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武侯祠墓志
忠武侯祠墓志
《忠武侯祠墓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考据精到,成为嘉道以来人们研究三国蜀汉史、研究诸葛亮及其祠墓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该志内容上,有祠墓山川纪实、汇集有朱熹《纲目》关于诸葛亮实绩、有历代大儒名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诗文、碑铭、诸葛世系、子胄、爵谥、历代封赠、祠墓匾额楹联,以及陕南、勉县民间崇祀诸葛亮的风习等。人所共知,诸葛亮非道教人物,但自宋元以后,人们把他神化成了一位颇具道家色彩的神圣先贤,近似神仙;其墓祠亦一直为道家场所,为官民祭祀诸葛亮处所。县武侯墓是诸葛葬身之处,武侯祠是全国最早修建祭祀诸葛亮之祠。这部志书为今天研究武侯祠墓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原志系木刻本,7卷,连同卷首、卷末,共9卷,一函4册,以“元”、“亨”、“利”、“贞”为册序。今存世本为同治五年(1866)重刻本,即本次校点整理之底本。今存同治五年重刻本中,有同治六年(1867)、光绪十二年(1886)添补增加的一些页。
一简介
《忠武侯祠墓志》为清代嘉道间汉中府沔县(今勉县)武侯祠墓住持虚白道人编修,汇集武侯诸葛亮祠、墓及其相关资料而成。
虚白道人,俗名李复心,约出生于乾隆的蜀之锦官里(今四川成都),早年操习儒业,中年归寄道观,师从汉中府沔县武侯祠住持道人路全九,为庙祝,以虚白为号。路仙逝后,李接任住持,三十年间,每天焚香静坐,手不释卷,喜读李二曲,善推八阵,尤善丝桐琴吟,精考据。时武侯祠墓经白莲教起义军兵及雨淋洪水蹂躏,满目疮,复心道人苦心经营,募化整治,添设景观,使其面貌焕然一新,遂成今日之规模。复心道人实为武侯祠墓发展史上承前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知名人物。李托迹羽流之前,曾游历四方,登峨眉山市绝顶,过杨慎故里,两登武汉黄鹤楼,游武帝祈仙台,商州四皓墓,在四川省河南省、湖北、陕西省等地游历。
爱新觉罗·颙琰十九年(1814),李始编《祠墓志》,历经十载,于爱新觉罗·旻宁三年(1823)完成初稿,至道光三年,五易其稿成书。嘉庆、道光、同治年间相继付梓。林则徐于道光七年(1827)拜谒武侯祠时,有诗《虚白道人住持武侯祠三十年,编〈祠墓图志〉裒然成,喜其用心之勤,诗以赠之》:“比拟南阳市结草庐,道人有道此中居。二千尺爱祠堂柏,三十年通宰相书。欲附大名垂宇宙,善推奇阵护储胥。请看黄石仙踪迹,同是功臣命不如。”李道光十年左右仙逝,遗著有《朗吟稿》、《静观偶存》、《拟韩诗外传》、《读李二曲反身录约抄》等书。
《忠武侯祠墓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考据精到,成为嘉道以来人们研究三国蜀汉史、研究诸葛亮及其祠墓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该志内容上,有祠墓山川纪实、汇集有朱熹《纲目》关于诸葛亮实绩、有历代大儒名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诗文、碑铭、诸葛世系、子胄、爵谥、历代封赠、祠墓匾额楹联,以及陕南、勉县民间崇祀诸葛亮的风习等。尤其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有四:一是该志中辑录的对诸葛亮八阵图、木牛流马、诸葛铜鼓、诸葛连弩等研究考证史料,这些被千七百多年来人们视为千古之谜,也许今后的人们研究这些“千古之谜”时,可以从本志中有新的发现;二是志中绘图41幅,有祠墓山川地形、建筑、器物、风物、八阵图等,惟妙惟肖,使读者既能直观地看到200年前武侯祠墓状况实景实物,又能为今后恢复旧观并开发这块热门旅游资源提供历史图样参考;三是志中辑录了多篇关于沔县诸葛亮墓中真假二墓的争辩资料,有一定参阅价值;四是该志文字和图中一些原有而今无的物件,如诸葛铜鼓、诸葛连弩、鼎、铜蒺藜箭镞、边、豆、宸翰、圣旨等,为今后找回这些遗失的文物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人所共知,诸葛亮非道教人物,但自宋元以后,人们把他神化成了一位颇具道家色
彩的神圣先贤,近似神仙;其墓祠亦一直为道家场所,为官民祭祀诸葛亮处所。
沔县武侯墓是诸葛葬身之处,武侯祠是全国最早修建祭祀诸葛亮之祠。这部志书为今天研究武侯祠墓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原志系木刻本,7卷,连同卷首、卷末,共9卷,一函4册,以“元”、“亨”、“利”、“贞”为册序。今存世本为同治五年(1866)重刻本,即本次校点整理之底本。今存同治五年重刻本中,有同治六年(1867)、光绪十二年(1886)添补增加的一些页码。
二内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一简介
二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