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
山东省省公署,是日军侵占山东后建立的汉奸政权,自1938年成立至1945年瓦解,存在了7年多的时间(1943年8月改为伪山东省政府)。
历史沿革
伪“山东省公署”是在伪“济南治安维持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37年9月底,日军沿
京沪铁路南下,进入山东境内,12月强渡
黄河,围攻省会
济南市。24日,
韩复榘率10万大军南撤,并放火焚烧各机关、商埠仓库和胶济路、津浦路车站货场。日军随之兵临城下。济南秩序大乱,商埠被封,日侨商店、着火的仓库均被抢劫一空。济南道院统掌何素朴,红卍字会长、济南市律师公会会长张星五等人伙同济南商会部分人员,出面“维持秩序”,并商讨迎接日军办法。
1938年1月1日,“济南治安维持会”正式挂牌,
马良为会长,
朱桂山为副会长。维持会下设秘书处、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建设科和警察局,维持会代行政府职权,直属于伪“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听命于日本军部
济南市特务机关长中野英光大佐(后为渡边渡中佐)指挥,警察局接受日军济南警备司令部及宪兵队的指挥。
维持会集中了一批旧军阀、汉奸、政客,为伪
山东省政权成立准备了骨干力量。
1938年3月5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布了成立“山东省公署”的命令,任命马良为省长。同日,
马良及各厅长在济南就职,伪山东省政权正式开张。因
韩复榘撤退时,已将原省政府建筑焚毁,伪“省公署”成立之初暂借岳庙街师范附小校舍作为办公地点,另派建设厅勘查城内
贡院墙根街原教育厅、省立剧院一带地方,改建省公署房舍。
1938年5月
徐州会战后,山东全省成为沦陷区,但由于日伪兵力不足,许多县城仍控制于抗日组织和抗日武装之手,伪县公署的设置非常缓慢。
1943年8月后,“
山东省省公署”改称“山东省政府”,设省“保安司令部”,省长兼保安司令,统一指挥全省地方伪武装力量。
组成机构辖区
伪“山东省公署”直属于伪“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山东全省日伪统治区最高行政机关。
其机构设置如下:
设
日本顾问1人,由西田一充任。所属各机构亦分情形设日人顾问。这些顾问,名为“指导”,实是省公署的真正操纵者。
设省长1人,由“临时政府”任命,“综理省政并监督所属机关与道市县及其职员”,指挥监督全省的警团及
警备队。
设省政会议,作为最高议决事机构。普通会议,每星期二、四、六上午举行,特别会议,由省长临时召集。
设参事室,置简任、荐任参事各2人,承省长之命办理省内各项规则的选拟审查和省长交办事项。
设各业务机构,初为五厅:总务厅,厅长
劳之常;民政厅,厅长晋延年;财政厅,厅长唐仰杜;建设厅,厅长庄维屏;教育厅,厅长周履安(未就任,厅务实由
郝书暄代理,1938年11月任命郝为厅长)。1938年4月增设警务厅,厅长张亚东。5月,总务厅改组为秘书处,秘书长晋延年(兼
济宁学院教务处民政厅长),省公署机构变为五厅一处。
除以上各厅处,省公署还设有省会警察局(隶属警务厅)、
山东省警察总队(直属警务厅)、山东省警官训练所(直属警务厅)、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直属省公署,由省长、民政厅长兼任正、副所长)、赈灾委员会、土地陈报处、河务管理局等直属、附属机构。
省以下地方机构,分为道(市)、县、自治组织三级。
道公署为所辖各县的行政监督指导及省长委任事项的执行机关,设道尹1人,承省长之命指挥监督所辖各县行政与职员,对驻扎道内的警团及
警备队有节制调遣权。道署内设秘书室、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警务科。全省分划为4个道公署和2个市公署:鲁东道(道尹张化南,设公署于
烟台市)、鲁西道(道尹
朱泮藻,初设公署于
泰安市,不久迁
济宁市)、鲁南道(道尹方永昌,设公署于益都)、鲁北道(道尹成逸庵,1939年8月易为王露洪,设公署于德县城);
济南市公署(市长
朱桂山)、烟台市公署(1938年1月15日,伪华北“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任命张化南为烟台市长。2月3日,日军进占烟台,4日,张化南在烟台成立市公署,直属临时政府。省公署成立后,市公署转属鲁东道公署,辖烟台市区及威海专员公署、龙口行政专员区、
长岛县专员办公处等)。
县公署,系县之行政机关,设县
知事1人,综理县政并指挥监督所属机关及职员,指挥监督本县警团及
警备队。县知事下设秘书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及警务局。
伪政权的瓦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随着日军的溃败,
山东省伪政权迅速瓦解,伪职人员或离职或潜逃,伪武装四散解体,伪“山东省政府”只剩下
杨毓珣、
朱经古等人看守。
1945年9月22日,伪省政权被
国民政府委派
何思源正式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