐理以及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学者称“直到今天我们仍生活在圭多时代”。他的《辩及微芒》(Micrologus)是中世纪最早的关于音乐实践的综合论述,也是中世纪被复制第二多的音乐指导书,仅次于波爱修斯(Boethius,480-524年)的论著《论音乐的基本原理》(De Institutione Musica)。
人物经历
圭多早年曾在科迪戈罗的彭波萨修道院求学,1025年因修道院僧侣反对他的音乐革新而离开彭波萨。后受阿雷佐主教泰达尔德之聘任大教堂学校教师,并受托写出了《辨及微芒:音乐理论剖析》(Micrologus de Disciplina Artis Musicae)一书。
音乐贡献
四线谱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将线加至四根,发明了四线谱,为五线谱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还确立了六声音阶的唱名法,并设计了手掌图,标记不同音名帮助记忆。论述音阶和教会调式体系,采用了八度概念,放弃古希腊四音列的理论。扩展了前人用横线表示音高的原理,确立了用红、黄、绿、黑不同颜色标记的四线记谱法。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的,但是他的改良足以让Smit von Waesberghe评价:“我们至今还处在圭多时代。”
圭多手
圭多在四线谱的基础上,创立了六声音阶,给每个音一个唱名。六声音阶主要是为学唱圣咏而设计的,音阶的结构和唱名如下: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ut re mi fa sol la
从G、C、F开始分别构成三种六声音阶,其中F六声音阶必须将B降低半音。不同高度的六声音阶都采用相同的六个唱名,实际上这就是首调唱名法的由来。此外,圭多用一个手掌的所有手指关节代表二十个音,以帮助僧侣们记忆音阶和唱名(从音符G到e1的唱名),这种方式叫“圭多手”,它适用于六声音阶。
参考资料
..2024-01-0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音乐贡献
四线谱
圭多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