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陶智,男,1963年12月31日出生,毕业于英国Strathclyde大学热流体力学系博士后,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中国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学院院士。
1980年7月,陶智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并于4年后考取教委公派留学研究生。1985年9月,前往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机械工程系就读热流体力学专业,并取得博士学位。1992年陶智公派留学回国后承担起搭建旋转换热实验台任务,其建立的旋转换热试验台改变了工程设计上不得不采用静态数据的状态,填补了当时中国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开创了国内“旋转换热”研究方向。2000年1月,陶智担任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一职。2013年5月29日,出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2014年至2018年,连续入选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19年11月,参加“两院”发展规划推进会,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领导共商两院发展。2023年,担任中国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陶智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于2006年获得该项奖项的一等奖。2010年,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获得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7年,凭借开创的航空发动机高温旋转部件冷却技术,陶智及其其团队荣获当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1年,获得中国航空学会科技技术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陶智1963年12月31日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市。1980年7月至1984年9月,陶智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并考取教委公派留学研究生。1984年9月至1985年9月,前往上海第二外国语学院进行英语培训。1985年9月至1992年10月,陶智在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机械工程系就读热流体力学专业,并取得博士后学位。
工作经历
1992年
1992年,陶智在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毕业后回到中国参加工作,当时每个月只有290元工资的陶智,拿着回国科研启动费5万元和签下的首笔科研经费50万,开始了搭建旋转换热实验台的艰苦历程。最后,其建立的旋转换热试验台改变了工程设计上不得不采用静态数据的状态,填补了当时中国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开创了国内“旋转换热”研究方向。通过大量深入地研究,揭示了“高温、高压、高转速”条件下的涡轮叶片的冷却机理,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创新成果。
1997年至2019年
1997年,陶智在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副主任一职,于2000至今(2023年11月22日)担任主任。1999年,陶智出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副院长,并于2003年转为该校院长。2010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任校长助理、航空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出任副主任,随后,担任《航空动力学报》主编。2012年,出任《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主编。2013年5月29日,出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2014年至2018年,连续入选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19年11月,参加“两院”发展规划推进会,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领导共商两院发展。
2000年
1月,陶智担任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一职;4月23日,陶智出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和航空发动机国际学院协同研究平台建设方案评审会议,该会议分析了中航集团发动机在关键技术、研制流程、管理体系和行业人才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协同研究平台的建设思路,明确了协同研究平台实现“两个服务、一个根本”的功能定位,最后从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系统建设等方面具体介绍了平台建设的方案规划,陶智、王华明等人就建设方案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经过与会专家讨论后,会议形成了评审意见,一致认为“两院”协同研究平台的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思路总体可行。平台进一步聚焦有限目标,服务于协同研究工作的同时强化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研发体系的衔接与协调。会后“两院”将进一步细化软、硬件建设方案,加速协同研究平台建设工作;
4月24日,陶智担任由航空发动机相关学科领域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两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5月20日,参加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和航空发动机国际学院“4+1+1”核心目标任务推进会,此次推进会是“两院”围绕核心目标任务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一次再动员、再激励,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全院教职工也进一步明确目标和自身定位。陶智在会议上表示,希望“两院”全体教职工切实转变核心观念,打造有组织科研的全新模式。重点加强队伍建设,不断为“4+1+1”核心目标任务注入新鲜血液。
6月12日,陶智出席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和航空发动机国际学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会议;7月4日,北航-中国航发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和航空发动机国际学院为贯彻学校精准引才的指导方针,推进落实“两院”2020年重点工作,召开了第八届唯实论坛-航空发动机分论坛,陶智参加了论坛;8月22日,出席北航-中国航发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和航空发动机国际学院召开的当年年度暑期工作会,会议以“聚焦4+1+1任务,完善五大创新机制,探索四条新路”为主题,总结“两院”2020年工作要点实施进展,分析问题,研讨对策,明确任务,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务实推进“两院”建设;10月11日,担任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我校联合主办,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共同组织承办的2020年中国科技峰会系列活动青年科学家沙龙第二十五期-动力工程领域科技经济融合与成果转化主题沙龙的领衔和点评嘉宾。
2021年
4月8日,陶智担任航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组组长,负责研究解决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重大问题,以及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10月29日,出席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航空发动机自主适航规章的制定策略和技术路径研究”和“中航集团发动机自主适航规章的顶层架构和瓶颈技术簇特征研究”项目结题评审会,会议上,专家、学者同时围绕国家适航规章编制战略,适航审定规范及流程、国际先进适航规章经验、未来工作重点等结合专业技术层面经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11月28日,陶智参加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吴大观菁英班“启航新思想,矢志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梦”主题班会,陶智在此次班会上表示,围绕历史背景和决议文本带领大家回顾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并结合中航集团发动机研制发展历程,对吴大观菁英班学子提出殷切希望。
