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北宋人,又名林巽之,
汉族,广东海阳(今
潮安区)人。他在
天圣年间因得罪权贵而不被取录,
庆历年间将自己的政见投入当朝论事的箱中,被
赵祯授予
徐州市议曹的官职。然而,他婉言辞谢,回乡陷居,专心研究易学,撰写了8篇专著,名为《易范》。林巽被誉为
潮州市前八贤之一,其墓葬位于今
汕头市金平区莲街。
林巽,北宋人,又名林巽之,广东海阳(今潮安县)人。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应举对策时,因得罪权贵,被斥不取录。庆历年间(1041—1048年)将自己的政见投入当朝论事的箱中,为宋仁宗所见,深感惊异,以其有胆识竞敢谈论天下大事,授予
徐州市议曹的官职。他婉言辞谢,回乡闲居,潜心研究易学,撰写了8篇专著,名为《易范》。
庆元六年庚申(1200)夏,郡守沈杞搜访吾潮昔之贤哲八人,于湖山之颠立堂而祠。唐得其一,为赵先生
天水市,宋得其七,而首列林先生巽之,奖以“对策权贵,献灾异而过
仲舒,林公其人也。”通判
廖德明复撰《八贤赞》,于宋七贤则次于许维之后而列名其二,盛赞先生“直忤权贵,忠彻冕簇。一官莫系,拂衣归休。俯视玄虚,研深探究。会我真机,有待其后。”先生亦可谓名重千古矣。
然则先生于宋七贤列名,沈守、廖倅何以分置首、次耶?吾意当有所本也。考其实,沈守首其列,以先生于宋七贤中最先下世者也;廖倅序其次,则以其事迹年代著于许维之后,而名声鹊起先于卢元伯故也。
然则先生生卒年若何耶?以世久年湮,方志大都泛泛不可考。当其有宋全盛时,
海阳市林氏宗族列于衣冠者十有七人,至近世,欲考其族姓流衍,大都迁徙靡踪,科名近于式微,仅见《青林林氏重修族谱》载及其裔有居于鮀浦莲塘、达青林者。《青林谱》且载先生生卒年,其寿高至八十七,盖误矣。其生年为是,而其寿促,仅仅二十七,卒年乃误加一甲子尔。
先生以年未壮而折,而名列唐宋八贤之列,其令仪令则,自足为邦之典刑者,沈守、廖倅倡之赞之矣,而事迹传世仅方志戋戋数则尔,且于宗族、兄侄有及者,吾阅史重有概焉。既有志搜辑宋七贤事迹,乃为爬梳钩稽,并及其兄冀及从侄从周行实,合为一谱,以见先生英才美质实蕴于书香门第,而兄弟叔侄砥砺奋志,联袂而起,衍为一时望族,并作岭表楷模矣。
先生所以名重一时,乃其“生而知学六经,探百氏,悉能极深研几圣人之道,卓然自得。”(释契嵩语)先生有志于经世致用、弼辅帝王之业,谓兴王者,礼乐为大,著《礼乐书》,以示帝王治政之始。尝应才识兼茂明体用科,对策鲠切,忤权贵,至有司不敢取。
庆历中复投论事,仁宗鉴而异之,官以
徐州市仪曹。先生不屑就。知世不能用,究心读《易》,著《草范》八篇,且言后五百年当有演绎其书者。先生本为儒,不汲汲于富贵,而节远迈,追古圣贤之风教。陈北溪奖为“英才美质、度越流俗者”。
先生兄冀官屯田
员外郎、通判
杭州市,躬行所知,持正自守;从侄从周官度支员外郎、提点
浙江省刑狱,秉性
耿介,不容人私。皆节义可表,且功业俱逾于先生者,
蔡襄、余武溪为分撰《墓志铭》,其功业行迹亦得以名世。于此林氏三贤,先生何独能脱颖而身宋潮州七贤间耶?实则其“道义文章,青史中罕见”(廖倅语),故得以表而出之者也。
先生虽未及大施而卒,当时为之震悼,至今缅之怅然。然则先生身后姓名仍念念于潮人口中,黄发垂,孰不知吾潮有唐宋八贤耶?先生墓近年重见
桑浦山中,后裔重修,潮人仰慕未艾也。先生兄、侄功业虽因名公所撰《志铭》而传世,然其墓葬已不可踪迹矣,至其后裔亦不知流衍去处矣,幸与不幸,亦非人力所能料也。拙稿之撰,虽所得未多,实欲林氏三贤事迹庶几有所表见者,则是所深愿也。