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墓
湖南长沙市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曾国藩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办事处桐溪寺后伏龙山上,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曾国藩与夫人欧阳氏合葬于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国藩墓朝西南,面对家乡湘乡荷叶塘富厚堂方向;墓冢为三合土拌砾石混合封堆,上铺砌花岗石,呈半圆形,底径5米,今残高2米,地以花岗石墙围护;墓后立碑三通,汉白玉石碑心,主碑高3米,宽2米,刻楷书碑文“皇清太傅大学士曾国藩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副碑为龙纹浮雕;墓前有拜台和墓坪,拜台约50平方米,经26级台阶下接一大墓坪约200平方米;墓坪上东西两侧各立石阙一个,分别刻有“曾太傅墓东阙”和“曾太傅墓西阙”字样;墓冢左侧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接墓庐槽门、牌坊与御碑亭,通道两旁有石马、石狮石虎及石翁仲各一对;距曾国藩墓约60米处立有“太傅大学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系大学士李鸿章撰、翰林黄自元书,大抵叙述曾国藩生平功绩;墓地正前有古银杏罗汉松各两株。至民国时期,曾国藩墓尚有周姓守墓人看护,保存得很好,但1949年后,经两次破坏,地面建筑多非原貌,连墓穴都差点被炸平,而盗贼亦多次光顾,直到1989年冬天墓地还遭到了盗墓贼盗挖,甚至将棺木烧出了一个小洞,幸亏被当地村民及时发现,重新封死。
曾国藩墓历史上曾遭到破坏,墓冢、墓碑、拜台、神道、石像生以及御碑亭、墓庐屋均遭受过损毁,绝大部分石构件被用于兴修水利设施或修建农舍。1993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墓由原望城区文物局管理,2008年区划调整,改为岳麓区文物管理所管理,现由湘江公司管理;2013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曾国藩墓位于湖南岳麓区坪塘街道桐溪村伏龙山,为晚清湘军首领、两江总督——曾国藩之墓。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公历1872年3月20日)曾国藩归道山于两江总督任上。是日午后,他与长子曾纪泽散步于署西花圃,突发脚麻,被扶掖回书房,已不能言,端坐三刻然而逝。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后灵柩运抵长沙市,当年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改葬于善化县平塘伏龙山之阳,即今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桐溪村伏龙山南,与是年仙逝的欧阳夫人合葬。
主要景点
墓葬
墓葬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曾墓墓冢原系三合泥拌碎石 糯米混浇而成,墓围直径约5米,花岗石围,高2米。茔地砌花岗石罗围,并立碑三通,汉白玉石碑心,主碑高3米,刻楷书碑文“皇清太傅大学士曾国藩/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附碑均为龙纹浮雕。墓前有拜台和墓坪,拜台约50平方米,经26级台阶下接一大墓坪约200平方米,墓坪上东西两侧各立石阙一个,分别刻有“曾太傅墓东阙”和“曾太傅墓西阙”。左侧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接墓庐槽门与御碑亭,通道两旁有石马、石狮、石虎及翁仲各一对。距曾国藩墓约60米处立有“太傅大学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系大学士李鸿章撰、翰林黄自元书,大抵叙述曾国藩生平功绩。
墓前风景
墓地正前有古银杏、罗汉松各两株,郁茂盛。墓地附近之桐溪寺古称兴国寺,为唐朝振朗禅师创建。该寺掩映于绿树丛中,建筑宏伟,楼阁玲珑,三道大门,宽敞明亮,为唐代名刹。不久,寺毁,至宋复建,名曰伏龙庵。寺周有八景:盘龙松、集贤桥、象王岭、谈经石、狮子峰、桂花井、金盆岭、万寿亭。至明末,寺又毁。清代,经天岩应适禅师募缘重建,改名桐溪寺,因山后桐林茂密、寺前流水潺潺、山清水秀、环境幽雅而得名。鼎盛时期,桐溪寺有房100余间,香火缭绕。民国以后,寺庙日渐凋零。
保护措施
墓地曾于20世纪50-60年代遭到损坏,1980年代遭到盗掘,御碑亭、墓庐被毁坏,麻石构件被当地农民移作他用。1992年望城区文物管理所在当地成立了曾国藩墓保护小组,1993年曾国藩墓先后被列入 望城县文物保护单位和长沙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园自1998年开始开始规划修复,第一期修复工程从2000年初开始于2002年完工。2013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园距坪塘街道中心区约4公里,距离长沙城区潇湘大道、绕城高速、岳麓大道三干线主匝道约为2公里。
曾国藩墓园景区建设二期工程中神道、牌坊的文物修复已经启动,墓庐、御碑亭等项目的修复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据望城区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2-3年建设,曾国藩墓园景区将初具规模。市政协副主席李克俭、谭世延等参加活动。
曾国藩墓位于岳麓区坪塘街道桐溪村伏龙山,其墓冢系三合泥拌砾石糯米混浇而成,墓围直径约5米,花岗石围。其墓有三道墓碑。墓前有拜台、墓坪,拜台约50平方米,经26级台阶下接一大墓坪约200平方米,墓坪上东西两侧各立石阙一个,分别刻“曾太傅墓东阙”、“曾太傅墓西阙”。左侧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接墓庐槽门与御碑亭,通道两旁有石马、石狮、石虎及石翁仲各一对。距墓冢约60米处立有“太傅大学士毅勇侯曾国藩神道碑”,叙述了曾国藩生平功绩。墓地正前有参天银杏、罗汉松各两株。
曾国藩墓曾经在上世纪50、70、80年代遭盗墓者三次破坏。墓地原有的各 一对石马、石狮、石虎及石翁仲已经四处散落,有的已被破坏。墓地周围的麻石不是被附近村民用作他途就是被随意丢弃。就连墓庐四周护栏上的铁链也被人偷走。在附近一居民家中,还保留有一只形状像海龟一样的赑屃(按照古习,各种石碑下的石座就雕成之状)。在赑屃的两侧,还保存有已经断成两截的曾墓神道碑。而曾墓附近曾经香火缭绕的桐溪寺已经荡然无存。此处将成旅游景区。1996年,曾国藩墓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沙市、望城县文物部门围绕曾国藩墓的修复,多次组织专家到实地调研,并制订了曾国藩墓整体保护规划。根据规划,将建设曾国藩墓园景区,景区由曾国藩墓园与湘军文化休闲园组成。前者以文物保护为主,包括修复神道(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牌坊、墓庐、桂花井、御碑亭(恢复御碑),800米长麻石路以及“曾国藩与湘军阵列馆”。后者重点体现湘军文化特色,包括骑马、射箭、摔跤、拳击、武术、布阵、营帐等休闲方式。据悉,墓园景区建设将分为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修缮曾国藩墓本体。日前已经完成,墓碑、墓围、墓冢、散水、平台、拜台、围护栏等文物全部修复。古树得到了很好的维护。第二阶段主要是修复曾国藩墓神道(石象等)、牌坊、墓庐(神道碑)、御碑亭(御碑)及麻石路等附属文物为主体。预计用2年至3年时间完成,使曾国藩墓园景区初具规模。第三阶段重点修建曾国藩与湘军阵列馆,客观展现曾国藩生平与湘军政治集团的史料,曾国藩在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历史作用。
人物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地理位置
曾国藩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城西南15公里处岳麓区,长沙市是湖南省辖地级市,别称星城,是湖南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参考资料
娄底读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娄底市委员会.2024-03-18
曾国藩墓前的遐想.人民网.2013-10-09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主要景点
保护措施
人物介绍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