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十八台镇常住人口为6559人,行政区域面积为448.8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51年3月,划为
龙胜各族自治县二区,下辖16乡,区公所驻地十八台。
1958年10月,设卫星公社,驻地十八台。
1962年3月,分设八苏木、梅力盖图、十八台3公社。
1983年3月,公社改乡。
2001年8月,撤销马盖图乡,一部分并入十八台,并改设十八台镇。
2006年4月,梅力盖图、八苏木2乡划归十八台镇。
“十八台”系
蒙古语,意为“泥沼”。清光绪七年(1881年),几户
蒙古族牧民迁此放牧,因有泥滩,故名。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十八台镇下辖24个行政村:十八台、哈力盖图、巴音、下营子、厂汉梁、双此老、忽力进图、大湾子、东营子、哈丰景、朝鲁、榆树沟、八苏木、黄旗滩、金城洼、小水沟、脑包洼、九苏木、泉脑子、白脑包、五犊亥、印山湾、梅力盖图、财神梁,下设22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十八台镇下辖24个行政村:
十八台村、哈力盖图村、巴音沟村、下营子村、厂汉梁村、双此老村、忽力进图村、大湾子村、东营子村、哈凤景村、
朝鲁村、榆树沟村、八苏木村、黄旗滩村、金城洼村、印山湾村、小水沟村、脑包洼村、九苏木村、泉脑子村、
梅力盖图村、财神梁村、白脑包村、五犊亥村,镇人民政府驻十八台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十八台镇地处
卓资县东部,东与
察哈尔右翼前旗三岔口乡毗邻,南与丰镇市
三义泉镇交界,西与
卓资山镇接壤,北、东北与
巴音锡勒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44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镇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少部分平川,
平均海拔1700米。主要山脉包括财神梁山、铁炮山、二龙山、油篓山等。
人口
2011年末,十八台镇总人口42335人。另有流动人口26530人。总人口中,男性21994人,占52%;女性20341人,占48%;14岁以下6767人,占16%;15—64岁23302人,占55%;65岁以上12266人,占29%。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41901人,占99%;有蒙古、回、满等少数民族434人,占1%。2011年,人口出生率5.01‰,人口死亡率6.05‰,人口自然增长率-1.0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4.5人。
2017年末,十八台镇常住人口为15890人。
截至2018年末,十八台镇户籍人口有37746人。
2020年,十八台镇常住人口为655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十八台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112元。
2018年,十八台镇有工业企业5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农业
2011年,十八台镇有耕地面积10.1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0.5万亩,林地面积10.2万亩。粮食作物以
莜麦、
玉蜀黍属、马铃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1821吨,其中莜麦785吨,玉米2365吨,马铃薯5911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240亩,产量481吨。畜牧业以饲养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
奶牛饲养量540头;
肉羊饲养量1.2万只;家禽饲养量2万羽。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十八台镇有小学3所,在校生150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十八台镇有文化活动站20个,图书室3个,藏书3000册;文化站从业人员3人,年放映电影50场次,观众人员达3万人次。学校体育场地3处,1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十八台镇有乡镇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点24个。专业卫生人员41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1万人,参合率85%。
社会保障
2011年,十八台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26户,人数4148人,支出587.4万元,比上年增长14%,月人均118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0人,支出19.3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47人,支出7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农村医疗救助4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565人次,共支出31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济400人次,支出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6.5万元,比上年增长8%。自然灾害受灾人口7300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1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救灾支出27.9万元,比上年增长30%。
交通
十八台镇有110国道经过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