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鲍村,位于
浙江省嵊州市北部,面积1.3平方公里,三面群山环抱,一面临水,风景如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基本实现了“农村经济工业化、村庄建设城市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生态环境园林化”,被
绍兴市命名为“奔小康示范村”。
村情简介
西鲍村位于浙江省州市
仙岩镇境内,距市区12公里。村庄三面环山,村口与
104国道相连,交通便捷,自然环境优雅。2002年,全村有275户、745人,除经营农田、山林外,办有造纸厂等工业企业10家,人均收入7500元。1995年被命名为
嵊州市市级“五星级小康村”,被绍兴市命名为“奔小康示范村”。
20世纪80年代中期,编制村庄建设规划。1988年起,拆除规划区内旧房20户、38间,统一安排建设新房。新房为依山势统一朝向、统一间距、统一标准、统一面积、统一高度的3层楼房,整齐有序。至1999年,新建住宅169户、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同时新建长1000米、宽5至10米砼路,道旁进行绿化,栽种行道树。1992年,新建百兴小学,占地1206平方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教室明亮舒适,为花园式校园。村口建有门洞式西鲍村村标。
西鲍村位于
嵊州市北部,距市区约5公里。村落三面环山,青山怀抱,前依
剡溪,风景秀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上三高速公路、
104国道横穿村前,交通便捷。全村共278户,734人,其中党员55人。村域面积1.3平方公里,有水田208亩,旱地50亩,茶园120亩,山林1500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2005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3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基本实现了“农村经济工业化、村庄建设城市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生态环境园林化”。
村庄建设
人多地少是西鲍村的特征,90年代初,随着企业用地和私人建房的急剧增加,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用地矛盾更为突出。为妥善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村党支部从本村实际出发,着眼长远,开展了以拆旧建新为主要内容的宅基地整治工作,有效地盘活了土地存量,创造了西鲍特色,此举受到了国家土管局的充分肯定和表扬。用地矛盾的解决为在村庄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在以后的村庄建设中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和把握四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以规划为灵魂。规划是村庄建设的灵魂,在开展拆旧建新之初,西鲍村就委托市土管局及时编制了村庄规划。规划编制既立足实际,又着眼长远;既体现高起点、高标准,又体现经济实惠,节约土地;既根据现实,又适当超前,留有发展空间。实践证明,西鲍村今天村庄建设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的具体实施有定力,不含糊,咬定青山不放松。二是以拆旧为基础。鉴于西鲍村土地资源严重匮乏这样的特定条件,西鲍村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开展拆旧建新,立足于盘活土地存量,集约利用土地,并通过拆旧建新大力改善村容村貌。三是以特色为方向。村庄建设必须充分利用村庄山水自然条件和村落文化,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西鲍村正是利用了独特的自然条件,把四周的青山、穿村的山涧等自然景观融入村庄建设之中,创建了一流的生态人居环境。四是以机制为保障。村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是一个村容村貌改造的过程,更是一次村民观念更新的过程,必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西鲍村通过民主决策统一思想,通过民主管理形成合力,通过民主监督营造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村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到2002年底止全村已累计拆除老房15000平方米,开发旧村零星边角土地5000平方米,基本使新建的150户民宅不占用耕地。2003年,该村进一步加大旧村改造力度,连片拆迁老房18000平方米。
为提高村庄建设的品位,近几年来,西鲍村投资30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以“五化”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村道路进行了硬化和亮化;对村主干道路和公共场所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对全村环境进行了洁化。此外还建成了自来水厂和占地10000平方米的农民乐园。2005年实施重点了四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一是村公共服务中心。总投资180万元,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中心广场2000平方米,内设一厅七室三中心,一厅即百姓议事厅,七室分别是村务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医疗
计划生育室、治保调解室、科普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综合会议室,三中心指农民培训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中心。村公共服务中心委托省工业设计院设计,独具特色,受到了村民群众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肯定,准备在全省推广。二是环村公路路基工程。投资24万元,完成了1500米环村公路路基改造。三是农居样板房。投资380万元,实施了一期工程,建成24套欧式农居样板房,并完善了排污管道、道路硬化、花坛绿化、路灯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期工程已动工,30套样板房年底前将完成
