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乌·曼利厄斯·塞维林·波爱修(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约公元480年—公元524年),东罗马帝国哲学家,曾任执政官。波爱修认为“种”与“属”是头脑在感觉的基础上加工的结果,共相存在于事物之中,而它本身却是非物质性的;解释了
基督教神学中“三位一体”和神的存在等教义。
人物生平
波爱修(或译波伊提乌)出身于
古罗马贵族名门望族阿尼契(Anicii) 。祖父当过地方行政长官。父亲曼柳斯(Manlius Boethius)曾任古罗马执政官。博伊西斯年轻丧父,受到罗马显贵西马丘斯(Symmachus)的保护和资助。翻译过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后来娶西马丘斯的女儿鲁斯蒂恰娜(Rusticiana)为妻。有关博伊西斯的生平文献很少,根据史料推断,他本人早年可能在亚历山大学习,也可能去过
雅典,受到正统的
希腊文化教育,有渊博的学识。约在公元510年任
东哥特王国(Ostrogothic)执政官,逐渐成为狄奥多里克大王的宠臣。约于520年当上首席执政官,掌管
罗马元老院的部分事务。他的两个儿子不久也当上了执政官。
据可靠史料记载,他在公元522年遭监禁。当时出身罗马贵族的政治家阿尔比纳斯(Albinus,?—约公元524年)被指控与拜占庭皇帝勾结,犯有背叛国王罪。博伊西斯依照罗马传统,为他在元老院做辩护演说,被国王指控为谋反罪,在帕维亚被捕入狱,囚于附近一城堡中。两年后与阿尔比纳斯等人一起被处决。在被囚禁的期间里,波伊提乌写下了名著《
哲学的安慰》。公元524年被处死于帕维亚附近。
主要贡献
哲学方面
波爱修主要以政治家和哲学家留名青史。在政治上他有过辉煌时期,死后被认为是殉道者。在哲学上他最早将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工具论》(Organon)中的《
范畴篇》(Categories)和《解释篇》(De interpretatione)等著作译为拉丁文传到西欧,还对其中一些著作做了注释,并声称要翻译并注释所有能找到的亚里士多德和
柏拉图(Plato)两人的著作。他将哲学分为思辨哲学和实践哲学两部分:思辨哲学包括
自然哲学、数学和
神学;实践哲学包括
伦理学、
政治学和
经济学。他提出的“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成为
经院哲学唯名论与实在论争论的焦点。其代表作有在狱中写就的5卷本《
哲学的安慰》(De Consolatione Philosophiae,公元523—524年)和对
希腊学者
波菲利(Porphyry,约公元234—约305年)的哲学著作《导论》(Isagoge)所作的注释(约公元507年)。这些论著充分反映了他的宗教思想与道德哲学观点,被译为多种文字广泛流传。他的哲学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到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过渡,在
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数学方面
波爱修的数学著作主要有《
算术入门》二卷(De institutione arithmetica)和《几何学》(Geometria),写作年代不详。现存有流传于中世纪的一些版本,例如在
巴塞尔市(Basel)出版的博伊西斯《全集》(Opera Omnia,1493)。《算术入门》包括算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乘法表,比例,素数与
合数等方面的知识等,基本取材于
希腊数学家
尼科马霍斯[(Nicomachus of Gerase)的同类著作《算术入门》(Introductionis Arithmeticae),但删掉了许多在当时较新颖的命题和证明,其目的是为教会学校学习算术知识提供一个初级手册。《几何学》主要取材于
欧几里得(Euclid)《
几何原本》前几卷的内容,同样删掉了许多必要的证明(他认为这不是其原著),成为一本非常浅显易读的几何课本。由于博伊西斯被教会认为是殉道者,因此这两本书在
中世纪被定为教会学校的经典教本,流传近千年。这种情形反映出中世纪数学相对于
希腊数学繁荣时的萧条。希腊文化通过罗马人传到中世纪的很少,其中大部分体现在博伊西斯的著述中。
