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应人,男,1912出生,河北威县人,原名霍如棠,笔名霍非、徐文、亚克(Jak)。主要译著有:《沙鸥的大卫》、《贫与富》、《路上的呼声》、《舍格洛沃车站》、《古老的故事合著有《现代中文
世界语词典》。1971年去世。
1932年,因参加抗日游行被捕,在狱中受到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的影响,开始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1933年经营救出狱后考入上海
大夏大学,参加中国普罗世界语者联盟,致力于世界语和拉丁化新文字的推广,曾被推举为上海世界语者协会理事。1934年受中国普罗世界语者联盟的委托到
北平市成立分盟。从1936年开始致力于苏联文学的研究和翻译。抗战时期,在武汉、
重庆市曾参加郭沫若领导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抗战胜利后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和苏联驻华大使馆任翻译,并编辑《新闻类编》。1949年以后在
西北师范大学任教,曾任系主任。1951年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时当选为理事。主要译著有:《沙鸥的大卫》、《贫与富》、《路上的呼声》、《舍格洛沃车站》、《古老的故事》、《乡村的婚礼》和诗歌《祖国》,曾编辑《世界语分类词典》、《世界名歌选》和《中国抗战歌曲选》(世界语文版),合著有《现代中文世界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