地基工程。四是基础设施配套。投资11万元,硬化村主要道路2200平方米;投资22万元,对90户老房进行了外墙粉刷保新;投资2万元,购置了农民休闲公园内的健身器材。
经过近几年的科学规划与建设,全村基本形成了路成网、楼成行、绿成荫、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的格局,一个民宅整齐有序、道路平直宽敞、环境幽雅舒适、设施配套整齐的现代化小康新农村已初具雏形。
经济建设
历史上的西鲍村是一个十分贫困落后的山区村,世代受穷的西鲍人“穷则思变”,80年代初,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劈山30亩,创办了全村首家工业企业——
嵊州市造纸厂,并在当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西鲍村从此踏上了富民强村之路。从那时起,村党支部更加坚定了工业强村的发展战略,借
改革开放之春风,全力扶持企业发展,不断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力度,通过技术改造来扩大企业规模,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使企业迅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特别是近几年来,绍兴造纸厂投资1898万元新增2400万吨高档包装纸箱板生产线、白云涂布纸厂总投资978万元新增年产3万吨B级牛皮箱板纸生产线、
嵊州市纸箱包装材料厂总投资3848万元的高档包装纸箱(盒)生产线等重点技改投入项目的实施,大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村综合经济实力,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的
绍兴市造纸厂已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
Inc.,成为绍兴市的龙头企业。在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村个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浙江威力锻压机床厂、仙岩纺织服装有限公司、西鲍水暖管厂等一大批规模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纸业、机械、丝织、橡塑胶制品等多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尤其是浙江威力锻压机床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已成为
嵊州市机械行业的龙头之一。目前,全村共有工业企业12家,实现工业产值2亿多元,创利税1500万元,安排就业岗位12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哺育了一产和三产的稳步发展,从而使西鲍村由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发展成为一个工农并举、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村。现全村8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别墅式的新楼房,并添置了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100%,西鲍村正逐步向全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组织建设
多年来,村党支部始终致力于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理顺村二委关系,健全村级运行机制,并以创建“五强”支部为载体,强化党支部核心。同时实施“先锋工程”,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能力、依法治村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双带致富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民主治村,坚持民主决策,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涉及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兴办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承包经营方案等重大事项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代表会议一般每半年年召开一次,如遇有重大事项,则随时召开。代表会议决定的重大事项,及时向村民公布。坚持民主管理,推进村民自治。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并编印成册,发放到户,加强村民的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进村民自治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坚持民主监督,实行“两务”公开,推行“民主听证会”制度。在实行“两务公开”时,做到全面公开,毫不保留,年初确定的目标、措施、实事工程、资金收支情况全部上墙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从2000年开始推行了“民主听证会”制度,每年召开二次,村三委会向群众通报工作,村民对村里的重大事项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提问和质询,村干部要当场答复和解释,会后对一些重大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研究落实,并在一个月内向村民予以反馈。通过民主治村的有效落实,我村多年来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上访,形成了合力兴经济的良好氛围。
社会事业