罗马算盘
波爱修除传播希腊数学外,也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主要是在《几何学》中记载了一种罗马算盘的构造及其用法。这种算盘不同于已出土的罗马算盘实物,它不用卵石小珠球一类的东西做
算盘子,而是用一种类似于锥体的小圆台(apices)当算子。它的顶部分别标有1—9的数码字,以表示各自代表的值。使用时放入算盘的不同档中,表示该档应有的算子数目。博伊西斯书中算子上描绘的数字引起数学史家的兴趣,因为它们的形状与后来出现于西阿拉伯的
印度数码非常相像。人们推测,在公元2世纪左右,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就直接或间接地从印度获得了印度数码,后来将其传入西阿拉伯。
由于博伊西斯的手稿已散失,现在见到的原著都是后人重新刊刻的,因此不能确定这些数码的形状是否是他本人采用过的。但他的著作对印度—阿拉伯数码的传播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
10进位制的数系
此外,博伊西斯还在书中阐述了计算所依据的10进位制的数系。
该数系中的数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1—9这9个数,称之为“手指数”(digiti,意思是用手指可以表示的数),
第二类数指10的
倍数,如10,20,700,850等,称为“关节数”(articuli,指手指关节可以表示的数),
第三类数是由前两类数构成的
自然数,如23,857等,称为“联合数”(numeri compositi)。
这是古罗马记数法的一种改良形式,由简单罗列个别数码符号向位值制记数法迈进了一步。博伊西斯除给出数字的形状描述外,还给出了数字的乘除法则。由于他的著作在
中世纪广泛流传,以致于后人曾错误地认为他们使用的10进位值制数码(
印度—阿拉伯数码的早期形式)及其算法是博伊西斯的发明。G。赖施(Reisch)在1503年出版的《哲学珍宝》(Margarita philosophica)一书中给出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位算盘家和一位算法家在进行计算的情形。其中使用算子计数板的人作为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化身,而另一位使用印度—阿拉伯数码进行笔算的人则是博伊西斯的化身。他们被认为是其使用工具的发明者。这幅插图后来出现在许多数学史专著中。
作品
波爱修在他的著作中较早地使用了大量拉丁文数学词汇,例如加、减、乘、线、面、三角形、角、分、秒、素数、比例、
相等、数……使古希腊的学术用语得以保存。他给出几个物体每次取两个的组合数法。
多边形等问题做了阐述。
波爱修在《
算术入门》的引论中提出一个计划,说要为算术、音乐、几何、天文四门学科各写一本手册。他认为这些都是数学的学科,称之为“四道”(quadrivium,四条道路)。在
中世纪的大学里,这四门学科被列为高级学科,统一用博伊西斯确立的名称“四道”表示。除《算术入门》和《几何学》外,他还写了一本《音乐入门》(De institutione musica),用数学语言表述音乐的一些基本原理及术语。他以数关系为标准划分出三种音乐:
宇宙的音乐、人类自然音乐和某些乐器的音乐,并指出最后一种音乐才是我们唯一能听到的音乐,但只是音乐的一种。这为解答音乐是什么和将音乐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提供了参考。博伊西斯是否写过一本
天文学手册是有疑问的,目前还没有发现保存下来的文献,可能他的计划没能全部实现。
逻辑学方面
波爱修在
逻辑学上也有建树,他创造了大量拉丁文逻辑术语,确定了属加种差的定义和发生定义,并试用了一些逻辑符号。他发展了
命题逻辑,将假言命题分为简单的和复合的,提出了10个假言三段式(A则B,A,所以,B;A则B,非B,所以,非A,等等)。其逻辑著作对
中世纪教士的训练起了支配作用。
作为
古罗马学者,他的
神学论著亦有一定影响,是中世纪
经院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除讨论了“三位一体”涉及的教义学说外,还对“自然”的各种含义做了详细论述,其《哲学的安慰》集中表达了他以认识神为获得至善境界,以哲学沉思为
莫大安慰的思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