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是
美国作家
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940年。
该小说讲述的是以聋哑人辛格为核心和四个小人物之间的故事,这四个人物分别是咖啡店老板比夫,小姑娘米克,黑人医生考普兰德和工人运动积极分子杰克,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可是却不被身边的人所明白与理解。该小说主旨凸显了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内容简介
生活在美国南方小镇上的四位小人物比夫、米克、考普兰德、杰克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与目标,可他们一次次在与身边人沟通的尝试中遭遇了失败,处在无人理解的孤独境地中。每个人都害怕孤独,都不愿意每天生活在孤独与寂寞中。
比夫经营着一家咖啡馆,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观察咖啡馆里坐着的形形色色的顾客。比夫与妻子艾莉斯之间的婚姻生活并不和谐,他们很少说话。米克是一个具有男性气质的小女孩,她喜爱音乐、绘画,想要走出小镇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是她的梦想不被家人所支持,父母只认为那是异想天开。
考普兰德是一名黑人医生,他始终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把拯救整个黑人种族作为自己的庄严使命。为了理想,他牺牲了家庭,他的妻子和孩子都离他而去。杰克是一个积极组织工人运动的人,有着自己的政治见解,他对工作上遇到的失败感到失望,对整个社会制度也感到无奈。他的内心渴望着能出现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
在小镇上的很多人看来,辛格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慷慨地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他饶有兴趣地听着他们喋喋不休的发言,所以每个人都把他当做知己和心灵的依托。小镇上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一些人更把他视为上帝的化身。
辛格总是礼貌地注视着对方,微笑着倾听着人们的秘密与渴望,比夫、米克、考普兰德、杰克都认为辛格理解了他们的话,认同他们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实际上,讽刺的是辛格根本没有听懂过他们的话。辛格只是需要他们来排遣自己的孤独。相同地,比夫他们也不能真正读懂辛格,辛格的孤独是深重的,是隐蔽的。
童年的经历让辛格渴望爱与归属。辛格与安东尼帕罗斯在小镇上共同生活了十年。对安东尼帕罗斯的深沉的爱是他生命的支柱。安东尼帕罗斯在一场大病后,变得暴躁,晚上已经不再满足于安静地待在家里。他出门时,辛格紧紧地跟着他,他们走进一个饭馆,在桌边坐下,安东尼帕罗斯偷偷地把
方糖或一些银器装进口袋。辛格总是为他付账。
安东尼帕罗斯最后被送到了异地的精神病院,辛格的生活里从此只有对他们美好过去的回忆,和对假期短暂相聚的期待。没有了他的陪伴,辛格搬到了新的住处,与比夫、米克、考普兰德、杰克相处,借以消磨无聊的时光。当他第三次去看他的伙伴,却得到了他的死讯。这时的辛格陷入了绝望之中,导致了他开枪自杀。
创作背景
卡森·麦卡勒斯出生在
佐治亚州,属于
美国所谓的“南方”地区。结束了战乱的美国南方仍旧与
北方地区有着很大的差距,在经历了工业化改革后,美国
南方地区也同样没有避免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美国人民的生活,尤其是那些社会底层和边缘群体的生活就更加贫穷、艰难,再加上这些南方地区长期被所谓正统的美国社会边缘化,他们远离处于东北部的国家政治经济中心,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个社会人群对整个
欧洲具有了天然的距离感,甚至有的人认为美国的首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就是天堂,而南方地区的人民则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也正是
美国的经济慢慢走向复苏阶段,对于
太平洋战争,虽然体现出了不去干涉的立场和态度,但是,随着战争范围的不断蔓延,美国人已经感受到了这场战争对本国安全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于是美国政府开始找寻应对的办法,并且积极备战。
1937年,
卡森·麦卡勒斯在20岁的时候,随丈夫来到了美国
北卡罗来纳州,他们在一个名叫
夏洛特的小镇举行了婚礼并且在此安家落户,在小镇上与常人一样生活的同时,麦卡勒斯在工作之余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创作。《心是孤独的猎手》经过三年之久的创作,于1940年正式发表。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思想主题