村党支部始终把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把实现最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教育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入手,着力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国策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举行“奔小康、创文明”竞赛活动。充分利用村广播、黑板报、宣传窗等宣传阵地作用,及时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强化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关注村民的精神世界,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充分利用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农民培训中心,切实加强对农民和企业职工的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创业能力。充分利用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等场地和电视机、卡拉OK、球桌、棋桌、篮球场等设施,并组建了村篮球队、乒乓球队、
越剧演唱队、
民俗音乐演奏队等,开展各类比赛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营造健康向上、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共事业和村民福利事业,投资130万元建成了全市一流的小学,并由村集体负担全部学费,还实行考取大学奖学金制度。全村从1975年开始,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报销比例达50%。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每人每月50元的养老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退休金制度,同时加强社会保险事业,参保面达到100%。
工作目标
工业集聚区:规划启动南弄工业集聚区二期工程,建成60亩标准厂房,在安置
104国道拓宽改道拆迁企业的同时,吸引其他企业落户。
农居样板房:全面完成农居样板房建设二期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启动三期工程,建成欧式农居样板房20套,从而全面完成旧村改造,实现全村户户住新房的目标。
环村公路:计划投资100万元,全面完成环村公路硬化,为下一步整合山村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休闲业奠定基础。
蓄水水库:计划投资50万元,在村西建造村自来水蓄水水库,集中解决全村饮用水短缺危机。
别墅区建设:按照村庄规划,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实行市场化操作,建设村西别墅区。
亮化绿化项目:计划投资25万元,实施全村主要道路亮化改造工程,全面落实新建农居房四旁绿化、美化。
婚嫁习俗
一大早迎亲的车队已经在门外等候(一般迎亲的车队车辆数目为单数且有一辆装扮漂亮的花车,只等打扮帅气的新郎及随行人员上车,就可以直奔新娘家而去了。出发时间一般在6,7点左右,就是一大早了,出发前须放爆竹一响,一是图个吉利,二有告知公众的意思(迎亲队伍已出发)。到新娘家村口放爆竹一响,意为(迎亲队伍已到),这时,新娘的亲戚朋友就会大门紧闭,二门不开,等着要份子。车队到新娘家门口再放爆竹一响,便开始想办法开门了,说笑话的,叫丈母娘开门的,给份子的,乱作一团,一会儿大门开了,但是新娘的房门还没有开,还得去给份子,说好话。打打闹闹的叫开门的好不热闹。另一边新娘家里准备的简单的早饭已经开始了,迎亲的人吃几个
小菜,喝几口小酒,就等着开了门新娘上花车。通常新娘是被新郎抱上车的,当然也有走着上车的,有的地方可能有新娘从出门到进门脚不着地的说法。到这里,新娘已经接到,只剩下回家进门了,车队回到新郎家门口,就开始热闹了,爆竹声大作,门口看热闹的人围的到处都是,新娘一般不会轻易下车,要份子,而且可能还是大份子500块,1000块的那种。这时新郎的朋友们,早已准备好,有堵着大门不让进的,有嬉皮笑脸等着脱新郎鞋子的,还有等着撒礼花的。新娘在下车后,门口会生一个小火堆,新娘要从上面跳过去(过火),寓意为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现在的女孩子都很聪明,等火小了,甚至没火了,才往过跳,更有甚者,新郎直接就抱着过去了。直到新娘坐到新房的床上,OK,迎亲结束。
招待宾朋
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娘家的亲朋好友都要到新郎家来吃酒席,所以,迎亲完后,一会儿就要去接亲家了,一般新郎肯定是要去的。小轿车也换成了大巴,通常新娘的陪嫁品里比较贵重的或者不好拿的都会提前拿到新郎家里(比如洗衣机等等),等到结婚那天都是空纸箱子,在
关中基本上结婚的家具都是新郎家买,而电器都是新娘家买。您肯定很好奇,空纸箱拿着有什么用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习俗了,关中八怪中有一怪是手帕头上带,长久以来,老祖先留下了耍手帕的习俗,就是接娘家人的车来了后,都会有嫁妆(包括空纸箱子),大家都会去抢,然后等中午吃酒席前,娘家人就会用手帕来赎回。其间,不乏能说之人,可以在喜庆之余,一饱耳福。这个不太好说只能到现场去感受气氛。开饭前新娘子会换装,并且会上厕所(其实就是去转一下),回来的时候一般都会经过一道门,这时,新郎的弟弟(不是亲弟弟也可以,其他朋友也可以)就会拿一把筷子撒在地上,让新娘捡,这叫勤快,捡完筷子要翻盘子,在一个大盘子里扣着3个碗,一个里面是馒头(寓意:一辈子不缺吃),一个里面是肉(寓意:一辈子能吃上好的),一个里面是钱(寓意:一辈子不缺钱花),一些捣蛋的就在碗底抹点儿油,用手肯定是翻不起来,太滑了,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女孩子都有卡子,用卡子挑一下就翻起来了,然后就是吃饭,敬酒。送客。
获得荣誉
西鲍村曾荣获国家级交通安全村、国家级生态示范村、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先进党支部、省级示范村委会、
绍兴市奔小康示范村、绍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绍兴市卫生村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