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级智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中国超级智库,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成立于2009年3月20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国际性经济研究、交流和咨询服务机构,是集中经济研究领域高端人才并广泛联系各方面经济研究力量的综合性社团组织。
中国超级智库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该智库整合了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的国际合作中心和对外开放咨询中心两大智库,而且囊括了中国政、商、学界一大批在任和退休的部长级官员,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国际知名的中国经济学家,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商、学界“大腕”。
成立背景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或进入海啸,不明朗的形势和前景使国家宏观决策面临严峻挑战。而国内现有的高层决策咨询体系,则似乎难以有效地帮助决策层应对眼下的复杂局面。
与国外主流智库通过民间层面提升国家影响力的特殊作用相比,中国缺少权威智库这一全新渠道来扩大国际话语权。而成立中国超级智库意在通过民间资金创办智库,加强与国外高级智库的对等交流,向国际主流社会传达中国声音,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成立过程
这个新智库是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成立的,整合了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的国际合作中心和对外开放咨询中心两大智库,温总理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仅靠经验,靠少数人的智慧是很难作出正确决策的,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因此成立了该智库。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迅速组建的国经中心刚一亮相便引起广泛关注。这所超级智库不但在筹备过程中获得了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还由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团队囊括中国政、商、学界一大批在任和退休的部长级官员,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国际知名的中国经济学家。
此外,在国经中心精英云集的理事会中,也不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商、学界“大腕”。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利丰主席冯国经,分别出任执行副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前特首董建华更应邀担任顾问,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为常务理事。
由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领衔的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号称“中国第一智库”,其北方论坛永久会址已确定落户山东省牟平区滨海地带,具体就是养马岛。会场预计2011年内将开工,2013年建成后将承办首届中国智库“北方论坛”,与中国海南的“博论坛”形成南北呼应之势,以此为引爆点,拉动我国高端会展业发展,形成影响全球的经济论坛,与达沃斯经济论坛相互竞争。
人员组成
理事长曾培炎,原国务院副 总理。
执行副理事长8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经济学家厉以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魏礼群。
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副理事长10人:香港国际商会主席冯国经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中央外事办原主任刘华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徐荣凯、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
秘书长魏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原副部长。
常务理事中包括中钢股份董事长黄天文中海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李绍德、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总裁王会生等大型央企负责人。
目标和任务
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商、学界“大腕”在内的国经中心目标是把新智库办成民间智库,融汇高层、权威资源,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研究,为公共政策提供智力支撑,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咨询服务。
新智库将致力于国际经济专题研究,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智库的对等交流,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力争使中国成为亚洲重要的政策话语中心。
智库特点
国经中心较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等资深机构机构相比,成立时间短、力量少。但优势是拥有一大批层次高、有威望、人脉广、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一个成功的智库,经验、人脉是第一位的。
国经中心理事长是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理事会成员有现任部长,如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和张国宝等;有国开行董事长陈元、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长戴相龙等;有来自地方、部委、核心研究部门的资深人士,如中央政研室原主任滕文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国研室原主任魏礼群、中央外事办原主任刘华秋、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等,秘书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别看有个“原”字,他们都曾长期在重要位置工作,谙熟宏观政策,知道用户需求,在重大经济问题研究上能继续作出贡献;还有像北大教授厉以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等专家,能领衔组织一些重点课题。
社科院、国研中心等机构,有的长于经济理论研究,有的长于国内经济研究,而国经中心更注重国际经济,并结合国内经济走向展开对策性研究,把握火候报送中央高层,用曾培炎理事长的话讲,是发挥“临门一脚”的作用。在运作上是开放式,既坚持研究的原创性,又不断吸收其他中外研究机构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比如中心成立以来已有20个课题在网上公开招标。将于6月下旬启动的“经济每月谈”,请年轻人主讲,向全社会开放。
智库机制
新智库要用新机制。
资金来源:我国研究机构多设在党政机关内部或由国家财政供养,国外则是由民间资金赞助。国外同类机构的运作经验值得借鉴,在美国,单是约翰·洛克菲勒一家每年就支持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7000多万美元。国经中心创立时,财政拨了500万元开办费,以后就不管了。所以我们成立了基金董事会,负责筹资,已吸纳20多家央企,国内企业现在有热情也有能力扶持民间智库。将来还要吸收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加盟,确保基金来源多元化,使研究成果不受任何赞助方的影响,也不会为哪家企业说话,而且我们的成员跨部门、跨区域。总的目标是筹资规模达到5亿元,全部市场化运作,不用国家一分钱,这有利于保持中心研究的独立性。
人员分类管理,库内人员一般有三类:
一、在编坐班,是核心层,通过网上招聘,门槛很高,但报名很踊跃,这也说明国经中心的吸引力;
二、坐班不在编,包括已退的省部长、司局长,以及高级研究员;
三、不坐班不在编,主要是社会研究力量,中心请他们完成相关课题,付一定报酬。
研究交流机制:近3个月来,国经中心在经济研究、咨询交流、国际合作、信息服务方面开了个好头,运行顺畅,看不出哪里“松散”,大家干劲很足。每周就某个当前经济热点开一次学术讨论会。除了直递中央的《要情》,我们还编印《研究报告》、《信息反映》、《智库言论》等专刊。现已送上去十几份研究报告,如绿色复苏、扩大出口渠道等课题成果都引起中央重视。
全球智库峰会是国经中心成立后首次大型对外活动,议题由理事会一致商讨拍板。目的是汇集全球知名智库,群策群力,深入探究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恢复世界增长之道。这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新智库的一次机会。
国外智库经验
全球智库约6000家,其中近1800家在美国,而“旋转门”机制,是美国智库的一大特色。
所谓“旋转门”,即智库成员的身份在政要与研究者之间变换,有人甚至“旋转”两三次,使政府保持活力,使智库成为给政府培植、储备人才的地方。正因如此,发达国家智库的社会能量相当大,游刃于政界、商界和学界,对政府决策、公共舆论有直接影响力。在美国,每逢重大政策的决断,一般是智库先提建议,然后是媒体讨论、国会听证,最后政府采纳,智库的参与度、公信力都很高。
智库在对外交往中也有特殊作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就有多位担任过驻外大使,积累了深厚人脉,在世界舞台往往左右逢源。智库的声音有时更具说服力,而中国多年来缺少政府之外的智库与国际智库沟通,急需建立这一全新的公关渠道,塑造中国软实力,掌握国际话语权。
初试锋芒
国经中心将于7月初举办首次全球智库峰会,这将是中国这所“超级智库”的正式亮相。
把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智库,为中国的智库建设作出有益探索。当前,应对危机不仅需要政府通力合作,也需要各国智库的头脑风暴。正如本次全球智库峰会的主题:“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这是智库理应承载的责任。
面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中国可谓是“优等生”,经济回暖迹象明显,加上保持30年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使得“中国模式”备受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注。不少发展中国家希望借鉴中国发展经验,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
国经中心正酝酿通过有偿咨询服务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智力,推介“中国模式”,传播中国发展经验,扩大中国软实力。“我们可以组织一批有经验的政府专家和官员,按照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帮助制定各类发展规划,大到国家发展战略,小到开发区规划,可以向外推介中国经验,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成立背景
成立过程
人员组成
目标和任务
智库特点
智库机制
国外智库经验
初试锋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