该小说通过讲述一群孤独的人之间的故事来凸显出一个麦卡勒斯式的主题:“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故事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他们却并未因为这相似的孤独而相连,最后辛格的死让这种可能性彻底消失掉。或许作者正是要用这种尖锐的结局暗示人们,人终究是孤独的,就如同人终归是要死的一样。
艺术特色
悲剧因素
小说中充满了悲剧元素,这些元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彼此铺垫,互相影响。比如威利在为一个黑人女孩打架被捕入狱时,作为姐姐的鲍蒂亚一直为他担心,即使在派对当天也因威利的缺席而感到不安,事实证明她的不安并不是多余的,两个月后他们得知威利和监狱的另外两个孩子被扔进冰窟三天三夜,最后他的双脚被锯掉了。杰克工作的游乐场里发生了暴乱,黑人们和白人们集体斗殴。在此之前一个黑人女孩和一个白人女孩因一张门票发生争执,杰克发现一具黑人尸体,这些都是对流血事件的预警。在
约翰·辛格去看安东尼帕罗斯的时候,无人知道安东尼帕罗斯的消息给辛格造成了巨大恐慌。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此处的悬念并不是空设的。辛格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面。在得知安东尼帕罗斯死讯后,一向优雅的辛格做出了许多诡异的举动:因为小事怒气冲冲,偷走了酒店的东西,在水果里尝到了腐败的气味,这些都是对他饮弹自尽的铺垫。悲剧因素的第二个特点是经常伴随美好的事物出现。温馨浪漫的场景就像药丸上包裹的糖衣并没有带来纯粹的幸福,而是将悲伤反衬得更加凄凉,甚至是绝望。艾莉斯死后,一瓶“弗罗里达”花露水让比夫记起了和艾莉斯的幸福生活,用起了艾莉斯的洗发水。“他嘲笑过的艾莉斯的某些怪念头现在变成他自己的了。”无论他以何种方式缅怀,人去楼空,一切都只是枉然。辛格与安东尼帕罗斯曾有一个好朋友,卡尔,三个人相处很融洽。已患有精神病的安东尼帕罗斯以为卡尔偷喝了他们所有的杜松子酒而对他大发脾气,把卡尔吓走,之后他们一个朋友都没有了。还有小说里的贝贝·威尔森总是穿着粉色的裙子,走路姿势矜持优雅,像一个可爱的小仙女,走到哪里都引得围观。直到巴伯尔用枪打中了她的头部,那一枪虽不致命,却给贝贝带来了不可愈合的创伤。从此她性格大变,与之前小天使的形象判若两人。
悲剧因素的巧妙运用是卡森写作的一贯风格。既渲染了悲伤气氛又使情节层层递进,为悲壮的结局做着精心而自然的铺垫。每一条线索都是隐藏的,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发现。
意象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有一些极具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破解这些意象的内涵对把握小说的整体脉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卡森对事物有着独一无二的见解,普通的事物在她眼中也可能是神圣的代名词,具有难以理解的神秘色彩。
“红色”共出现33次,是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颜色词语。“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在西方传统文化里是罪恶血腥与危险的象征,在
泰国等地甚至是禁忌的颜色。如果女子穿着红色的衣服或鞋子会被视为不贞洁。从
美国著名作家
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
红字》中便可看出红色在西方传统文化里的贬斥意义。但同时,红色也是火的颜色,玫瑰的颜色,代表激情与兴奋。卡森对红色情有独钟,在她的世界里,衣服、自行车、粉笔、帽子、泥巴……只要是有颜色的东西都可以是红色的。对红色的偏爱,不仅是她离经叛道的性格使然,更是对解放人性压抑的欲望的呼唤。
除了红色,手在小说中也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辛格一直很注意保护他的手。“过去他细心地护理他们。冬天他抹上油防治裂,他随时磨掉角质层,齐着手指头平指甲。他喜欢洗手和护理它们。现在他只是一天用刷子粗粗地刷两次,重新把手插回到口袋里。”辛格是聋哑人,从不开口说话,所以手就成了他表达感情的唯一方式。他与安东尼帕罗斯在一起总是不停地“说话”,认为安东尼帕罗斯是唯一能理解他的人,而安东尼帕罗斯却不以为然,只专注于美食和酒。自从与他的伙伴分别后,辛格与其他人交谈都是通过纸条,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倾听,很少说话。将手放在口袋里就是他选择沉默的方式。一想到或梦到安东尼帕罗斯,他的手就会不受控制,“说”出他所有的心事。这种写作手法与《小镇畸人》中的《手》有异曲同工之妙。卡森曾深受
舍伍德·安德森作品的影响,辛格的形象就是最好的证明。辛格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手对他的折磨正是他与欲望的斗争。安东尼帕罗斯的死讯宣告了欲望破灭的同行,也给辛格判了死刑,这场斗争没有赢家。
作品影响
《心是孤独的猎手》居
美国“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第17位。
作品评价
《
纽约时报》评:一本非凡的书……
卡森·麦卡勒斯以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和把握写就.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