2022年
1月18日,陶智出席并主持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和航空发动机国际学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心会议中心召开的第二次理事会会议;同年,航发院为进一步提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组,陶智担任组长一职;3月17日,担任“两院”传热与燃烧领域首席(CPI)。
8月24日,陶智出席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共同组建的“压缩系统联合设计团队”签约仪式暨启动会,陶智在会议上表示,与动力所成立联合设计团队是双方联合成立的第四支联合设计团队,这一合作模式获得了双方的认可,有助于促进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具体实践,期望双方未来的合作更加紧密,并持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
2023年
9月16日,陶智参加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的基于氢能的混合航空动力关键理论及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并在会议上表示,希望本次研讨会搭建氢能航空动力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梳理和凝练氢能航空动力领域的技术发展路径和重点研究方向,促进基础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助力航空技术的变革型进步,为中国“双碳”目标实现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同年,担任中国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研方向
陶智主要科研方向是航空发动机流动与换热理论、高效冷却方法和技术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航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等。授权发明专利44项,撰写专著4部。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论文与著作
截止至2023年11月23日,来源
人才培养
培养经历
陶智作为大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他密切联系师生,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做好学生的“大先生”。他积极参加班团活动,深入课堂定期听课,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情况,通过每周课题组例会、每学期与每位学生至少谈话一次等形式,及时发现学生科研、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科研工作的同时,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地传承航空报国的情怀。
培养理念
2024年3月7日,陶智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创新高等教育育人模式 提升自主培养科技人才水平》的发言。陶智认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离不开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对于创新育人模式和提升人才水平,他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鼓励探索基础学科长周期贯通培养模式。二,试点探索项目制学科交叉培养模式。三,建立进阶式科学教育融合培养体系。
学术讲座
2024年4月28日,陶智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的“院士有约”活动中,作了题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报告。
培养学生
陶智培养过的学生有徐天彤、由儒全、吴瀚枭等。
社会任职
荣誉奖项
团队简介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航空发动机高效冷却团队,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航空发动机为研究目标,长期致力于高温旋转部件高效冷却技术、飞机/发动机一体化技术、新概念航空动力系统等方向的研究。团队成员10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4人,中级3人,博士后1人;团队负责人陶智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员李海旺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团队截止至2023年11月22日,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特别是进入航发院后,团队获得了省部级一等奖2项,科技创新团队1个。
在团队成立初期,国际对中国严密封锁高温旋转部件的设计技术,严重制约了中航集团发动机热端部件设计水平的发展和提升,陶智调研发现,中国国内对叶片等旋转部件的传热研究主要停留在静止状态。因为旋转实验的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没有人愿意去做,之后,陶智决定带领团队研究探索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并在在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成果。
人物评价
陶智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评)
陶智长期致力于航空发动机传热领域,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开展了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推动了中航集团发动机气动热力学的快速发展,为现有型号的改进、改型、预研和未来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评)
参考资料
资料:陶智简历.中国经济网.2023-11-22
陶智任北航副校长.中国航空新闻网.2023-11-22
陶智.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2023-11-22
现任主编---陶智教授.航空动力学报.2023-11-23
“两院”协同研究平台建设方案评审会议在线上召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023-11-22
航空发动机国际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023-11-22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和航空发动机国际学院召开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023-11-22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航空发动机国际学院召开2020年暑期工作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023-11-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方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023-11-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方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023-11-22
基础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023-11-22
基于氢能的混合航空动力关键理论及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023-11-22
北航5位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2023-11-23
陶智期刊数据.中国知网.2023-11-23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院士有约”活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2024-11-17
【动力|毕业】问天实验舱踏上问天路,动力毕业生奔赴动力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动力与工程学院.2024-11-17
工程热物理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动力与工程学院.2024-11-1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1992年
1997年至2019年
200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科研方向
论文与著作
人才培养
培养经历
培养理念
学术讲座
培养学生
社会任职
荣誉奖项
团队简介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