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至上有四层踏道通往分布造像的石岩,造像被清末民初建造的保护性建筑遮盖,该建筑系双重檐、巴壁式,面阔五间25米;进深一间10米,穿斗式木结构,青瓦屋面,四角微翘。
据石刻题记和有关文献记载,千佛岩
造像开于
唐龙朔三年(663年),终于
开元七年(720年),前后历时57年。共造像54龛3000余身,题记6幅,碑2通,分布在崖高10米,宽53米的白砂岩石正面和左侧。正面共有28龛,多为盛唐刻造;左侧共有26龛为初唐刻造,由于在90年代以前没有采取过保护措施,致使大多风化。
龛窟的主要形制有单层方形龛、外方内圆龛、双重方形龛、方形龛、拱形龛等;雕刻手法有深
浮雕、浅浮雕、线刻,部分龛窟的力士还出现镂空的雕刻手法。
千佛岩摩崖造像共有题记6幅:1、“阿弥陀佛,
唐朝龙朔三季,岁次癸亥元月辛亥朔建;
麟德二季,岁次乙丑二月庚辰朔新观音(以下字剥落)”;2、“大唐乾封元年四月八日广纳县马明府为夫人□氏敬造”;3、“大唐神龙元年□□□……”;4、“父母及儿亡夫□愿平安发心造观音菩萨□□龛
□身并得就□□”;5、“维
开元七年六月一日,弟子
王珣发心敬造释迦牟尼佛一身,大世智菩萨、观世音菩萨各一身。诸佛证明,愿一切众生长宁授福,志□供养”;6、“河中府西北门外住人雷信夫妇等重妆此。发心功德一堂,乞寿年永固者千秋。时以
绍兴八年戊午五月八日庆祝”。
碑刻2通,已全部风化剥落,无法辩识。
千佛岩造像中最大龛窟宽3.7米,高3.3米,深2.2米,最小宽0.15米,高0.20米,深0.05米。
造像大如真人,小如手指,规模宏大,装饰华丽,雕艺精细,栩栩如生。既有初唐时期的简朴,又有盛唐时期的风韵,是研究
唐朝服饰、美术、彩绘、雕刻、建筑等的珍贵实物资料。特别是高3.7米的七级
浮雕佛塔龛和4佛并坐龛,前为仿
大慈恩寺塔,其人字形斗拱并重迭使用,除西安大雁塔门楣石上的线刻外,是仅有的例证,后者则违反三佛、五佛并座之常规,十分罕见。
1962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文革”中遭到破坏,后被取消。虽
千佛岩造像现保存完好的有三龛,大部分完好的20余龛。该处造像,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存价值,是祖国珍贵
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